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聚糖补剂对运动性月经周期紊乱运动员生殖激素及能量代谢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低聚糖补剂对运动性月经周期紊乱运动员生殖激素及能量代谢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运动性月经周期紊乱 补糖饮料干预 能量平衡 生殖激素 能量代谢
【摘要】:研究目的本研究以能量负平衡是引起运动性月经周期紊乱关键因素为理论依据。在维持运动员日常饮食以及不改变教练员训练计划的前提下,仅通过添加女运动员糖饮料摄入,增加其能量摄入的情况下,探讨补糖饮料干预方式能否对运动性月经周期紊乱女运动员HPO轴相关激素以及能量平衡产生影响,以验证能量干预能纠正运动性月经周期紊乱,为防治运动性月经周期紊乱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校中长跑运动员8名,散打运动员6名。补糖饮料干预方案:通过健康宣教同时发放月经周期紊乱调查问卷、追踪运动员自月经周期第12天起晨尿LH的变化以及血液相关HPO轴激素的检测;在卵泡早期进行连续5天的饮食能量摄入和运动能量消耗监控评估运动员的能量平衡状况,并以此推算每日糖饮料补充量。以运动性月经周期紊乱和能量负平衡两点为纳入标准。对纳入的运动员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名(两运动项目比例相同),进行糖饮料补充干预研究。低聚糖固体饮料的补充为周一至周日每次训练期间,连续干预3个月经周期。在干预前和干预后,测量受试者的身高、体重、脂肪含量;同时分别在干预前一个月经周期和干预过程中的第三个月经周期的第14±2天(卵泡晚期)和第22±2天(黄体中期)进行血样检测,检测血清中Gn RH、FSH、LH、E2和P激素水平。研究结果1.14名运动员均为运动性月经周期紊乱。问卷调查显示1名运动员为闭经;晨尿LH值和血液性激素检测结果显示:4名为黄体功能不全(黄体期短),8名运动员无LH峰值,为无排卵月经;1名运动员孕激素过低。2.通过干预,两组运动员在BMI、体重、身高和体脂率组内和组间各项指标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3.14名受试者均为每日能量摄入不能满足每日能量消耗的需要,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其中,干预前两组能量呈负平衡状态分别为干预组=-468.9kcal以及对照组=-445.6kcal。干预后两组能量平衡发生变化:干预组能量转为正平衡,干预组=132.5kcal,对照组仍然负平衡,对照组=-188.5kcal。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干预前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而干预后干预组能量平衡有统计学差异(p=0.03);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干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9)。4.通过干预,两组卵泡期和黄体期血Gn RH、FSH、LH水平组内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组间比较卵泡期E2、黄体期P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6 vs p=0.018)。干预组卵泡期E2从52.4pg/ml上升到88.5pg/ml,对照组卵泡期E2从42.17pg/ml下降至36.71pg/ml。干预组黄体期P从6.75ng/ml 上升到7.70ng/ml,对照组黄体期P从1.97ng/ml上升至2.02ng/ml。两组组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论1连续三个月经周期的糖饮料补充没有对运动员的BMI、体重、身高和体脂率产生影响,并没有加重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负担。2连续三个月经周期糖饮料的补充,运动员从能量负平衡转向能量正平衡。由此表明补糖饮料能够有效增加运动员能量摄入,恢复能量代谢水平。3低聚糖补剂使运动性月经周期紊乱运动员的生殖激素水平有一定程度恢复,血清卵泡期E2、黄体期P水平分泌的改善存在统计学意义。由此证实补糖有利于改善与恢复运动性月经周期紊乱。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炳均,孙琰;放射免疫测定生殖激素在临床上的应用[J];综合临床医学;1991年04期
2 曲洪芳;李国海;陈霁;林萍;包和华;;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人格特征、生殖激素生活事件及生活质量的对比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10期
3 吕时铭;生殖激素的测定与临床应用[J];医师进修杂志;2000年05期
4 郑陆;生殖激素及抗生殖激素在运动性月经失调中的作用[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7年03期
5 王晓艳;迟茜茜;孙新亭;张皓;;重度颅脑损伤急性期后甲状腺激素和生殖激素变化的初步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年04期
6 徐仙,曹缵孙,陈晓燕,翁其亮,毛文军;月经周期血清微量元素与生殖激素关系的探讨[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中文版);1997年04期
7 李群;王秀贤;赵改芹;刘丽敏;;自拟温经汤对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生殖激素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1年02期
8 戚广崇,陆寄坤,李其信,阚钦林,王玉琴,江峰,薛宁,丁慧娟,赵劲松;精索静脉曲张病人手术前后生殖激素的变化[J];中华男科学;2001年05期
9 郭忠辉;刘淑文;周振环;王静丽;郭冬梅;;生殖激素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性科学;2011年12期
10 王红武,刘郁明,武雅俐,张洁;344例不孕患者生殖激素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苏红辽;牛连信;;动物生殖激素及其商品注射剂的应用[A];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翁士乔;;生殖激素肉牛繁殖管理上的应用[A];第四届全国牛病防制及产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戚广崇;陆寄神;李其信;阚钦林;王玉琴;丁慧娟;江峰;赵劲松;;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手术前后生殖激素变化的观察[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4 魏锁成;田风林;仝伟建;;不同年龄奶牛血清六种生殖激素浓度测定及其相关性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小动物医学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C];2009年
5 潘晓靓;袁芳;林海霞;常艳;;食蟹猴妊娠期血清主要生殖激素的变化[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暨2011年全国前列腺药理毒理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孙晓萍;刘建斌;杨博辉;郎侠;;绵羊生殖激素研究及非繁殖季节的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羊学分会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王水莲;薛立群;刑朝芳;陈小军;杨利国;;双拷贝抑制素基因免疫对大鼠卵泡发育、产仔及生殖激素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三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史建华;王瑞;张卫星;张跃羲;;118例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生殖激素测定[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男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徐幽琼;张文昌;汪家梨;林炜;张忠;林应q,
本文编号:12585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1258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