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大鼠过敏性休克时IL-25、类糜蛋白酶表达的研究
本文选题:过敏性休克 切入点:IgE 出处:《皖南医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大鼠过敏性休克时IL-25和肥大细胞类糜蛋白酶表达的意义。方法:将清洁级(SD)雄性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别于第1、5d腹腔注射鸡卵蛋白,自首次给药后第18d尾静脉注射鸡卵蛋白激发过敏性休克,正常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造模完成后,实验组又分为实验对照组和实验死亡组;实验对照组为激发过敏性休克未死亡的大鼠,实验死亡组为激发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大鼠:分为死后常温0h组、死后常温12h组、死后冷藏12h、24h、48h、72h组(每组各6只)。最后在规定时间内取心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中的IgE、IL-25和肥大细胞类糜蛋白酶的含量;并且在相应时间取出各组织(喉头、气管、肺、心、肝、肾及小肠组织),放于10%中性甲醛中固定48h后,脱水、浸蜡和包埋,制成蜡块。再经过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各组织病理变化;并选取肺、心和小肠组织的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目标蛋白进行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拍照IL-25和类糜蛋白酶在各组的表达变化并采集图片,再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分析比较各组IL-25和类糜蛋白酶的积分光密度(IOD)。分析完实验数据,探讨在过敏性休克不同保存时间段两个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这两个指标在过敏性休克方面的价值。结果:1)血清中指标IgE、IL-25及类糜蛋白酶的分析结果:(1)正常对照组与实验对照组(过敏性休克未死亡组)、过敏性休克死亡常温0h、常温12h、冷藏12h、24h、48h、72h组的IgE含量进行比较P0.01;IL-25及类糜蛋白酶的含量分别用上面方法进行比较,同样得出P0.01。(2)实验对照组与过敏性休克死亡各组的IgE含量进行比较P0.01;IL-25及类糜蛋白酶的含量分别用上面方法进行比较,同样得出P0.01。(3)过敏性休克死亡常温0h组与其他休克死亡各组的IgE含量比较P㧐0.05;IL-25及类糜蛋白酶的含量分别用上面方法比较,同样得出p㧐0.05;观察数据发现,血清中的ige含量在常温0h组最大,其他组有所下降,血清中的il-25含量也是如此;血清中的类糜蛋白酶含量在常温12h组最大,其他组有所下降。2)指标il-25:(1)在肺组织内,正常对照组与实验对照组、过敏性休克死亡各组il-25的iod值进行比较p0.05;实验对照组与过敏性休克死亡常温0h组il-25的iod值进行比较p0.05,与过敏性休克死亡常温12h、冷藏12h、24h、48h、72h组il-25的iod值进行比较p㧐0.05;过敏性休克死亡常温0h组与休克死亡冷藏48h、72h组il-25的iod值进行比较p0.05,与休克死亡常温12h、冷藏12h、24h组il-25的iod值进行比较p㧐0.05,且在休克死亡常温0h时il-25的iod均值最大,其他组依次降低;(2)在心肌内,正常对照组与实验对照组、过敏性休克死亡各组il-25的iod值进行比较p0.05;实验对照组与过敏性休克死亡常温0h、冷藏12h、24h、48h、72h组il-25的iod值进行比较p0.05,与过敏性休克死亡常温12h组il-25的iod值进行比较p㧐0.05;过敏性休克死亡常温0h组与其他休克死亡各组il-25的iod值进行比较p㧐0.05,且在休克死亡常温0h时il-25的iod均值最大,其他组有所降低,常温12h时的下降幅度大于冷藏12h的;(3)在小肠组织内,正常对照组与实验对照组、过敏性休克死亡各组il-25的iod值进行比较p0.05;实验对照组与过敏性休克死亡各组il-25的iod值进行比较p㧐0.05;过敏性休克死亡常温0h组与其他休克死亡各组il-25的iod值进行比较p㧐0.05,在休克死亡常温0h时iod值最大,其他有所下降。3)类糜蛋白酶指标:(1)在肺组织中,正常对照组与实验对照组、过敏性休克死亡各组类糜蛋白酶的iod值进行比较p0.05;实验对照组与过敏性休克死亡常温0h、冷藏12h、24h组类糜蛋白酶的iod值进行比较p0.05,与过敏性休克死亡常温12h、冷藏48h、72h组类糜蛋白酶的iod值进行比较p㧐0.05;过敏性休克死亡常温0h组与休克死亡常温12h、冷藏48h、72h组类糜蛋白酶的iod值进行比较p0.05,与休克死亡冷藏12h、24h组类糜蛋白酶的iod值进行比较p㧐0.05,且在休克死亡常温0h时类糜蛋白酶的iod均值最大,其他组依次降低;(2)在心肌中,正常对照组与实验对照组、过敏性休克死亡各组类糜蛋白酶的iod值进行比较p0.05;实验对照组与过敏性休克死亡各组类糜蛋白酶的IOD值进行比较P0.05;过敏性休克死亡常温0h组与其他休克死亡各组的类糜蛋白酶的IOD值进行比较P㧐0.05,且在休克死亡常温0h时类糜蛋白酶的均值最大,其他组有所降低,常温12h时的下降幅度大于冷藏12h的;(3)在小肠组织中,正常对照组与实验对照组、过敏性休克死亡各组类糜蛋白酶的IOD值进行比较P0.05;实验对照组与过敏性休克死亡各组类糜蛋白酶的IOD值进行比较P0.05,过敏性休克死亡常温0h组与其他休克死亡各组的类糜蛋白酶的IOD值进行比较P㧐0.05,在休克死亡常温0h时IOD值最大,其他有所下降。结论:1)血清IgE在大鼠过敏性休克时表达显著升高,证明造模成功;并且发现血清IgE水平与休克严重程度呈一定的正相关性。2)大鼠过敏性休克血清、肺、心肌和小肠组织中IL-25表达增加,随着死后保存时间的延长,表达呈下降趋势;且血清中的IL-25高低与休克严重程度呈现一定的正相关。3)大鼠过敏性休克血清、肺、心肌及小肠组织中类糜蛋白酶表达增加,随着死后保存时间的延长,表达呈现下降趋势;并且在血清、心肌和小肠组织中,其水平与休克严重程度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皖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1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正平,刘晓刚;精制抗狂犬病血清作皮试致过敏性休克1例[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0年02期
2 顾正平,刘晓刚;精制抗狂犬病血清皮试致过敏性休克1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年01期
3 魏妙华,孙兰平;霍香正气水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年07期
4 王德才,张玲;中草药针剂致过敏性休克51例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年10期
5 肖锦茂;抗狂犬病血清皮试发生过敏性休克二例报告[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6 朱江风,陈钦炎,陈秀;过敏性休克32例诊治体会[J];广西医学;2000年02期
7 许榕椿,方令平,沈顺华;林可霉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J];海峡药学;2000年02期
8 王志萍,庄碧瑗,陈瑞莲;壹枚肽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J];海峡药学;2000年04期
9 欧云鹏;虻叮咬致过敏性休克2例报告[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10 穆雪霞;食用甲鱼致过敏性休克抢救1例[J];淮海医药;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席淑华;;过敏性休克的救治[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2 姬新才;伏军贤;秦国荣;;90例过敏性休克抢救的临床体会[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3 周绍喻;普忠文;;维生素K_1致过敏性休克3例[A];玉溪市第十二届内科学术年会讲义[C];2008年
4 崔娜;刘大为;王郝;周翔;张青;;致死性过敏性休克的心功能评价[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尹佳;;中国一线临床医生面临的新挑战:过敏性休克[A];中华医学会2009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乔永灵;;双黄连针剂致过敏性休克2例[A];中国中医药学会基层中医药会议专刊[C];1997年
7 李长深;徐德琴;杨玉兰;尹长奎;吴闺英;;过敏性休克51例抢救的体会(摘要)[A];第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8 戴日静;;抗栓酶—3号致过敏性休克2例[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9 李华林;汪吉仪;;过敏性休克41例抢救分析[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10 林雪玲;;二例碘剂过敏性休克抢救的体会[A];2000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机制[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2 付德明;警惕林可霉素过敏性休克[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何山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医师;抢救过敏性休克:“快”字当头[N];医药经济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慕欣 魏平 蓝愉华(实习);抢救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素大剂量还是小剂量[N];医药经济报;2011年
5 洪悦民;过敏性休克的急救体会[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6 雷招宝;维生素K1注射液的过敏性休克反应值得注意[N];中国医药报;2009年
7 王乐民;两种注射剂可引起过敏性休克[N];健康报;2007年
8 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夏场村卫生室 张海滨邋博士;警惕身边的“炸弹”[N];健康报;2008年
9 记者 王建影 特约记者 段文利;过敏性休克死亡多因抢救药物选择不当[N];健康报;2008年
10 特约记者段文利;吃面条后跑步能致人死命?[N];健康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亦梅;包虫病所致过敏性休克患者免疫学保护性因素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2 高彩荣;过敏性休克和猝死的法医病理学诊断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龙;Th17细胞在囊型包虫病所致过敏性休克中的作用[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2 谢洪波;IgE、P物质在过敏性休克死亡豚鼠脏器中的表达及法医学意义[D];南昌大学;2016年
3 黄建伟;TLR4在过敏性休克死亡豚鼠中的表达及法医学意义[D];南昌大学;2016年
4 陈洁;过敏性休克小鼠类胰蛋白酶、类糜蛋白酶及PAR-2的表达[D];大连医科大学;2016年
5 解朝稳;实验大鼠过敏性休克时IL-25、类糜蛋白酶表达的研究[D];皖南医学院;2017年
6 王昌亮;豚鼠过敏性休克组织中相关介质的表达及法医学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7 李晓洁;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在过敏性休克大鼠器官中的作用及其表达规律[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8 林屹;人体组织的过敏性休克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常利民;预防接种后发生的过敏性休克及其他相关疾病参考诊断标准的探索性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年
10 景丽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过敏性休克大鼠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088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1608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