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对腹内疝分型和分级及双源CTA显示SMA病变的应用
本文选题:腹内疝 切入点:多层螺旋CT 出处:《山东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多层螺旋CT对腹内疝分型、分级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腹内疝分型、分级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3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内疝患者,其临床和影像资料被回顾性分析,然后,将MSCT对腹内疝分型和分级的结果与手术病理表现进行对照,并对腹内疝的共同病理基础和主要MSCT征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术后证实:网膜孔疝、十二指肠旁疝、肠粘连束带疝、肠系膜裂孔疝、大网膜裂孔疝、胃切除术吻合口后疝、盲肠周围疝、子宫阔韧带疝、Douglas窝疝的发病率分别为3%、23%、40%、7%、3%、3%、10%、7%、4%,其中,先天性腹内疝中,十二指肠旁疝最常见,后天性腹内疝中,肠粘连束带疝最常见。②CT对腹内疝的诊断准确率为66.7%(20/30),分型准确率为53.3%(16/30),其中,先天性腹内疝容易诊断,如网膜孔疝、十二指肠旁疝和盲肠周围疝CT诊断准确率为100%,CT分型准确率为81.1%(9/11)。获得性腹内疝,特别是肠粘连束带疝,易误诊和漏诊,多以闭袢性肠梗阻收入住院。③肠粘连束带疝与传统腹内疝共同病理基础相比,CT对肠管异位积聚征的诊断后者不及前者;后者多为闭袢征,前者多为囊袋征;CT对绞窄征象的诊断两者相近。④腹内疝的主要CT征象:肠管异位征、囊袋征、闭袢征、靶征、漩涡征、血性渗液征出现率分别为70.0%、33.3%、56.7%、53.3%、20.0%、43.3%。肠管异位征对腹内疝定位,囊袋征和闭袢征对腹内疝定量,靶征、漩涡征、血性渗液征对腹内疝定性。以上6种征象的诊断也就构成了腹内疝CT诊断的一般流程。⑤肠管换位征和网膜脂肪异位征是肠管异位积聚征的特殊表现形式;簇状分布和蘑菇状肠管分别是囊袋征和闭袢的早期表现形式;囊袋征是闭袢征的特殊类型,也是腹内疝特有的典型征象,多见于先天性腹内疝。⑥与病理结果相比较,MSCT分期总的准确性为83.3%(25/30)。MSCT对腹内疝分期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评定一致(Kappa=0.759, Z=5.000,P0.05)。结论:MSCT对腹内疝共同病理基础和主要CT征象的探讨为建立腹内疝MSCT诊断程序提供依据。肠粘连束带疝是对传统腹内疝分型和流行病学的重要补充。MSCT对腹内疝分期的探讨有助于准确评估病情,指导手术治疗,同时帮助解决临床上比较棘手的绞窄性肠梗阻的CT诊断问题。 双源CT血管造影显示肠系膜上动脉疾病的应用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在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所有151例病人均应用DSCTA进行腹部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并与相应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介入或外科手术结果对照。其中,91例临床可疑急性肠系膜缺血患者完成双能(DE)序列扫描,排除SMA严重钙化和狭窄、动脉期不典型以及图像资料不全的的情况,共计60例作为实验组或称之为DE组。随机选取同期60例临床可疑腹部疾病的患者,完成常规序列扫描,作为对照组或称之为NDE组。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1P)、容积再现(VR)及曲面重建(CPR)等后处理技术对肠系膜上动脉(SMA)及分支、腹主动脉(AA)及分支进行重建。感兴趣区(ROI)选择:SMA共测量3个不同层面上感兴趣区的CT值:1区,SMA起始段(与AA垂直段)最好选择刚跨肾动脉左右移行处;2区,SMA中段(与AA平行段),最好选择与伴行的肠系膜上静脉(SMV)主干向右发出分支处;3区,SMA末段(圆锥段)最好选择回结肠动脉开始向右移行处。客观评价:信噪比(SNR)=血管的CT值/血管的SD值。对比度噪声比(CNR)=(血管的CT值一腰大肌的CT值)/气的SD值。主观评分:动脉管壁显示清晰,无伪影者为3分;动脉管壁略微模糊,有轻度伪影者为2分;动脉管壁模糊、有伪影足以诊断者为1分;运动伪影明显,不能诊断者为0分。辐射剂量计算:扫描结束后机器自动生成的辐射剂量参数,包括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 DLP=CTDIvol×L(扫描长度);有效辐射剂量(ED)=DLP×k(转换系数),在腹部,k=0.015;辐射剂量计算平扫和动脉期的有效剂量的总和。结果:①DE组层厚5mm与层厚1.5mm图像相比,前者三个感兴趣区的SNR和CNR优于后者。②DE组电压100kv图像与电压140kv图像相比,前者的1区和2区的SNR优于后者,3区的SNR无统计学差异,说明血管太细,有测量误差;DE组电压100kv图像与电压140kv图像相比,前者的三个感兴趣区的SNR优于后者,CNR评价图像质量较之SNR受测量误差影响较小。③DE组和NDE组患者基线特征和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组的辐射剂量(只计算平扫期和动脉期)较后组减少超过50%。④SMA患者发病时间分布图显示,3-5月份和9-12月份为两个发病高峰。⑤发育变异包括SMA综合征6例,血管变异10例;血栓占比例较大,多位于1区近端,栓塞以2区附近为主;夹层包括孤立型8例和迁延型10例,后者又分为真腔3例,双腔7例;动脉瘤包括瘤样扩张型3例,血肿形成期3例;外周侵犯包括累及SMA型8例,同时累及SMV型2例,前者多为胰腺癌、胃癌及淋巴结转移侵犯,后者形成静脉癌栓。⑥CTA诊断SMA栓塞引发肠梗阻与DSA和手术对照结果图显示,肠坏死8例;无肠坏死仅3例;漏诊和误诊4例。结论:MSCT对SMA上的三个ROI的客观评价和主观评分,证明分段评价的可行性以及不同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DSCTA可选择任意管电压成像(腹部常用140KV和100kv),一次扫描为将来不同管电压研究的多次扫描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DSCTA的双能碘浓度重建可虚拟平扫图像,大大减少了辐射剂量,去骨重建减少后处理时间,使医患双方受益;SMA疾病多发病隐匿且病情危重,如肠坏死和夹层动脉瘤,提高对其认识和夜晚强化首诊,能够大大改善预后。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81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超;腹内疝性肠梗阻 22 例临床分析[J];南通医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2 雷相明,钟勇;腹内疝诊治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01年04期
3 韦锦新,宋建文;31例腹内疝临床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孙春荣;腹内疝并绞窄性肠梗阻误诊胃炎1例报告[J];云南医药;1996年01期
5 邱少桥,王仁云,王建育;外伤性腹内疝诊治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1997年01期
6 孙国良;腹内疝12例临床分析[J];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7 童仕伦;王琦;;腹内疝的诊断与治疗[J];腹部外科;2009年03期
8 王生满;B—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腹内疝一例报告[J];青海医药杂志;1994年05期
9 魏翠荣;绞窄性腹内疝误诊为异位妊娠1例报告[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8年S1期
10 陶克明;子宫次全切除术后腹内疝一例[J];医学理论与实践;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文华;姜传武;秦宪斌;韩迅德;孙典学;王立忠;;腹内疝病理基础及分型MSCT诊断探讨[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2 张伟;;浅谈SMA路面技术及应用[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3 刘叶红;张启安;田海峰;;SMA在312国道无锡段扩建工程中的应用[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4 陈晶;;MSCT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中应用价值[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韩继国;朱忠鲁;;SMA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6 王凤维;;北方寒冷地区改性沥青SMA配合比优化设计[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公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黄德健;;经大网膜的腹内疝一例及文献复习[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8 韩京利;张朝宝;;影响改性沥青及SMA路面平整度的防治措施[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9 高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上气道的MSCT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李文华;姜传武;韩迅德;秦宪斌;王立忠;曹庆选;;腹内疝CT诊断的临床价值[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果 通讯员 陈舜明;改性沥青SMA质量获专家肯定[N];广东建设报;2009年
2 蒋瑾;CT机的绿色革命[N];健康报;2003年
3 吴文;奥镁集团收购氢氧化镁生产商SMA公司[N];中国冶金报;2011年
4 张洪军;当心突然腹痛[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5 记者 吴文方;高化痛下决心调整小化工[N];中国石化报;2001年
6 余涉;刘军副总裁谈商博士1000[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7 教授 罗学宏;疝出血应及时手术[N];大众卫生报;2006年
8 记者 赖继红;科学安排施工 力争早日通车[N];南昌日报;2008年
9 记者 杨燕;我州开展公路路政法律法规宣传[N];甘孜日报(汉文);2009年
10 吴才森 本报通讯员 廖振华;安徽有这样一支部队[N];江淮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传武;MSCT对腹内疝分型和分级及双源CTA显示SMA病变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3年
2 张振华;形状记忆合金(SMA)复合结构的动力学分岔与控制[D];天津大学;2012年
3 颜钦;基于SMA的仿生柔性鱼鳍三维运动机理与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戴纳新;基于压电-SMA变摩擦阻尼器的智能隔震系统试验与理论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5 狄生奎;基于动力参数的损伤识别及嵌入SMA的钢筋砼结构自监测与自修复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威;SMA梳形两亲共聚物制备及其在水溶液中聚集行为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7 廖锦元;MSCT评价小型猪终末期肝病肝功能储备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8 孙小丽;MSCT中对比剂应用的基础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刘松涛;混合性腺癌伴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PET/CT与MSCT联合扫描的临床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孙建男;MSCT肾脏灌注成像的实验性研究及临床应用初探[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明成;腹内疝所致肠梗阻的MSCT表现与临床对照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刘森;吉林省典型高等级公路SMA路面性能及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3 王凤维;SMA在安白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郭海瑞;SMA在陕西十天高速公路安康东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5 王勇;SMA在长余高速公路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郭曙光;基于SMA罩面设计及实施中质量监控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7 何其舟;肠系膜上动脉的64层螺旋CT成像研究及临床应用[D];泸州医学院;2011年
8 邵宝峰;山东省SMA混合料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9 闫呈新;MSCT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诊断价值的研究[D];泰山医学院;2005年
10 薛焕东;SMA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及施工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422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1642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