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低”头颈部CT血管造影的可行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7 02:21
本文关键词:“双低”头颈部CT血管造影的可行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对比剂 血管造影术
【摘要】: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行“双低”-低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及个体化“双低”头颈部血管造影的可行性。方法:将于我院行CTA检查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双低”组、个体化“双低”组及对照组三组(A、B、C组),管电压及对比剂浓度、对比剂剂量分别为A组:100k V、300mg I/m L、60m L;B组:100k V、300mg I/m L、个体化对比剂剂量;C组:120 k V、370mg I/m L、60m L。对比三组各动脉节段CT值、图像质量、辐射剂量、锁骨下静脉硬束伪影及颈静脉污染情况,对比A、B组对比剂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各组动脉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为A、B组高于C组。②CCA起始部、CCA环状软骨水平SNR、CNR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ICA起始部、大脑中动脉M1段水平SNR、CNR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均为A、B组低于C组。③除右测锁骨下动脉外,其余各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注射侧锁骨下静脉伪影评分B组最高、C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颈静脉污染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⑤两组“双低”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双低”组间辐射剂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⑥个体化“双低”组45kg~60kg及61kg~75kg体重节段患者用量下降,75kg患者用量上升,但两组平均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56层螺旋CT行“双低”及“个体化双低”头颈部血管造影既能满足图像诊断要求,又能同时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技术行之有效。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81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黎雪琴;罗红亮;刘文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的特点[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2年02期
,本文编号:12983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129838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