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放射治疗进展
本文选题:早期乳腺癌 切入点:保乳治疗 出处:《继续医学教育》2006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分类号】:R737.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惠周光,余子豪;我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程广源;乳腺癌术后辅助放疗研究的进展[J];癌症进展;2004年02期
2 谢悦;孙世良;;三维激光灯行乳腺癌胸壁切线野放疗定位技术[J];重庆医学;2007年14期
3 翟忠舟,赛亚非,樊彩霞,焦建峰,乔万海;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胸壁及腋窝的临床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04年03期
4 王玉,景娜;早期乳腺癌术后放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04年15期
5 王晋川,张莉,敖睿,李国文,胡洪林;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放射治疗的价值[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3年01期
6 陈佳艺,冯炎;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的放射治疗[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4年03期
7 周卫兵;冯炎;陈佳艺;邵志敏;;术后放疗在伴有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的T1~T2期乳腺癌中的作用[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6年05期
8 田大龙;柏会明;杨树成;李华;喻志冲;;男性乳腺癌术后放疗疗效分析[J];肿瘤防治研究;2006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宏伟;乳腺癌手术治疗效果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2 王爽;乳腺癌术后同步辅助放化疗可行性的临床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3 刘景杰;中国部分地区乳腺癌术后放疗方式变化的调查[D];苏州大学;2007年
4 谢悦;乳腺癌术后胸壁切线野照射定位及剂量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惠周光!100021北京,余子豪!100021北京;早期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的放射治疗[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1年01期
2 殷蔚伯 ,田凤华;2001年全国放射治疗人员及设备调查报告[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美国二专家来我院进行交流座谈[J];复旦学报(医学版);1980年05期
2 吴天金;;谈谈乳腺癌的早期诊断[J];福建医药杂志;1980年03期
3 章静波;;早期乳腺癌的放疗与免疫[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0年04期
4 张广德;杨国梁;;331例乳腺癌远期疗效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1980年02期
5 金性江;赵森;;早期乳腺癌的放射治疗[J];中国肿瘤临床;1980年03期
6 赵乾元;郑裕隆;;双侧乳腺癌[J];中国肿瘤临床;1980年03期
7 刘广森,李国材,张斌;五联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981年03期
8 许宏乾;早期乳腺癌局部切除加根治放疗的效果[J];国际肿瘤学杂志;1981年04期
9 赖国运;许玉成;;245例乳腺癌临床与随访分析[J];临床医学;1981年02期
10 李树玲;早期乳腺癌(综述)[J];国际肿瘤学杂志;198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瑾;张艳芬;;高剂量表阿霉素联合化疗(FEC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护理体会[A];第六届中日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文版)[C];1999年
2 吴玉红;杨忠心;刘文励;孙汉英;胡诗学;;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经HW激光照射后回输疗效观察[A];中国输血1999年年会暨纪念ABO血型发现100周年学术交流论文专辑[C];1999年
3 崔德顺;;应用传统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与研究[A];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4 李红星;李勇生;罗振生;;细针抽吸涂片细胞学诊断中老年早期乳腺癌[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吴炅;邵志敏;张亚伟;庄传经;张锡珍;陆劲松;韩企夏;沈镇宙;;保留乳房手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初步结果[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张安秦;王颀;林红;施军涛;许娟;李晓伟;葛午平;;早期乳腺癌影像学诊断的评价[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韩军;张比学;;运用四分之一切线野等中心技术治疗乳腺癌1例的体会[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8 关罗根;;早期乳腺癌综合治疗疗效分析[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唐瑞英;马丽华;陈勇;高文;;早期乳腺癌的X线表现[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张斌;何文贵;蔡玉娥;张齐;英子伟;蒋书玲;徐宏;郑勇学;;保守性手术加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的10年效果[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术后复发与再治疗[N];健康报;2001年
2 郭力;乳腺癌的发现与术后护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3 王译;BAG-1可帮助确定乳腺癌病人的治疗方案[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1年
4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 Hortobagyi 罗扬摘译;辅助治疗早期乳腺癌的进展与争论[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1年
5 湖北省肿瘤医院内科 于丁;乳腺癌辅助化疗中的若干问题[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2年
6 文心;乳房保留手术和乳腺癌根治术远期疗效相近[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2年
7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 陈佳艺;乳腺癌治疗中的几个相关问题[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江南雪;保乳治疗,,做完整女人[N];健康时报;2003年
9 本报特约记者 王伦;癌症的综合治疗[N];健康时报;2003年
10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科 教授 刘少华;如何进行乳腺自我检查[N];家庭医生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瑞平;乳腺X线影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新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2 邢华;蛋白芯片法检测乳管液肿瘤标志物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邹海东;乳腺癌葡萄糖代谢功能成像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范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敏感性调节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磊;乳腺癌哨兵淋巴结活检的临床应用及意义初步研究[D];军医进修学院;2001年
2 胡敏;NF-kBP_50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特性关系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1年
3 李坚;乳腺癌若干相关X线征象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2年
4 胡祖健;早期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综合治疗初探[D];浙江大学;2003年
5 姚若全;哨兵淋巴结活检术对乳腺癌患者腋淋巴转移的临床价值[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6 孟洁;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后局部及远处失败的相关因素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7 王伟;红细胞补体Ⅰ型受体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8 赵迎春;痰瘀互结证乳腺增生病与早期乳腺癌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9 周小宁;早期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D];昆明医学院;2004年
10 赵舸;雌激素受体K303R突变型与乳腺癌发生和进展[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795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1579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