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混合迭代重建算法提高图像质量与降低辐射剂量在256排螺旋CT中头颈部CTA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10-19 02:44

  本文关键词:混合迭代重建算法提高图像质量与降低辐射剂量在256排螺旋CT中头颈部CTA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混合迭代重建(HIR) 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 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


【摘要】:背景: 随着现代256排螺旋CT(MDCT)的到来,由于其较高的时间分辨率,使得扫描采集时间大大减少,图像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然而,随着新的混合迭代重建算法的发展,剂量降低达80%,空间分辨率提高68%。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已经成为对颅内和颅外血管评估的重要工具。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应用两个不同的256层MDCT使用不同的参数,即120kV,250mAs和100kV,225mAs,前瞻性比较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资料和方法: 本前瞻性研究被机构审查委员会(IRB)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各15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颈CTA检查。A组(10名男性,5名女性;平均年龄57.13±11.27;年龄41 73岁),,应用120kV管电压和250mAs,在Extended Brilliance4.5.2.40007工作站进行图像分析。B组(9名男性,6名女性;平均年龄58.80±12.55;年龄41 76岁),应用100kV管电压和225mAs,在Portal5.0.1.10050工作站进行图像分析。然后两个放射科医生分别独立分析头颈部CTA图像质量。他们进行了图像的主观和客观的图像质量。图像质量的评估主要考虑4个参数,测量图像的粒度,血管的清晰度,条纹伪影和图像的整体质量,根据4点计分评定量表。测量的信噪比的客观图像质量(SNR),对比噪声比(CNR)。辐射剂量在两组测量。有效辐射剂量(ED)的计算是利用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胸部换算系数(转换系数K=0.014mSv mGy-1cm-1)得到。 结果: 与FBP相比,迭代重建算法的图像质量非常有意义。100kV管电压的平均图像噪声是120KV管电压的0.51倍(5.96±1.24vs11.59±1.41;P值<0.001)。100kV的平均衰减值是120kV的1.45倍(230.52±26.83vs333.96±35.68;P值<0.0001)。100kV,225mAs条件下的客观图像质量明显优于120kV,250mAs(平均信噪比39.97±7.33vs29.08±3.04;P<0.001,平均29.11±CNR,4.65比23.98±1.96;P<0.0001)。 两个不同参数得到的主观图像质量(120kV、100kV管电压)由2个放射科医师评估得到。在主观图像质量评价参数的图像粒度和伪影显著放射科医生1得到,在放射科医生2图像粒度。由两名放射科医师评出分数。两名放射科医生评估两组图像的平均分数分别为(3.65±0.48vs3.33±0.63,P=0.002)和(3.73,0.45和3.40±±为0.69,P=0.002)。观察者间的重复性是小于0.2。与A组(120kV,250mAs)相比,B组辐射剂量降低55%(100kV,225mAs),ED(6.24±0.45比11.35±0.83;P<0.0001)。 结论: 在头颈部CT中,混合迭代重建算法(HIR)显著提高图像质量,有助于减少辐射剂量,同时保持图像质量。
【关键词】:混合迭代重建(HIR) 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 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816.1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Contents10-12
  • ABBREVATIONS AND SYMBOLS12-14
  • Chapter 1 General Introduction14-17
  • 1.1 Cerebrovascular Disease14
  • 1.2 Imaging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14-17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7-22
  • 2.1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imaging17-22
  • Chapter 3 Material and Methods22-30
  • 3.1 Introduction22
  • 3.2 Patient selection22-23
  • 3.3 Preparation of the patient23
  • 3.4 Image Acquisition23-26
  • 3.4.1 256-slice Craniocervical CTA23
  • 3.4.2 Contrast Material23-24
  • 3.4.3 Injection protocol24
  • 3.4.4 Acquisition Protocol24-25
  • 3.4.5 Quantitative Analysis25-26
  • 3.4.6 Qualitative Analysis26
  • 3.5 Radiation Dose Analysis26
  • 3.6 Statistical analysis26-30
  • Chapter 4 Result30-34
  • 4.1 Demographic study of patient30
  • 4.2 Image Quality30-32
  • 4.2.1 Objective Image Quality31-32
  • 4.2.2 Subjective Image Quality32
  • 4.3 Estimated Radiation Dose32-34
  • Chapter 5 Discussion34-36
  • Chapter 6 Limitation of the Study36-37
  • Chapter 7 Conclusion37-38
  • Reference38-43
  • SELF INTRODUCTION43-44
  • ACKNOLEDGEMENT4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强;赵英;董曼丽;陈文利;刘江;翟明;戴敏方;张金章;;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磁共振成像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7年11期

2 Marina Piccinelli;Ernest Garcia;;Multimodality image fusion for diagnosing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2013年06期

3 吴培;刘秀梅;徐善才;王如科;田福成;萧遥;韩建一;史怀璋;;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年12期

4 金雪娟;周京敏;葛均波;;心力衰竭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2013年06期

5 马珂;刘通;黄炜;卜庆婷;李秀娟;赵传旭;李霜;王亚斌;曹丰;;Apelin促进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心肌定向分化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年01期

6 胡大一;周鹏;;构筑心血管疾病防、治、康全面防线[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7 袁利和;和姬苓;黄维星;王世霞;;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研究进展[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4年03期

8 姚勇刚;张猛;李美香;曾敬;曾春雨;;rhMG53蛋白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4年06期

9 伍丽红;徐树军;惠凯;朴影;杨巍;李宏;耿红梅;;局部亚低温延长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时间窗的疗效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3年08期

10 荆利娜;高培毅;林燕;薛静;马丽;王效春;隋滨滨;王辉;沈宓;;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一站式CT”检查的辐射安全问题[J];中国卒中杂志;2011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静;Xe-CT灌注成像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张米;miR-30b调控主动脉瓣退行性钙化的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3 张莉;低氧预处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家兔心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Krisma Gowrydoss-Nangu;应用DWI与MRA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综合诊断与临床评价对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2 靳凯辉;临床—弥散加权成像不匹配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3年

3 刘大伟;血浆CILP2水平变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4 王伟忠;双层小口径纳米纤维血管支架的相分离制备与生物学评价[D];东华大学;2014年

5 侯利伟;基于可控多层级自组装酶纳米复合物的高灵敏免疫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6 张德磊;吉林省长春市2120名中学生高血压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7 刁珊珊;CTA联合CT灌注成像在TIA及脑梗塞中的诊断价值[D];苏州大学;2014年

8 张益铭;不同生物标记物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中的对比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586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10586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d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