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孕产妇死亡率的影响因素及预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6 17:21
本文关键词:我国孕产妇死亡率的影响因素及预测研究
【摘要】:研究背景 随着世界各国对孕产妇生存状况的高度重视,我国在发展经济和加大卫生保健投入的同时,也加大了对孕产妇死亡率的相关研究,如变化趋势、死亡原因、影响因素和地区差异等的研究,由于对孕产妇死亡率的合理预测和对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正确的公共干预措施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着重探讨孕产妇的死亡原因和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准确预测。 孕产妇的死亡状况存在明显的地区和城乡差异。有研究表明,东部地区的孕产妇死亡率远低于西部地区的孕产妇死亡率,农村地区的孕产妇死亡率是城市的数倍,同时孕产妇的死因,包括直接死因和间接死因也发生了变化。然而对于这些的探讨,或者局限在某一个省份,或者是前几年的研究,没有追踪到最新的数据研究,因此,本文选择1991-2012年的全国孕产妇死亡数据和2012年的31个省市的数据为研究数据,对孕产妇死亡率的长期趋势和地区差异进行描述,对孕产妇死亡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同时探讨一种预测模型,能够准确预测孕产妇死亡率的未来发展,为孕产妇死亡率的控制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 研究目的 1.根据1991-2012年的孕产妇死亡率和死亡原因的数据,探讨孕产妇死亡情况的长期变化趋势。 2.根据2012年中国31个省市孕产妇死亡率的数据,绘制空间分布地图,并且找出31个省市孕产妇死亡率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 3.采用合理的预测模型,对孕产妇死亡率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测,为进一步分配卫生资源、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提供合理建议。 研究方法 1.研究数据:包括孕产妇死亡率数据和31个省市的经济、人口等指标,分别来源于2013年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和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 (1)孕产妇死亡率数据:本研究的孕产妇死亡率数据分为两部分:1991-2012年的全国孕产妇死亡率、死因数据和2012年31个省市孕产妇的死亡率数据,均来源于2013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该数据是通过卫生部在31(香港、澳门和台湾除外)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立的孕产妇死亡监测网的监测点所获得的。由于在中国大陆每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设置监测点。 (2)31个省市的卫生、人口和经济等数据:来源于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该数据来源于31(香港、澳门和台湾除外)个省市,由中国统计局进行编辑。 2.分析方法:运用描述性分析对孕产妇死亡的时间、空间变化和死亡原因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农村和城市孕产妇死亡率的未来情况。 研究结果 1.孕产妇死亡率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在城市中,从1991年的46.3/10万降到了2012年的22.2/10万,以每年3.4%的平均速度下降。农村孕产妇死亡率则比城市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趋势更明显,从1991年的100/10万,降到2012年的25.6/10万,年平均下降速度为6.3%。在沿海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和天津等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均在10/10万以下;而西部落后地区,如西藏,孕产妇死亡率高达176.1/10万;中部地区,如新疆、青海、云南和甘肃均在30-40/10万之间波动,其他地区的孕产妇死亡率在10-30/10万浮动。 2.孕产妇的死亡原因变化情况:在农村中,产科出血的死亡率由2000年的31.4/10万下降到2012年的7.0/10万,妊高症、心脏病和羊水栓塞造成的死亡率也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分别从2000年的10.9/10万、5.3/10万和6.2/10万,降到2012年的2.1/10万、3.1/10万和2.9/10万。而这四类疾病占死亡总数的构成比也在发生变化。产科出血和妊高症所占的构成比由2000年的46.7%和16.2%下降为2012年的27.5%和8.4%,而心脏病和羊水栓塞所造成的死亡率却有所上升,分别由2000年的7.9%、9.2%升到2012年的12.2%和11.5%。在城市中,除了产科出血的死亡率略有上升,其他疾病造成的死亡率均有降低,但是降低幅度不大。产科出血和羊水栓塞所占的构成比略有上升,其他主要疾病所占的构成比均有所下降。 3.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主成分回归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标准化的主成分回归方程y=-0.31x1-0.49x2-0.40x3-0.80x4-0.79x5-0.87x6-0.39x7-0.62x8-0.66x9-0.40x10-0.33x11-0.15x12+0.87x13。对孕产妇死亡率影响最大的因素分别是文盲人口所占的比重、住院分娩率、产前检查率和产后访视率。 4.孕产妇死亡率的预测:通过预测,得到2014年城市孕产妇死亡率的预测值是23.9/10万。2014年农村孕产妇死亡率的预测值是25.6/10万。 结论 1.本文章证实,孕产妇死亡率有了很大的降低。总体来说,农村、城市孕产妇死亡率的差距在变小。 2.在城市和农村中,孕产妇的主要死因的死亡率和构成比发生了微弱的变化。但在预防控制孕产妇死因方面,城市和农村的重点相同。 3.孕产妇死亡率的影响因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对孕产妇死亡率影响最大的四个因素是文盲人口所占的比重、住院分娩率、产前检查率和产后访视率,因此,要提高一个地区孕产妇的健康状况,应着重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加大对他们的保健服务。 4.模型预测的结果是城市出现轻微的反弹,农村的孕产妇死亡率保持平稳状态,因此在致力于降低农村孕产妇死亡率的同时,也应该采取措施进一步降低城市的孕产妇死亡率。
【关键词】:孕产妇死亡率 趋势 影响因素 预测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172
【目录】:
- CONTENT5-6
- 中文摘要6-9
- ABSTRACT9-13
- 前言13-18
- 资料与方法18-23
- 结果23-35
- 讨论35-40
-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7
- 致谢47-4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8-49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星淋;杨青;徐玲;王燕;郭岩;;中国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5的进程和挑战(英文)[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3期
2 梁娟;朱军;王艳萍;吴艳乔;代礼;缪蕾;周光萱;;中国1996~2000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1期
3 葛学凤,叶文振,夏怡然;流动妇女孕期保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人口研究;2004年04期
4 黎健;陈荔丽;陈树珍;赵耐青;钱序;;应用ARIMA模型预测广西孕产妇死亡率的可行性研究[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8年06期
5 黄俊,周猛,王俊海;ARMA模型在我国能源消费预测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4年12期
6 李毛侠;;安徽省消费需求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回归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年02期
7 李春荣;吴艳乔;梁娟;陈鸿翔;;社会因素对农村地区孕产妇死亡率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07年06期
8 张彦琦;唐贵立;王文昌;易东;;ARIMA模型及其在肺结核预测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09期
9 郑鹏辉;单锐;陈静;;时间序列分析在我国财政收入预测中的应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罗树生;安琳;;1999-2008年中国住院分娩与孕产妇死因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0年02期
,本文编号:8044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804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