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血管造影显示旋股外侧动脉穿支
本文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 旋股外侧皮瓣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出处:《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5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评价不同CTA扫描方案显示旋股外侧动脉(LCFA)穿支的能力。方法将28例除大腿以外的四肢外伤患者及27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3组。对A组(15人,30侧大腿)采用双侧大腿低放射剂量扫描方案,B组(15人,30侧大腿)采用双侧大腿常规放射剂量扫描方案,C组(25人,25侧大腿)采用单侧大腿常规放射剂量扫描方案进行CTA检查。记录辐射吸收剂量,观察LCFA显示情况及起源,测量LCFA主干开口内径、降支开口内径、降支长度、降支血管分级、降支穿支数量、穿支末端最小内径。结果 B组中1例(2侧大腿)因对比剂渗漏未能完成检查。3组共83侧大腿,LCFA起自股动脉分别为A组7侧、B组8侧、C组6侧,起自股深动脉分别为A组23侧、B组20侧、C组19侧。3组间,辐射吸收剂量、降支长度、降支穿支末端最小内径、降支血管分级及降支穿支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LCFA主干及降支开口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单侧大腿常规放射剂量CTA显示LCFA细小穿支的能力优于双侧低放射剂量及双侧常规剂量CTA,而3种扫描方案对较大血管的显示效果相近。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CTA scan showed the lateral femoral circumflex artery perforator (LCFA). Methods 28 patients with limb trauma in the thigh outside and 27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Group A (15 people, 30 lateral thigh) with bilateral thigh low radiation dose scanning scheme, B group (15 30, lateral thigh) by bilateral thigh conventional radiation dose scanning scheme, C group (25 people, 25 lateral thigh) were examined by CTA with unilateral thigh conventional radiation dose scan scheme. Records of radiation absorbed dose, observe the display of LCFA and origin, measuring LCFA trunk opening diameter, descending opening diameter, descending length. Descending artery grading perforating descending branch number, minimum diameter. The terminal perforator B group 1 patients (2 lateral thigh) by contrast agent leakage check failed to complete the.3 group of 83 lateral thigh, LCFA from femoral artery were A group B group 7 side, 8 side, 6 side group C, since the deep femoral artery respectively. A group B group 23 side, 20 side, 19 side C group.3 group, radiation dose, descending length, perforating descending branch end of minimum diameter, descending vascular grading and descending perforating arteries volum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01), LCFA trunk and descending opening diameter and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the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unilateral thigh conventional radiation dose of CTA showed that LCFA small perforator is better than that of bilateral low radiation dose and conventional dose of bilateral CTA, and 3 kinds of scanning scheme shows the effect of large blood vessels are similar.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诊断专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微外科;
【分类号】:R658;R816.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明;;VSD联合高压氧对皮瓣移植患者的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4年10期
2 李军;张大伟;祝勇刚;柴云峰;刘彦温;吴子祥;裴国献;赵广跃;;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桥接修复小腿软组织损伤合并主要血管缺损[J];临床骨科杂志;2015年01期
3 丁茂超;郑俊;习珊珊;毛以华;王建红;赵丽娜;唐茂林;陈世新;;穿支血管定位方法文献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计量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5年02期
4 罗世洪;肖金刚;孙黎波;张力;曾梁楠;夏德林;周航宇;张磊;;股前外侧肌皮瓣及CT血管造影在修复中晚期口底癌术后缺损中的应用[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5年04期
5 黄健;孙坚;;影像学技术在术前评估穿支皮瓣血供构型中的价值[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4年01期
6 卿黎明;胡懿惷;唐举玉;吴攀峰;俞芳;梁捷予;;基于数字化技术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血供的三维可视化重建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4年06期
7 徐达传;;穿支皮瓣的研究进展[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8 郭苓玲;刘元波;;CTA与螺旋桨皮瓣技术在额部皮瓣中的应用[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4年03期
9 沈美华;阿里木江·阿不来提;艾合买提江·玉树甫;董建;王伟;刘亚飞;;高频超声引导下胸背动脉穿支移植皮瓣的设计[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年38期
10 袁宇雯;昝涛;李青峰;;穿支皮瓣术前血管定位技术的研究进展[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雪松;腓动脉主穿支小腿后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解剖基础及临床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2 曾昂;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的数字化解剖研究及其修复面部缺损的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3 王一村;320排螺旋CT血管造影和三维重建在阴股沟穿支皮瓣临床设计中的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4 崔怀瑞;腹前外侧壁跨区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及3D可视化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5 乔羽飞;超声影像在腹壁下动脉穿支选择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6 袁宇雯;烧伤后头面部软组织重建的系统回顾和临床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7 丁强;逆行股前外侧皮瓣的CT血管成像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卿黎明;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术后静脉危象早期TF、TFPI的变化及其意义探讨[D];中南大学;2013年
2 欧阳海洋;足内侧穿支皮瓣设计的解剖学基础与临床应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3 沈忠飞;前臂穿支血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4 郭苓玲;术前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与螺旋桨皮瓣技术在额部皮瓣中的应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5 刘超;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6 周明明;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三维重建及虚拟解剖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厉孟;高秋明;刘兴炎;文益民;;不同穿支供血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周软组织缺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年06期
2 郭宇;石小田;刘蒙蒙;田丰源;刘婉婷;陈飞;汤宾燕;邱勋永;;臀腰部皮穿支及其相互关系的数字化模型[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4年01期
3 柴益民,林崇正,马心赤,陈汉东,陈彦X;穿支蒂皮瓣修复臀骶部软组织缺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5年07期
4 周鹏;杨新东;徐象党;唐茂林;;股前外侧区穿支动脉的形态学研究及皮瓣设计[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7年03期
5 侯团结;高学宏;宁金龙;李小静;李平松;;肌皮穿支瓣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06年05期
6 ;新书推介[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年16期
7 孟朝晖;梁钢;孙建平;;不同节段的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缺损[J];中国骨伤;2013年08期
8 陈雪松;肖茂明;王元山;黄敢;管力;张黎明;周晨;;吻合穿支游离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腓骨皮瓣的临床应用[J];西南国防医药;2008年06期
9 黄东;孙锋;吴伟炽;张惠茹;牟勇;黄国英;;缝匠肌穿支肌皮瓣修复膝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2年05期
10 孙敬岩;尹健;;影像学评估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血运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松林;;游离超薄穿支皮瓣的临床研究—如何修薄穿支入皮点?[A];中华医学会第10届全国显微外科学术会议暨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成功5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13年
2 胡瑞斌;王欣;潘家栋;黄耀鹏;周丹亚;滕晓峰;;穿支对穿支吻合的穿支皮瓣移植成活率临床分析[A];2013年全国激光医学学术联合会议暨2013年浙江省医学会整形美容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3 徐达传;庄跃宏;;腹前外侧部穿支体形态学及其血供分区[A];中华医学会第10届全国显微外科学术会议暨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成功5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13年
4 王飞云;周明武;李士民;幸超峰;宋力;王瑞金;熊颖杰;;游离穿支双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A];中华医学会第10届全国显微外科学术会议暨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成功5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13年
5 周明武;宋力;幸超峰;王飞云;李士民;杨瑞甫;朱杰;熊颖杰;;穿支孪生组织瓣桥式转移修复患侧胫骨上段骨外露骨缺损[A];中华医学会第10届全国显微外科学术会议暨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成功5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13年
6 高伟阳;何智灵;;大鼠背部穿支蒂皮瓣的实验研究及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10届全国显微外科学术会议暨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成功5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13年
7 刘杨武;杨晓东;楼旭鹏;杨锦;付尚俊;陈逸民;丁建波;;游离超薄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A];2012年浙江省骨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林加福;林金堆;郑和平;;乆窝直接穿支蒂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基础[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9 宁金龙;李小静;张林;高学宏;朱飞;侯团结;李虎;;跖底内侧皮穿支V-Y滑行瓣修复足跟缺损[A];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谢松林;;激光多普勒在优化设计游离削薄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中的初步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10届全国显微外科学术会议暨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成功5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乔羽飞;超声影像在腹壁下动脉穿支选择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魏建伟;肌间隔穿支蒂与穿支筋膜蒂皮瓣的兔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D];中南大学;2013年
3 庄跃宏;穿支体形态学及跨区皮瓣存活机制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4 江奕恒;股前外侧区穿支血管三维重建与修薄皮瓣血供关系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5 梁晓琴;股后、股前内侧区穿支血管的显微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报告[D];山东大学;2013年
6 李海洲;严重脸面创伤性毁形治疗策略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新宇;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对穿支血管增生影响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2 栗翠英;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股前外侧皮瓣穿支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3 沈忠飞;前臂穿支血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4 刘伟;前臂尺侧穿支动脉皮瓣的显微解剖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曾昂;穿支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6 朱孜冠;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与临床研究[D];南华大学;2010年
7 陈超勇;前臂近端血管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及补阳还五汤术后应用的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周明明;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三维重建及虚拟解剖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9 孙雨锋;胫后动脉穿支加强筋膜蒂及穿支蒂皮瓣临床应用的比较[D];中南大学;2011年
10 杨颖;静脉外增压肌间隔穿支筋膜皮肤蒂皮瓣的兔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D];中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375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1537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