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迭代重建技术CT扫描在颅脑外伤中的临床应用
本文关键词: 脑损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迭代重建算法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辐射剂量 出处:《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迭代重建技术CT扫描在颅脑外伤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20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组,分别行常规剂量滤波反投影法(FBP组)及i Dose法(2/3剂量组和1/2剂量组)CT检查。采用4分法对各组图像噪声、颅底伪影、灰白质对比及病变显示进行主观评价。比较各组图像的噪声水平、信噪比(SNR)、灰白质对比噪声比(CNR)及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2/3剂量i Dose组和1/2剂量i Dose组图像质量低于FBP组,但均满足诊断要求。2/3剂量i Dose组和1/2剂量i Dose组图像的噪声水平高于FBP组(P0.05),SNR及CNR均低于FBP组(P0.05)。3组DL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51.46,P0.05);2/3剂量i Dose组和1/2剂量i Dose组DLP明显低于FB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 Dose技术在颅脑外伤CT检查中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虽然噪声水平较高,SNR和CNR较低,但图像质量与显示病变能力能达到要求,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and clinical value of low-dose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CT scan in craniocerebral trauma. Materials and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traum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image noise and skull base artifacts of each group were examined by 4 points method, including conventional dose filter backprojection method (FBP group), I Dose method (2 / 3 dose group) and 1/2 dose group (CT scan). The image quality of 2/3 Dose group and 1/2 I Dose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FBP group, and the contrast noise ratio of gray matter and white matter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BP grou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mage quality was lower in the 2/3 dose I Dose group and 1/2 dose I I Dose group than in the FBP group, and the image quality of the 2/3 dose I Dose group and 1/2 dose I Dose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FBP group. However, the noise level of I Dose group and 1/2 dose I Dose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FBP group and CNR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FBP group.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LP between Dose group (2751.46) and I Dose group (1/2 dose I Dose group) and FBP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I Dose techniqu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adiation dose in the CT examination of craniocerebral trauma. Although the noise level is higher and the CNR and SNR are lower, the image quality and the ability to display pathological changes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and have the valu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分类号】:R651.15;R81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黄伟;张艳;徐益明;;迭代重建技术在临床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2年05期
2 刘昌盛,魏文洲,郑晓华,童世平,殷响林,杨洪飙;低剂量CT扫描对婴幼儿颅脑病变检查的防护价值[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4年03期
3 徐姝;侯阳;郭启勇;;应用迭代重建技术的低剂量增强CT评估肝脏肿瘤的可行性[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年08期
4 关丽明;高振龙;高思佳;商秀丽;王强;徐克;;成人颅脑CT低剂量平扫成像的临床初步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年05期
5 明康;杨国威;许永华;陆晓梅;朱勇;杨利霞;;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iDose~4迭代重建与滤波反投影重建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比较[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培功;殷志杰;李祥林;张迪;王静;李建平;;成人颅脑CT低剂量扫描参数的优化研究[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王俊山;袁东升;赵文莉;于承才;向婷;阙永盛;张平;;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低剂量CT扫描的临床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0年04期
3 杨军;;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低辐射剂量CT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0年05期
4 龙斌;徐凯;胡春峰;孙小伶;;头颅双能CTA及其虚拟平扫诊断颅内出血的初步探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年03期
5 梁经亚;;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扫描的剂量选择与优化[J];中国医药导刊;2011年01期
6 陈秀珍;;64排螺旋CT扫描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1年10期
7 管斌;余建明;;鼻窦低剂量与常规剂量CT扫描的对比研究[J];放射学实践;2007年07期
8 刘华亮;付佳臻;李武;;新生儿头颅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临床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9年01期
9 覃文华;陈文勇;李剑颖;陈垦;卢林民;秦莉群;;新生儿头颅CT自动毫安扫描的临床应用[J];华夏医学;2008年06期
10 李伟频;;低剂量CT扫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琼;迭代重建技术在低剂量胸部CT中应用的体模及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2 尹卫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低剂量及低对比剂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仁栋;低剂量X-CT图像质量优化方法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2 殷志杰;颅脑CT低剂量扫描参数的优化研究和剂量学评价[D];泰山医学院;2010年
3 刘晓东;成人患者体型参数和腹部CT图像质量的关系以及个体化剂量调节的初步前瞻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4 林艳梅;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胃癌的临床探讨[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5 李琳;头颈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和双期扫描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6 孟聪;多排螺旋CT眼眶低剂量扫描的临床应用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7 阎岚;DSCT肺静脉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8 李锋坦;CT扫描中管电压对辐射剂量和CT值及灌注结果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9 刘善收;严重创伤患者电离辐射暴露的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张丽;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对低剂量肺部CT图像影响的模型及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赵星;胡晶晶;潘晓川;张朋;;一种新的基于GPU实现的锥束CT正投影算法[J];电子学报;2009年06期
2 赖爱平,龚方戚,章士正;儿童CT检查射线剂量优化原则[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年04期
3 刘长安,贾廷珍,王文学;培育健康的辐射安全文化[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2年06期
4 黄伟;徐益明;邵瑾;葛高华;卢道延;冯宇;;64层CT管电流调制肺动脉成像:100kV与120kV对比[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年10期
5 徐姝;侯阳;郭启勇;;应用迭代重建技术的低剂量增强CT评估肝脏肿瘤的可行性[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年08期
6 贾楠;王新江;惠萍;李天文;孙红;李征芳;;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技术降低胸部CT扫描剂量的初步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广兰;颅脑外伤的麻醉处理体会[J];山西临床医药;2001年05期
2 黄书岚,刘胜,杜浩;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颅脑外伤脑组织中的表达[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1年03期
3 侯瑞华,唐茂芹,陈腾,高军,高松,李传奇;颅脑外伤对患者智能状况的影响及相关因素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2001年03期
4 匡远深;建立我国统一规范的颅脑外伤医疗措施势在必行[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1年16期
5 刘敏方;小儿颅脑外伤78例临床分析[J];河南医药信息;2002年17期
6 杨惠清,谭启富,姜梨;颅脑外伤患者的脑电图观察[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2年02期
7 朱引秀;32例颅脑外伤的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2年12期
8 王子珍;76例老年性颅脑外伤临床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2年04期
9 温兰芳;颅脑外伤并脑疝的早期急救护理[J];蛇志;2002年02期
10 赵晴,方乐;颅脑外伤所致头痛[J];中国社区医师;2002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小晶;林瑞琼;;醉酒后颅脑外伤的急救及观察护理[A];第三届全国急诊创伤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朱世友;;颅脑外伤后迟发性癫痫[A];2000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李婉玲;陈莉;;老年患者颅脑外伤临床特点和护理对策[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陈福海;;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589例临床体会[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徐德均;皇甫恩;王小英;陶培坚;苗丹民;孙慧心;;颅脑外伤患者脑功能障碍的探讨[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6 李文放;林兆奋;杨兴易;;颅脑外伤合并伤及严重并发症的救治体会[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7 章月江;屠传建;陈华炜;;颅脑外伤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体会[A];2011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刘敬伟;;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分析[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刘小花;;排痰仪对颅脑外伤患者应用后的效果观察与护理[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许峰;;颅脑外伤的术后护理[A];2013年河南省外科现代护理理论与循证实践新进展学习班——外科护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费国忠;颅脑外伤的现场急救[N];家庭医生报;2008年
2 匡远深;我国颅脑外伤医疗市场问题多[N];中国医药报;2001年
3 北京天坛医院;颅脑外伤该咋办[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4 周涛;颅脑外伤的现场急救[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5 赵建军;颅脑外伤的院前急救[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6 张蕴增;警惕颅脑外伤的四种并发症[N];健康报;2008年
7 何卫娥;小儿颅脑外伤凶险 家长时时处处防范[N];中国医药报;2001年
8 戴启麟;癫痫多因颅脑外伤[N];医药经济报;2006年
9 王好坤;颅脑外伤的急救方法[N];农村医药报(汉);2012年
10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吕刚邋朱丽丽 整理;颅脑外伤治疗分四级[N];健康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孙富;颅内消淤汤在颅脑外伤治疗中的价值[D];泸州医学院;2011年
2 拉赫曼;颅脑外伤后血浆凝血及纤溶指标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3 张凡;颅脑外伤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的效果评价[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4 张剑涛;大鼠颅脑外伤后生长相关蛋白-43及突触素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D];吉林大学;2007年
5 王雪;成人颅脑外伤患者围术期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相关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6 潘文平;体感音乐疗法治疗颅脑外伤的初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7 于强;颅脑外伤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动态变化及相关性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8 魏文锋;血必净在颅脑外伤患者多器官功能损害中的保护作用[D];苏州大学;2011年
9 陈达鑫;中西医结合防治颅脑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刘娉琼;不同治疗频率及时机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的疗效观察[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024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1502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