氯乙烯职业卫生现状评价分析与血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1 15:42
本文关键词:氯乙烯职业卫生现状评价分析与血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氯乙烯现状评价 职业病危害 相对和绝对定量同位素标记 蛋白质组学 差异蛋白
【摘要】:研究目的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合成材料,有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聚氯乙烯树脂的产量达1317.76万吨。氯乙烯(Vinyl Chloride),作为合成聚氯乙烯(PVC)的单体,在塑料工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而VCM是国际癌症研究总署(IARC)认定的确定的人类致癌物(IA级)之一,已证明长期接触氯乙烯可以对多个器官系统产生毒性。VCM是确定的人类致癌剂,可导致多系统、多器官肿瘤的发生。对其致癌机制的研究认为主要是VCM活性代谢产物导致遗传物质损伤而启动致癌过程。目前,发达国家VCM职业接触限值多为1ppm(2.79mg/m3,PEL),而我国VCM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为10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为20mg/m3,高于西方国家卫生标准数倍。应用职业卫生学调查方法,对职业接触进行现状评价和健康危害调查;了解该聚氯乙烯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以往的研究主要分析基因多态性和VCM损伤之间的关系,仅从基因多态性角度出发寻找易感性生物标志物,尚未从基因的产物、生命功能的真正执行者——蛋白质的层面加以分析。许多蛋白质生物标记物以含量丰度的变化来显示生物体内某种功能的实现或者疾病的发生,因此,利用蛋白质组学对蛋白质的相对和绝对浓度进行测量非常重要。而蛋白质组学定量方法间比较,iTRAQ联合LC-MS/MS技术克服了双向凝胶电泳受蛋白丰度、等电点、分子量、疏水性等限制的弊端,可以对任何种蛋白进行鉴定。利用iTRAQ联合LC-MS/MS技术筛选不同氯乙烯接触浓度的工人血清中的差异蛋白,为阐明VCM接触所致疾病发病机制、寻找氯乙烯接触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方法根据该厂安全科提供的厂区平面布置图和生产工艺资料,了解该厂的基本生产情况,确定接触的主要车间。进入车间现场,对生产建筑和生产装置进行实地调查,掌握可能逸散的生产环节和地点。同时与工人交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各车间工种、工作制度、工作方式等情况。本次研究对象包括天津某化工企业接触工人人数135例,该企业暴露组112名,对照组23名,按照不同的工作岗位设置累积暴露剂量组,分别采集健康对照23人、VCM接触工人112人(低剂量暴露29人,中剂量暴露22人,高剂量暴露61人)的空腹静脉血,去除白蛋白和球蛋白后,采用丙酮沉淀法富集蛋白,经酶解和iTRAQ标记后,利用2D-Nano LC-ESI-TOF/MS进行蛋白鉴定,对发现的11种差异蛋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研宄应用职业卫生学调查方法,对职业接触进行现状评价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企业应通过职业健康教育促进使员工改变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并且企业要考虑选择密闭性能可靠的设备,同时,考虑到氯乙烯还具有致癌性,还需通过加强警示告知、个体防护及职业健康查体等方面减少其对作业人员健康的远期危害。采用iTRAQ蛋白组学方法,共选出了248种蛋白,其中定量蛋白共216种。本次试验共获得11个差异蛋白,包括凝血因子V(Coagulation factor V)、角蛋白(Keratin)等7个上调蛋白,和钙粘蛋白5(Cadherin 5)等4个下调蛋白。结论应根据聚氯乙烯生产企业的特点进行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完善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以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健康。本次蛋白质组学实验针对不同暴露剂量的氯乙烯作业人群血清进行研究,发现了钙粘蛋白5,多种角蛋白,转移生长因子诱导的蛋白与VCM接触致肿瘤发生相关,补体C4、凝血因子V与肝损伤相关,可以作为VCM接触致肝损伤、多器官肿瘤的蛋白生物标志物候选,同时也为解释VCM接触致肿瘤和肝损伤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关键词】:氯乙烯现状评价 职业病危害 相对和绝对定量同位素标记 蛋白质组学 差异蛋白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114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缩略语/符号说明11-12
- 前言12-15
- 研究现状、成果12-14
- 研究目的、方法14-15
- 一、氯乙烯各分厂现状评价15-39
- 1.1 对象和方法15
- 1.1.1 研究对象15
- 1.1.2 研究方法15
- 1.1.3 评价依据15
- 1.2 结果15-36
- 1.2.1 生产班制及劳动定员15-17
- 1.2.2 主要生产原辅料17-19
- 1.2.3 主要生产设备及布局19-22
- 1.2.4 接触VCM各工段工艺流程和特征分析22-30
- 1.2.5 职业病防护设施调查30-33
- 1.2.6 职业卫生管理调查33-34
- 1.2.7 应急救援措施调查34-36
- 1.2.8 2006 年-2014 年各车间氯乙烯平均浓度及历年变化趋势36
- 1.3 讨论36-38
- 1.4 小结38-39
- 二、氯乙烯接触工人血清生物标志物筛选39-51
- 2.1 对象和方法39-43
- 2.1.1 研究对象与样品采集39
- 2.1.2 试剂与仪器39-40
- 2.1.3 血清样品前处理40
- 2.1.4 蛋白消化及标记40
- 2.1.5 肽段检测与质谱鉴定40-41
- 2.1.6 质谱数据检索41-42
- 2.1.7 生物信息学分析42
- 2.1.8 统计学分析42-43
- 2.2 结果43-46
- 2.2.1 两组工人的一般情况43
- 2.2.2 血清蛋白质表达建立和质谱鉴定重复性43-44
- 2.2.3 iTRAQ标记定量法鉴定差异蛋白44-46
- 2.3 讨论46-50
- 2.4 小结50-51
- 结论51-52
- 参考文献52-55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55-56
- 综述56-72
- 一、体内代谢转归及活性中间产物56-57
- 二、生物标志物57-60
- 1.接触生物标志物57
- 2.效应生物标志物57-59
- 3.易感性生物标志物59-60
- 三、定量蛋白组学的研究历史60-61
- 四、iTRAQ试剂结构61
- 五、iTRAQ的基本实验流程61-62
- 六、iTRAQ实验设备和定量的准确性62
- 七、iTRAQ分析结果的校验62-63
- 八、iTRAQ揭示病毒致病机制63
- 九、iTRAQ在医药领域的应用63-66
- 综述参考文献66-72
- 致谢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欣;肖青;吕敬龙;;TGFBI与肿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3年22期
2 林璞粤;汤毅珊;王宁生;;安宫牛黄散中朱砂、雄黄对外伤性脑水肿大鼠热休克蛋白、一氧化氮合酶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药材;2006年05期
,本文编号:7137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713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