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累及腹膜后间隙的多层螺旋CT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2 12:43
本文关键词:急性胰腺炎累及腹膜后间隙的多层螺旋CT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急性胰腺炎 腹膜后间隙 筋膜间平面 多层螺旋CT
【摘要】:目的:对急性胰腺炎(AP)累及腹膜后间隙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进行研究,以提出一种新的CT评分系统并分析其在AP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4月期间138例AP住院患者完整的临床和CT资料,其中符合纳入标准者共116例,所有病例于入院当时或发病48小时内行腹部CT扫描。以腹膜后间隙放射解剖学为基础,结合AP胸腔积液情况,参考AP累及腹膜后筋膜间平面CT分级的相关研究,提出一种AP腹膜后间隙受累CT(retroperitoneal space involved on CT, RSI CT)平分系统。采用RSI CT评分系统、CT严重指数(CTSI)评分系统以及Ranson评分系统分别对116例进行评分并做比较,评价RSI CT在AP预后评估中的价值。RSI CT评分系统与Ranson评分系统以及CTSI评分系统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方法进行评价。通过ROC曲线获得以上三种评分系统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的预测价值,以P值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16例AP患者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AP)84例,SAP 32例。入院当时或发病后48小时内行中上腹部CT增强扫描76例,全腹部CT增强扫描40例。116例AP均不同程度累及腹膜后间隙。116例患者中RSI CT得分为1分者14例,2分32例,3分15例,4分13例,5分15例,6分17例,7分10例。(2)RSI CT得分为4分及以上时SAP的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58.2%、65.5%和30.9%;得分为3分或以下者SAP的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0%、3.3%和0%。CTSI得分为4分及以上时SAP的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31.4%、37.4和17.2%;得分为3分或以下者SAP的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5.9%、5.9%和0%。Ranson评分为3分及以上时SAP的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41.4%、47.1和24.3%;得分为2分或以下者SAP的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6.5%、10.9%和0%。(3)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RSI CT评分系统与Ranson评分系统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504,p0.01),CTSI评分系统与Ranson评分系统之间具有弱相关性(r=0.382,p0.01)。(4)预测SAP的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时,RSI CT评分系统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8(95%置信区间0.96-0.99)、0.94(95%置信区间0.90-0.98)和0.90(95%置信区间0.84-0.96);CTSI评分系统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68(95%置信区间0.58-0.78)、0.72(95%置信区间0.63-0.81)和0.69(95%置信区间0.56-0.81);Ranson评分系统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8(95%置信区间0.81-0.95)、0.89(95%置信区间0.83-0.96)和0.97(95%置信区间0.95-1.00)。(5)在预测SAP的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时,RSI CT评分系统优于CTSI和Ranson评分系统(P0.05);在预测病死率时,Ranson评分系统优于RSI CT评分系统(P0.05),而RSI CT评分系统优于CTSI评分系统(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均不同程度累及腹膜后间隙。与传统CT评分系统比较,急性胰腺炎发病早期应用RSI CT评分系统进行预后评估更简便易行,且仅需CT平扫即能完成。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腹膜后间隙 筋膜间平面 多层螺旋CT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76;R816.5
【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5-7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前言12-13
- 1. 材料与方法13-15
- 2. 结果15-17
- 3. 讨论17-21
- 4. 小结21-22
- 参考文献22-25
- 附图及说明25-33
- 文献综述33-43
- 参考文献40-43
- 致谢43-44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波;;原发性腹膜后肿瘤30例诊治分析[J];九江医学;2007年04期
2 雒树东;;腹膜后间隙[J];山西医药杂志;2010年06期
3 戴长余;于凯江;吴平;;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1例报告[J];哈尔滨医药;1988年03期
4 崔相利;腹膜后间隙的临床解剖意义[J];山东医药;1989年09期
5 徐恩多;舒强;凌光烈;;腹膜后间隙的解剖及其临床[J];实用外科杂志;1991年06期
6 周科军,王旭青,吴敦;腹膜后间隙严重感染的治疗体会[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7 陈贤才,付世亮,钱久双,董功祥,金传锁,罗志奎,甄茂椅,陈波;腹膜后间隙的外科解剖及手术问题[J];解剖与临床;1996年01期
8 宋树楼,邹成银;腹膜后间隙严重感染13例诊治体会[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9 任作航;王琼;;38例腹膜后间隙化脓性感染的临床观察[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6年02期
10 陈成春,姜苏明,方德信;腹膜后间隙横向联系的应用解剖[J];解剖学研究;2001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财军;急性胰腺炎累及腹膜后间隙的多层螺旋CT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188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101880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