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基于Couinaud分段256层MSCT灌注成像对正常肝脏血流分布特点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9 23:32

  本文关键词:基于Couinaud分段256层MSCT灌注成像对正常肝脏血流分布特点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肝段 全肝灌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解剖


【摘要】:目的:根据Couinaud肝段的划分方法,采用256层MSCT全肝灌注技术,观察正常肝脏的整体和局部各灌注参数值间接评估肝脏血流分布特点,为临床肝脏各类病变及评估提供正常对照依据。根据正常肝脏血流分布特点一进一步探讨其与肝脏血管解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0例肝功能无任何异常的病例,采用256层MSCT的JOG灌注扫描技术行全肝灌注扫描成像,通过图像后处理工作站EBW4.5将扫描原始数据导入自带灌注软件,对感兴趣区(ROI)进行不同的选取,产生时间-密度曲线(TDC)和灌注伪彩图。以Couinaud肝脏八段划分法做基准,灌注参数的测定采用最大斜率法,分别获取肝实质、肝脏各段、左、右叶和左、右半肝的肝动脉灌注值(HAP)、门静脉灌注值(PVP)、总肝灌注值(TLP)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API),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各参数间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从以上60例行全肝灌注的病例中随机选取30例并计算平均辐射剂量,再将其与行上腹部CT平扫结合常规双期增强扫描的30例患者的辐射剂量均值作对照。结果:所有病例均较好完成了全肝灌注模式成像检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时间-密度曲线,曲线光滑完整,肝实质曲线与理论曲线较为吻合。1.TDC曲线图显示腹主动脉的曲线呈快升速降型,注射造影剂后立即上升于6~12s到达峰值,再迅速下降至23~29s再快速上升形成第二个小高峰。门静脉曲线于18~26s迅速升至峰值,然后缓慢下降。脾(肾)曲线的峰值产生时间介于于主动脉和门静脉的峰值时间之间。肝实质曲线动脉期上升缓慢,于门静脉曲线峰值后达到峰值并维持相当长的平台期。肝实质一般于32~36s达平衡期,强化程度相似CT值约110 HU。2.正常肝实质肝动脉灌注彩图上呈均匀的中等量灌注,肝内大血管的走行清晰看见;门静脉灌注彩图上则呈明显不均匀高灌注。3.第Ⅰ~Ⅷ段HAP段间各灌注参数值的比较结果分别是:HAP的F值为1.65,P=0.130.05、HPP的F值为0.14,P=0.100.05、TLP之间F值为0.15,P=0.990.05,HAPI的F值为1.412,P=0.200.05,四组灌注参数值进行段间比较结果P值均大于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正常肝实质HAP与HPP的比值为1/3~1/4。肝左、右叶和尾叶各灌注参数值叶间两两比较P值均0.05,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左、右半肝各灌注参数比较P0.05,亦无统计学意义。4.本组随机30例病例的有效剂量为8.64~18.61mSv,平均(12.21±1.86)mSv,全肝灌注平均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上腹部平扫结合双期增强扫描的平均辐射剂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6层螺旋扫描CT全肝灌注成像技术克服了以往灌注层面较少、扫描过程受呼吸等生理运动干扰等缺陷,能够实现全脏器灌注成像,操作简单兼快速精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CT灌注成像技术能够直观、有效地反映正常肝脏整体及段间的血流动力学特点,评估血流分布状态,能够为肝脏疾病灌注评估提供依据。3.正常肝脏的血流分布特性,跟肝脏的血管解剖密切相关,需要更为深入地对肝脏解剖进行研究。
【关键词】:肝段 全肝灌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解剖
【学位授予单位】:南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816.5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第一章 绪论11-14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14-19
  • 2.1 临床资料14
  • 2.2 设备及对比剂14
  • 2.3 方法14-16
  • 2.3.1 检查前准备14-15
  • 2.3.2 扫描方法15
  • 2.3.3 图像及数据处理15-16
  • 2.4 肝段在横断位的划分16-17
  • 2.5 肝段感兴趣区的选取17
  • 2.6 肝脏各灌注参数的测定17-18
  • 2.6.1 各肝段的灌注参数测定17
  • 2.6.2 肝实质、肝左右叶和左右半肝的灌注参数测定17-18
  • 2.7 有效剂量18
  • 2.8 数据分析18-19
  • 第三章 结果19-23
  • 3.1 灌注图像质量19
  • 3.2 各组织结构的TDC形态特征19
  • 3.3 全肝灌注模式的灌注彩图19
  • 3.4 正常肝脏各灌注参数值19-22
  • 3.5 辐射剂量22-23
  • 第四章 讨论23-36
  • 4.1 简述CT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23-24
  • 4.2 肝段的解剖学基础和划分24-26
  • 4.3 肝脏断层与影像解剖图谱对照26-28
  • 4.4 肝动脉-门静脉双重血供特点28-29
  • 4.5 全肝灌注的结果分析29-32
  • 4.5.1 TDC的形态特征29-30
  • 4.5.2 正常人各肝段、肝叶的血流分布特点30-31
  • 4.5.3 肝脏血流分布特点的原因分析31-32
  • 4.6 256层CT全肝灌注技术32-33
  • 4.7 全肝辐射剂量33-36
  • 第五章 结论36-37
  • 附图及说明37-42
  • 参考文献42-46
  • 英文缩写词表46-47
  • 综述47-58
  • 综述参考文献55-58
  •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与参加的项目58-59
  • 致谢59


本文编号:11151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11151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3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