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低冠状动脉CTA在支架植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初探
发布时间:2017-12-07 09:22
本文关键词:双低冠状动脉CTA在支架植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初探
【摘要】:目的评估双低CT冠脉动脉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以及诊断准确性等,初步探讨双低CCTA在支架植入术后随访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收集40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男25例,女性15例。年龄49-72岁,平均年龄62±7.1岁。入选患者根据数字随机分为A、B组两组行CCTA检查,每组各20例。其中A组使用碘克沙醇(270mg I/ml)、管电压100k V,B组使用碘海醇(350mg I/ml)、管电压120k V。检查前根据每一位患者的身高、体重计算出身高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40例患者共植入支架83枚,平均每例患者约2枚支架。所有患者在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后于短时间内行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所有患者检查前都签署了检查知情同意书,心率控制在50-70次/min,心律窦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CCTA检查方法:所用机器为美国通用公司宝石CT(GE Discovery 750 HD)。所有心率70次/分患者均于检查前口服25~50 mg倍他乐克以控制心率,所有患者均训练呼吸,检查前5分钟给予硝酸甘油0.25mg舌下含服以扩张冠状动脉。A、B两组使用的对比剂均为非离子型对比剂,A组使用的是碘克沙醇(270mg I/ml),B组使用的是碘海醇(350mg I/ml)。使用扫描触发方式均为对比剂智能触发(bolus-tracking)。患者仰卧于检查床,选取头向足方向,使用前门控序列高清模式扫描。首先行冠状动脉钙化评估扫描,扫描范围为气管分叉下10mm到膈面下10mm,然后行冠状动脉增强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00 KV(A组)、120 KV(B组),管电流600m A,FOV23cm,层厚0.625 mm,球管转速350 ms,矩阵512×512。CAG检查方法:所用设备为GE平板造影机。CAG检查均由具有介入资格的经验丰富的心内科医师按Judkin's常规方法进行。患者仰卧于检查台上,采用常规经桡动脉行冠状脉造影,分别显示左冠主干、左冠回旋支、左冠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等四支血管。冠脉造影的图像结果由两名心血管专科医生判读。图像分析:将原始数据及重建数据传输至AW4.6工作站,由2名具备5年以上心血管CTA诊断经验的影像科诊断医师对冠状动脉CTA的图像质量及诊断价值采用双盲法进行评价。测量每位患者升主动脉根部、右冠状动脉近段、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左冠状动脉回旋支近段管腔的CT值。记录扫描长度、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等数据,根据公式计算出有效辐射剂量(ED)。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两组间体重、年龄、身高、心率、体质量指数、CT容积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辐射剂量以及升主动脉根部、右冠状动脉近段、左前降支近段、左回旋支近段管腔的CT值进行数据正态分布以及方差齐性检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提示具有统计学意义。以CAG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两组CCTA对支架内再狭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对CCTA与DSA结果的一致性进行Kappa检验。结果两组间患者体重、年龄、身高、心率、体质量指数、CT容积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辐射剂量之间的差异以及两组间CT图像中升主动脉根部、右冠状动脉近段、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左冠状动脉回旋支近段管腔的CT值之间的差异均认为无统计学意义;A组有效辐射剂量为1.19 m Sv,B组有效辐射剂量为1.93m Sv,差异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支架内再狭窄,A、B两组CCTA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3.3%,96.7%和90.0%,93.5%。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93.5%和81.8%,96.7%。A、B两组CCTA与DSA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822和0.809,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1)双低冠状动脉CTA用于支架植入术后随访,在确保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还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2)双低冠状动脉CTA对于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1.4;R81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新海;侯代伦;李娴;陈月芹;张峰;史志涛;赵冬;张丽红;;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评估中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年01期
2 应援宁;张立仁;董智;沈云;曹会志;;高清CT冠状动脉支架成像:与64排螺旋CT对比[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年06期
,本文编号:12619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126190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