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双源CT灌注扫描对索拉非尼治疗大鼠种植性肝癌疗效的评估

发布时间:2018-01-20 07:59

  本文关键词: DECT 肝癌 动物模型 CT灌注 疗效评估 出处:《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第一部分两种移植法制备大鼠肝癌模型的比较 目的:对比研究细胞悬液法及瘤块包埋法制备大鼠肝癌模型的差异及各自特点。 方法: 1选取6周左右,145g-160g的雄性wistar大鼠,采用开腹经肝注射细胞悬液法和瘤块包埋法共建立CBRH-7919肝癌模型共60只,其中悬液法25只,瘤块包埋法35只。计算两种手术时间,种瘤数目。 2分别于术后7天、10天、14天行MR T1、T2平扫,T1扫描参数如下:TR:450ms,TE:8.6ms,层厚:2.0mm,层间距0.4mm,反转角80,FOV:150mm;T2扫描参数如下,,TR:1600ms;TE77.0ms;层厚:2.0mm;反转角150°,FOV:150mm,矩阵:256×205。观察两种制模方法在成瘤率,成瘤大小、形态、短期内肿瘤内坏死及远处转移等情况。随机处死3只荷瘤大鼠,取含有肿瘤的肝组织,观察肿瘤大体情况,固定、蜡块包埋后常规切片,进行HE染色和CD34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形态及特点。 结果: 1细胞悬液法共种植25只大鼠,共计43个瘤,手术用时25.2±4.1分钟,出血量平均小于0.2ml,术后14天死亡5只大鼠,3只大鼠体内未见瘤块,2只大鼠出现肝内、腹腔及肺转移,造模成功率为60%(15/25),成瘤率为72.09%(31/43)。瘤块法种植35只大鼠,共计62个瘤,手术用时10.13±2.01分钟,出血量平均约0.4ml,术后14天死亡2只,2只大鼠未见瘤块形成,无大鼠出现远处转移,造模成功率88.57%(31/35),成瘤率为88.07%(54/62)。 2肿瘤大体标本切面观为灰白色烂鱼肉样,与肝脏分界欠清晰。HE染色可见瘤细胞呈巢样分布,细胞排列紊乱,异型性高,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细胞核大且着色深。CD34染色可见切片内散在分布的褐色深染区,VEGF肿瘤区域细胞包浆染色较正常肝组织高。 3MR扫描术后7天悬液法组未见明确瘤块显影,术后10天3只大鼠肝内可见片状混杂信号,边界不清,术后14天17只大鼠肝内可见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的瘤块31个,0.74±0.52cm,4个较大的瘤块内可见液化坏死区。瘤块组术后7天MR扫描可见类圆形大小较均匀的瘤块,0.53±0.32cm,呈长T1长T2信号,内部未见液化坏死。 结论:瘤块包埋法较悬液注射法有更高的成瘤率,较低的坏死率及远处转移率,肿瘤形状规整,是适合用于索拉非尼疗效评估的影像学研究模型。 第二部分双源CT灌注扫描对于索拉非尼治疗大鼠种植性肝癌疗效的评估 目的:定量分析双源CT灌注扫描各参数在索拉非尼靶向治疗动物肝癌模型前后的变化特点,评估各灌注参数与MVD及VEGF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 方法:从制备的大鼠模型中筛选肿瘤形状规则,大小相似,约0.57±0.34cm的荷瘤大鼠共计34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6只,对照组8只。实验组经索拉非尼20mg/d,对照组经生理盐水20mg/d,共灌胃21天,治疗前后应用双源CT,经股静脉放置的留置针以0.5ml/s的速率注射稀释后的碘海醇(300)1ml(碘海醇:生理盐水=1:5),延时2s对两组大鼠治疗分别进行灌注扫描,记录各项灌注参数。第二次扫描结束引颈处死大鼠,取瘤组织及部分正常肝组织,10%中性甲醛固定36-48小时、蜡块包埋、切片后行HE及免疫组化检查。 结果: 1正常肝组织的时间-密度曲线呈缓升缓降型,曲线走形自然;肝癌的时间-密度曲线表现为:在动脉期迅速上升,至峰值后迅速下降,达峰时间提前。 2实验组肿瘤区域的CT灌注参数统计结果示:实验组大鼠治疗前后肝癌区的应用配对T检验发现BF、BV、pBV、ALP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MPI、PVP、 HPI等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肿瘤区域MIP、BF、BV、pBV、ALP、PVP及HPI等值应用配对T检验发现P值均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 3实验组治疗前后最大直径的变化值为-0.302±0.234cm,对照组肿瘤治疗前后最大径之间的变化值为0.692±0.536cm。两组变化值之间应用两样本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5)。 4经索拉非尼治疗后实验组瘤组织内的MVD数目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5),对照组瘤块内VEGF高表达,与实验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5)。 MIP与VEGF及MV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1和0.517,P<0.05);ALP与VEGF及MV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7和0.568)。 结论:双源CT可以定量的分析经索拉非尼治疗后肝癌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部分灌注参数与免疫组化结果正相关。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30.55;R73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娥;姜慧杰;;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实验性原发性肝细胞癌模型建立及应用[J];癌症进展;2011年06期

2 黄渊全;冯耀良;;肝脏CT灌注成像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08年05期

3 丁仕义,蔡金华;大鼠肝细胞癌模型的建立及MR成像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4 马艳;张雪林;李新瑜;张琳;苏欢欢;詹传银;;CT、MRI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5 陈丽羽;蒋天安;钱超文;陈俊英;杨琛;时开元;;门静脉超声造影在经皮选择性肝门静脉栓塞化疗中的应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6 刘新献;龙清云;胡金香;周军;方瑜;;TACE联合血管内皮抑素治疗兔VX2肝癌CT灌注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年11期

7 邵国良,周康荣,王建华,颜志平,刘嵘;介入治疗实验研究中兔VX2肝癌模型制作的改进和CT评价[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年10期

8 张志明;黎乐群;刘剑勇;袁卫平;吴飞翔;向邦德;黄山;赵荫农;;索拉非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0年04期

9 吴越;梁长虹;杨本强;刘文源;李子浩;;兔VX2肝癌模型应用索拉非尼前后的CT灌注成像与组织学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年06期

10 黄道中;李开艳;张青萍;吴亮;刘景云;;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测移植肝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并发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05期



本文编号:14474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14474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5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