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药对不同糖质量浓度下雌性黑腹果蝇寿命的影响
本文选题:黑腹果蝇 切入点:运动员 出处:《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1期
【摘要】:低糖是引起女运动员三联征的主要原因之一,避孕药对运动成绩的影响也存在争议.本文选用模式生物雌性黑腹果蝇作为女运动员研究的模型,通过研究不同白砂糖和避孕药质量浓度对黑腹果蝇寿命的影响,为女运动员健康维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雌性黑腹果蝇的寿命与白砂糖浓度成倒U字型相关,在正常糖质量浓度(40.5mg/m L)条件下雌性黑腹果蝇的寿命显著延长,与此相比,无糖组和高糖组寿命显著降低.在低糖模型(糖质量浓度13.5 mg/m L)和正常糖模型(40.5 mg/m L)下,一定质量浓度的避孕药(0.25 mg/m L)均显著地延长果蝇寿命,而无避孕药和高避孕药质量浓度都不利于雌性黑腹果蝇的生长.在高糖模型下果蝇的寿命随避孕药质量浓度变化不再出现明显的倒U型曲线,寿命最高点的质量浓度出现在4号(0.20 mg/m L)药物质量浓度点.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服用避孕药可以延长低糖组、正糖组和高糖组条件下雌性黑腹果蝇寿命.
[Abstract]:Low sugar is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female athletes' triple syndrome, and the effect of birth control pills on sports performance is also controversial. This paper chooses female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as the model of female athlete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sugar and contraceptive on the life span of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were studie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health maintenance of female athlet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ife span of female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white sugar in inverted U shape. The lifespan of female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was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at normal sugar concentration of 40.5 mg / mL, compared with that of non-sugar group and high-sugar group, an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low-sugar model (13.5 mg/m / L sugar concentration) and normal glucose model (40.5 mg/m / L). The life span of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was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by a certain concentration of contraceptive pill (0. 25 mg/m / L). However, both the non-contraceptive pill and the high contraceptive concentration were not conducive to the growth of female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Under the model of high sugar, the life span of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showed no obvious inverted U-shaped curve with the change of contraceptive concentration.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Lifetime appeared at 0.20 mg/m / 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ife span of female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could be prolong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ow sugar group, normal sugar group and high sugar group.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和民族体质与健康研究中心激光运动医学实验室;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枣庄学院体育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878061)
【分类号】:R8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戴晓君;;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09年10期
2 严振民,任晓文;长期使用口服避孕药副作用的研究概况[J];天津药学;1994年02期
3 刘贵珊;张泽生;杨博;贺伟;;白藜芦醇对果蝇寿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年09期
4 范光升;常用女用避孕药的种类与选择[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桂珍;邹晴燕;;达英-35及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年01期
2 余芳;吴绮霞;张遇娴;;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筛查及早期干预研究[J];科技信息;2012年26期
3 陈利平;;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年05期
4 刘春玲;;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代谢紊乱的治疗作用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13期
5 顾建芬;陈立波;张长宁;吕术昕;;二甲双胍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抵抗[J];现代医院;2010年02期
6 刘东平;颜小俊;;中西医结合洽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30例[J];现代中医药;2011年04期
7 赵红玲;张雪坤;;二甲双胍的降糖外作用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16期
8 李正兰;杨凤芹;范红燕;;环丙孕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致卵巢自发破裂[J];医药导报;2011年09期
9 倪园园;洛若愚;詹丽丽;;现代短效口服避孕药的应用与安全性[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年02期
10 周意;栾洁;刘玉香;储智勇;;玛咖多糖对果蝇的抗衰老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年1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任文凯;活血排卵汤联合促黄体汤治疗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哈尼克孜·肉孜;新疆维族、汉族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及一级亲属的临床特征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3 刘红秀;单药及不同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比较[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梅志雄;覃炜;;二甲双胍联合复方醋酸环丙孕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40例临床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刘锦霞;党洁明;吴元赭;郑宁;吴效科;;二甲双胍联合环丙孕酮/炔雌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6年06期
3 陈东;郑勇;王东萍;高绪锋;;白藜芦醇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及其对活性氧和Caspase-3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08年06期
4 丁怀翌,过鑫昌,华永秋,支立民,陶清,徐也鲁 ,周凤鑫 ,张健;口服Ⅱ号避孕药对血小板功能及血液凝固的影响[J];生殖与避孕;1985年03期
5 查良伦,邱传禄;复方炔雌醚对育龄妇女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J];生殖与避孕;1986年02期
6 查良伦,朱禧星,沈自尹,施凤英,邱传禄;复方炔雌醚对育龄妇女血浆皮质醇浓度的影响[J];生殖与避孕;1987年02期
7 朱禧星,何德华,杨秀芳,黄勤,张维仁,邱传禄,陆湘云,颜本元;长效口服避孕药复方炔雌醚对糖代谢的远期影响[J];生殖与避孕;1987年04期
8 童夙明,颜本元,陆湘云;女用长效口服避孕药的远期安全性研究——复方炔雌醚对人子宫内膜影响的电镜观察[J];生殖与避孕;1988年01期
9 朱禧星,陈宏基,钱弘侃,邱传禄,陆湘云,颜本元;长效口服避孕药复方炔雌醚对脂类代谢的远期影响[J];生殖与避孕;1988年02期
10 韩铁兰,华惠佩,李雨欣,乔惠珍,王惠荣,刘桂荣,马姝嘉;长期口服短效“复方18-甲基炔诺酮”对姊妹染色单体互换的影响[J];生殖与避孕;198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庚镇城,朱定良,蔡怀新,陈暨耀,诸长生,顾鸿椿;黑腹果蝇野生型和翅形眼色异常突变型的求爱歌的比较研究[J];遗传学报;1987年06期
2 赵琦,郭惠玲;枸杞子对果蝇生存期的影响[J];陕西中医;2005年11期
3 厉曙光 ,张辉 ,周宇红;铁路餐车厨房烹调剩油对黑腹果蝇寿命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2年01期
4 邓秋红;曾庆韬;钱远槐;李春选;杨勇;;黑腹果蝇种组的核型与进化研究(英文)[J];遗传学报;2007年03期
5 张菁,曾庆韬,薛小桥,金珊,杨勇;黑腹果蝇黑条体突变型的基因定位研究[J];遗传学报;2001年06期
6 张前龙,蔡智鸣,张欣文,王枫华,史馨,厉曙光;酞酸二丁酯对黑腹果蝇寿命及SOD和MDA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4期
7 张欣文红;张前龙;丁晓晨红;周晓欢红;张波红;蔡干慧红;徐思红;;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子代果蝇生长发育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6年06期
8 魏朝明;丁明艳;顾蔚;黄原;李生斌;;黑腹果蝇梳理行为谱及行为序列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1期
9 蒙世杰,陈新全;黑腹果蝇P转座因子研究 Ⅰ.我国黑腹果蝇的P-M测定及其地理分布[J];遗传学报;1989年02期
10 王宝贵,张桂英,赵林伊,阎琪;柞蚕蛹虫草对黑腹果蝇寿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金珊;曾庆韬;;黑腹果蝇黑条体突变型基因的定位与克隆[A];第六届动物遗传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2 郑雅;王玉凤;曾庆韬;刘艳玲;;Wolbachia在中国不同地理种群果蝇中的感染检测及对dHira基因表达的影响[A];第五届广东、湖南、江西、湖北四省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胡广安;曾庆韬;;Patched外显子3在黑腹果蝇种组中的分子进化[A];第六届动物遗传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4 刘继勇;李常青;于忠胜;黄鹏;伍洪刚;魏传贤;朱南南;沈延;陈毅序;张博;邓武民;焦仁杰;;基于TALEN介导的一种高效、简便、特异地获得黑腹果蝇突变体的方法[A];第二届模式生物与人类健康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5 杨勇;曾庆韬;张亚平;;以ITS为分子标记探讨黑腹果蝇种组系统关系[A];第六届动物遗传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6 梅晓灯;刘金庆;黄冕;张松;;九种大型真菌活性提取物对黑腹果蝇寿命影响的实验研究[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黄冕;刘金庆;张松;梅晓灯;杨小兵;;4种食药用真菌活性提取物对黑腹果蝇寿命影响的研究[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邹韦书;;遗传学与民间智慧[A];遗传学进步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毛黎邋冯卫东;科学家完成12种果蝇基因比较研究[N];科技日报;2007年
2 陈薇 陈春江;宁德口岸首次截获外来生物黑腹果蝇[N];闽东日报;2011年
3 王学敏;气味可以控制生命的长短[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郑雅;Wolbachia诱导昆虫宿主细胞质不亲和的分子机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振兴;夜间光照对黑腹果蝇睡眠和生存能力影响及黑腹果蝇钟蛋白Timeless与Period相互作用的调控机理[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洁;高压对黑腹果蝇生长发育、表型变异和分子水平上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刘婷;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黑腹果蝇雌激素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郭巍燕;几种有毒挥发物对黑腹果蝇趋化和趋边行为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4 徐文雅;磷化氢对黑腹果蝇耙标酶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5 牟国鹏;黑腹果蝇热激蛋白基因家庭的生物信息学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砚;黑腹果蝇基因组组蛋白修饰模式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7 Banlanjo Abdulaziz Umaru;两个TRP离子通道受体在黑腹果蝇免疫反应中的初步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郑俊丽;UVA照射对黑腹果蝇生物学特性和抗氧化反应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9 应琼琼;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黑腹果蝇寿命及凋亡相关基因reaper表达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熊恩娟;我国三地区黑腹果蝇中感染的Wolbachia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宿主生殖的影响机理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806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1680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