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增龄对力竭运动后血压恢复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男性增龄对力竭运动后血压恢复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男性增龄对递增负荷力竭运动后血压恢复的影响。方法:150名健康男性,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受试者进行一次递增负荷力竭运动实验,分别测定运动前安静时、运动中以及运动后恢复期的血压(BP)和心率(HR)。BP恢复参数包括运动后第1 min、第3 min收缩压恢复速率(SBPR)和舒张压恢复速率(DBPR),分别计作SBPR(1 min)、SBPR(3 min)、DBPR(1 min)和DBPR(3 min);运动后第3 min的SBP与运动后第1 min SBP的比值(第3 min SBP恢复比,r SBPR)以及SBP恢复时间。结果:1)运动前安静状态下,中年组和老年组SBP高于青年组(P0.05);力竭运动即刻青年组SBP_(max)低于中年组和老年组(P0.05);运动后恢复期各时间点SBP青年组低于中年组(P0.05),中年组低于老年组(P0.05);三组DBP在运动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SBPR(1 min)、SBPR(3 min)、DBPR(1 min)和DBPR(3 min)在青年组高于中年组(P0.05),中年组高于老年组(P0.05),而r SBPR和SBP恢复时间在青年组低于中年组(P0.05),中年组低于老年组(P0.05)。3)偏相关分析显示,年龄与r SBPR(R=0.366,P0.05)和SBP恢复时间(R=0.410,P0.05)呈正相关。结论:1)运动后SBP从峰值下降至安静水平的时程变化存在年龄差异,而增龄对于运动后DBP的时程变化则无显著影响;2)随着年龄增长,BP恢复速率减慢;3)年龄是r SBPR和SBP恢复时间的独立预测变量。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基金】: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编号:152102310117
【分类号】:R87
【正文快照】: 运动时血压(blood pressure,BP)水平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升高,在力竭时达峰值,运动后逐渐恢复至安静水平。目前,关于运动后血压恢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恢复及其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作用上[1]。例如运动后SBP恢复延迟与冠状动脉疾病、中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牛进平;;中老年人运动后收缩压恢复延迟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2 尹琳;李波;张麟;王月;张红珊;纳志英;;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对诊断冠心病准确性的影响因素[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周纪宁;左进;陈芳;杨波;;活动平板试验中收缩压恢复比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年02期
4 于宗良;朱建中;谷惠敏;王国强;杨向军;蒋文平;;运动试验恢复期收缩压异常升高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年03期
5 肖春梅,童丽平;老年女性不同年龄组运动前后心血管系统变化比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伟峰;徐振中;赵洁;;-社区医院开展慢病长处方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年24期
2 陈yN;;男性增龄对力竭运动后血压恢复的影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3 高耀铭;吴蔚;;平板运动试验恢复期ST段下移对冠心病诊断价值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年11期
4 巢为农;吴晶晶;王炳银;李小婷;何振山;刘峰;;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相关因素的分析[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5年01期
5 逯勇;高璨;梁辰;常晓红;武宝梅;马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动耐量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4年11期
6 苏海霞;宋涛;胡美瑛;;平板运动试验时U波倒置的临床意义[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4年05期
7 谢惠;;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与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结果比较[J];当代医学;2014年24期
8 蒋蕾;张献博;孙明晓;;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评价2型糖尿病的运动安全性研究[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4年03期
9 常颖;陈磊;朱荣;;8周有氧运动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运动后收缩压恢复、体成分和运动能力的影响[J];体育科学;2013年12期
10 杜天敏;孙明霞;;运动平板试验阳性行冠脉造影100例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30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纪宁;左进;陈芳;杨波;;活动平板试验中收缩压恢复比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年02期
2 沈毅;沈爱东;李虹伟;郑平渝;顾复生;李莉;沈潞华;马立永;赵淑艳;;运动试验血流动力学反应异常辅助诊断冠心病[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3 朱建中;惠杰;王国强;;运动试验收缩压恢复比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年19期
4 杨静;刘志华;;平板运动试验后心率恢复情况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6年04期
5 陈婧,舒茂琴,宋治远,张松涛,庄国强,何国祥;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诊断准确性影响因素的探讨[J];重庆医学;2005年10期
6 于宗良,杨向军,高美雯,王国强,李勋,惠杰,蒋廷波,宋建平,刘志华,蒋文平;运动试验后收缩压异常升高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年03期
7 黄海云,陈明,姚雨凡,姚金秀;高血压病患者运动血压与动态血压关系的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年05期
8 杨秀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3年02期
9 何全,马康华,雷寒;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研究[J];重庆医学;2002年11期
10 彭长虹,高崇玄,林福美,张丽申;应用直立位运动二维超声心动图评价运动员的心脏结构及功能[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文民;;长时间有氧力竭运动对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通道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44期
2 黄玉川;王传恩;许婷婷;黄道明;;力竭运动后大鼠大脑皮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动态变化[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41期
3 杨晓艇;曹爱春;黄文英;张媛;;力竭运动及慢性心理应激对白细胞数量及构成成分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17期
4 傅晓龙;刘洪珍;;急性力竭运动大鼠肾组织总抗氧能力及自由基代谢的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30期
5 李梁;常芸;;力竭运动后不同时相大鼠心肌连接蛋白43的变化[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6 周庆功;刘伟;;力竭运动小鼠体内部分元素含量的变化[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年12期
7 刘东波;吕薇;郑昊;;力竭运动对不同组别大学生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年11期
8 王莹;常芸;;力竭运动后不同时相大鼠心肌核呼吸因子1的变化[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9 陈才发;;不同强度急性力竭运动恢复24h大鼠白细胞计数的变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10 王莹;常芸;;力竭运动后不同时相大鼠心肌线粒体转录因子A的变化[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高钰琪;高文祥;;力竭运动对人外周血白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2 李建春;李岚;端礼荣;;锌对力竭运动时大鼠肝脑组织自由基代谢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3年
3 潘同斌;左伟;夏素文;温慧霞;刘跃兵;张乐;;力竭运动及钝挫伤对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及相关调节因子的影响[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徐金成;高璨;赵杰修;高颀;;热应激条件下力竭运动对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5 叶雷雷;潘同斌;韩添翼;;力竭运动及钝挫伤对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及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林喜秀;罗自强;瞿树林;;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反复力竭运动大鼠肾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7 谷红娣;田振军;;氢气分子对大强度和力竭运动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抗氧化系统和细胞自噬的影响[A];2011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运动与骨骼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董柔;封文平;;高温力竭运动对大鼠下丘脑AVP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A];中国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9 高晓嶙;常芸;廉贺群;;力竭运动后不同时相大鼠心肌与血清cTnI、Mb的表达[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谢业琪;;有氧运动对力竭老年小鼠心肌NO的影响[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应用生理学委员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立靖;大鼠腓肠肌calpains/calpastatin急性力竭运动和重复运动后变化规律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礼丹;力竭运动对大鼠血清中过氧亚硝酸阴离子生成的影响[D];湖南大学;2012年
2 张燕;氢水对大强度和力竭运动大鼠海马组织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汪志中;低氧复合反复力竭运动对大鼠血清相关酶学影响的实验性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4 谢伟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对大鼠力竭运动致骨骼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5 张志伟;不同训练周期中等强度运动力竭后大鼠骨骼肌损伤的生物学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1年
6 肖晓丹;力竭运动对大鼠骨骼肌NOS活性的影响[D];湖南大学;2012年
7 熊冰;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力竭大鼠运动时限及骨骼肌细胞损伤的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8 申晋波;低功率激光对一次性离心力竭运动大鼠跟腱微损伤的修复作用[D];苏州大学;2012年
9 赵勇;基于小鼠游泳力竭模型探讨红细胞氧化损伤及发生机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吴昊;力竭游泳运动对大鼠肌细胞肌动蛋白与伴肌动蛋白及其mRNA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963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1296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