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投球训练对肩袖损伤投手肩关节力量及投球技术特征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2-27 01:14

  本文关键词: 肩袖损伤 棒球投手 投球训练 肩关节等速肌肉力量 运动学分析 出处:《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已患有肩袖损伤的投手为研究对象,对他们一次投球训练课前后的肩关节力量特征和投球技术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试图了解疲劳对肩袖损伤投手肩部力量和投球技术的影响,为损伤预防、治疗肩袖损伤提供生物力学依据。 研究方法:本研究对比肩袖损伤棒球投手的投球侧肩关节物理检查结果,投球侧肩关节主动内、外旋活动度,完成快速球动作的运动学参数及肩关节等速旋转力量在一次性投球训练(连续进行快速球投球动作120次)前后的变化。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皮尔逊相关指数分别分析其指标的差异性和相关性。 研究结果:肩袖损伤投手在投球训练前肩关节主动内旋角度为56.63±15.96°,投球训练后为49.50±19.00°,具显著性差异。投球训练前完成快速球动作时,环节末端速度为16.34±1.35m/s,训练后为15.83±1.63m/s,具显著性差异。投球训练前后,肩关节最大外旋时刻、球出手时刻的肩髋扭转角度,整个动作阶段中的上臂最大水平内收角速度、上臂最大内旋角速度、肩髋最大扭转角速度,引臂阶段和跟随阶段中的肩髋扭转角变化幅度,具显著性差异。肩袖损伤投手在投球训练前后肩关节等速肌肉力量测试中,投球侧肩关节的内旋相对峰值力矩、内旋相对平均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各指标与环节末端速度的相关关系表明:空罐试验结果、肩关节主动内旋角度、前导脚着地时刻投球侧上臂外旋角、肘关节角、前导侧膝关节角与环节末端速度显著相关。 研究结论:肩袖损伤投手在一次大强度投球训练后,投球侧肩关节主动内旋角度、内旋肌群做功能力显著下降。一次大强度投球训练会改变肩袖损伤投手的快速球投球动作的上肢技术特征和躯干动作技术。投球动作中投球侧上臂的外旋幅度是影响球速的关键因素,但肩关节等速肌肉力量测试中的肩关节旋转力矩指标与球速无关。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shoulder joi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itching technique before and after a pitching training class, taking the pitchers who have suffered from rotator cuff injury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oulder joint strength and pitching technique before and after a pitching training class. In order to provide biomechanical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rotator cuff injur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fatigue on shoulder strength and pitching technique of rotator cuff injury. Methods: the results of physical examination of shoulder joint of rotator cuff injury baseball pitcher were compared. The changes of kinematics parameters and shoulder rotation force before and after one-shot pitching training (120 times in a row). Matched sample T test and Pearson correlation index score. Do not analyze the difference and relevance of its indicators. Results: the active rotation angle of shoulder joint was 56.63 卤15.96 掳before pitching training and 49.50 卤19.00 掳after pitching training. The end speed of the link was 16.34 卤1.35 m / s and 15.83 卤1.63 m / s after training,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pitching training, the maximum external rotation moment of shoulder joint, the angle of shoulder hip torsion at the time of ball throwing, the maximum angular velocity of the upper arm in the whole action stage,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maximum rotation angular velocity of the upper arm, the maximum angular velocity of torsion in the shoulder and hip, and the amplitude of the torsion angle of the shoulder and hip in the leading and following stages. The relative peak moment of internal rotation and the relative average power of internal rotation of the shoulder joint on the pitch side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ach index and the velocity at the end of the link shows that: the result of empty tank test, the angle of active internal rotation of shoulder joint, The angle of outer-arm rotation, the angle of elbow joint and the angle of knee joint of leading side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velocity of the end of the link. Conclusion: after a strong pitch training, the shoulder joint active internal rotation angle of the pitching side is obtained by the rotator cuff injury pitcher. The ability of internal pronation muscle group to do work i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 large intensity pitching training will change the upper limb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orso movement of the fast ball pitching action of the pitcher with rotator cuff injury. The outer rotation amplitude of the upper arm on the pitch side in the pitching action is as follows: 1. The ke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peed of the ball, But the rotation torque of shoulder joint in isokinetic muscle strength tes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ball speed.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873;G8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华;郭险峰;俞瑾;朱以明;姜春岩;戴红;;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的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年06期

2 李玉涛;李文庆;;小切口治疗肩袖损伤24例[J];骨科;2010年03期

3 朱佃刚;;肩袖损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30期

4 费璐益;马燕红;;肩袖损伤与关节镜手术后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年10期

5 郑晓明;朱孔瑞;;开放性肩袖损伤的护理体会[J];哈尔滨医药;2006年06期

6 张嫩阁;;手术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7年06期

7 张龙君;叶锋;赵凯;张建军;王晓;;老年性肩袖损伤诊断和治疗[J];中国骨伤;2009年08期

8 汤芝萱;;肩袖损伤术后病人的功能锻炼[J];护理研究;2007年23期

9 尹峰;林树忠;;肩袖损伤的诊断和治疗[J];基层医学论坛;2003年03期

10 董骏 ,宋元平;网球运动中肩袖损伤与防治[J];网球天地;199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殿富;;1例外伤性肩袖损伤伤残评定的分析[A];全国第十二次法医临床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俊宁;王琦;;自动甩肩疗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魏亦平;李永忠;林华;;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A];2003年全国骨关节损伤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张建芬;;严重腋部烧伤的康复护理[A];浙江省第十七届烧伤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陈雷;沈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肱骨近端骨折[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潘娟;秦廷武;;肩袖损伤及其术后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7 常泰;郑新;张丽;;肩关节二维与三维放射测量的对照性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8 秦玉婷;刘卉;;棒球投手肩袖损伤致伤原因研究综述[A];第十四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苏晓静;;关节镜下缝合锚钉固定修复肩袖损伤的康复与护理[A];全国第10届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钟易;;冈上肌出口位摄影在肩袖损伤检查中的作用探讨[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胥晓琦;中老年人肩膀疼不都是五十肩作祟[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2 胥晓琦;奥运说 健体运动要保护好你的肩[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3 苗蓓;让患者生命更有质量[N];南通日报;2007年

4 何耀华;不要让肩关节脱位成为一种“习惯”[N];家庭医生报;2007年

5 雷鸣;推拿配合熏蒸治疗肩周炎[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6 记者张勇;哈院骨病科微创诊疗肩关节病取得新突破[N];衡水日报;2010年

7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费璐益邋马燕红;莫把肩痛 都当肩周炎[N];大众卫生报;2008年

8 何耀华;肩疼不都是肩周炎[N];家庭医生报;2007年

9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宋长福;肩痛未必就是肩周炎[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10 杜恩;肩痛未必就是肩周炎[N];健康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志超;自体BMSC与rhVEGF_(165)促进肩袖损伤腱骨愈合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2 赵延旭;成人臂丛神经损伤合并肩袖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3 林鸿琦;缪刺法对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评估[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冯沃君;新易筋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5 李森;应力负荷下兔肩袖急性断裂术后腱—骨修复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6 张树蓉;术后制动和被动活动对兔肩袖愈合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2年

7 冯涛;针刀松解法对肩周炎家兔模型抗氧化能力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丁道宝;肩三针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官士兵;副神经移位治疗臂丛损伤恢复肩外展功能术式改进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李伟;乒乓球运动员肩胛肌肉失衡的运动学与肌电特点及其康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玉婷;投球训练对肩袖损伤投手肩关节力量及投球技术特征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2 王鹏程;肩袖损伤修复后不同强度应力刺激效果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3 张译丹;从运动医学角度对交通警察肩袖损伤综合征的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祯铭;MRI检查对诊断肩袖损伤的应用价值及与体格检查的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石双双;基于三维运动和肌电信号的肩关节功能分析[D];天津大学;2012年

6 周建波;肩关节骨性结构与肩袖损伤的相关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7 朱从亚;体外冲击波促进肩袖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王海峰;肩袖损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附7例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9 宋东华;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疗效分析[D];延边大学;2012年

10 田廉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40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1540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9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