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P评估周围型肺癌组织学类型、分期及肿瘤坏死的价值
本文选题:胸部CT + 灌注成像 ; 参考:《中国CT和MRI杂志》2016年04期
【摘要】:目的研究胸部C T灌注成像(CTP)对周围型肺癌组织学类型、分期及肿瘤坏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52例病理证实为周围型肺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CT观察大小、形态、密度等情况,计算患者CT灌注参数,包括灌注值(PER)、强化峰值(PE)、血容量(BV)、对比剂达峰值时间(TTP),分析不同组织学类型、分期以及肿瘤坏死患者的CT灌注值差异。结果临床分期:T1与T2比较,PER、PE、BV显著较高(P0.05),TTP显著较低(P0.05),T2与T3比较,PER、PE、BV显著较低(P0.05),而T2、T3患者TT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类型:小细胞癌PER、PE、BV分别为(64.52±34.36)、(60.20±31.74)、(34.12±16.36)较高(P0.05),腺癌鳞癌,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坏死:未坏死组PER、PE、BV与坏死组比较显著较高(P0.05),TTP与坏死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结论胸部CT灌注扫描对周围型肺癌患者分期、组织学类型及肿瘤坏死有一定的鉴别价值,尤其对于肿瘤是否出现坏死的反映明显,可为周围型肺癌早期诊断、术前分期及预后评价等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lue of CT perfusion imaging (CTP) in evaluating the histological type, staging and necrosis of peripheral lung cancer.Methods 52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lung cancer confirmed by pathology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e CT perfusion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It included Perot, PEV, BVV, TTPT. The difference of CT perfusion value among different histological types, stages and tumor necrosis patients was analyzed.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and tumor necrosis: PERP PEBV in the non-necrotic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ecrotic group (P 0.05) and the TTP in the necrotic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necrotic group (P 0.05).Conclusion chest CT perfusion scan is valuable in differentiating the stage, histological type and tumor necrosis of peripheral lung cancer, especially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peripheral lung cancer.Preoperative staging and prognosis evaluation provide important clinical basis.
【作者单位】: 湖北民族学院附属宜昌医院(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分类号】:R734.2;R730.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雨洁;周围型肺癌60例X线胸片诊断及误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1年05期
2 雷光焰,李学锋,左天增,杨敏;18例周围型肺癌长期误诊原因分析[J];陕西肿瘤医学;2001年02期
3 李朝文,贺太平;巨大型周围型肺癌一例报道[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潘良知,黄霞信;早期周围型肺癌X线误诊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04年04期
5 于霁;32例周围型肺癌误诊原因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5年04期
6 孙希刚;李吉臣;陈冰;姜金杰;;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影像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年05期
7 丁建春;谢青;;早期周围型肺癌的“空疱样”改变[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7年12期
8 艾跑;艾红彪;刘小明;张加亮;;周围型肺癌早期X线的诊断[J];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06期
9 吕英刚;闫巧焕;暴军辉;徐殿国;张强;杨金萍;;直径<4cm的周围型肺癌多层螺旋CT灌注特点分析[J];河北医药;2009年17期
10 王绪;杨振燕;陈学仁;张逸山;钱铬辉;陈王善继;胡华成;胡筠珠;过中方;诸荣恩;;X 线电视观察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意义[J];苏州医学院学报;1981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峰;;16排螺旋CT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2 刘伟;彭丽萍;刘超英;;改良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对周围型肺癌诊断价值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胸部肿瘤及内窥镜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熊瑜;;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王峰;;16排螺旋CT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八届全国心胸影像学术大会暨河南省第十二次放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程运健;谭绍恒;;不典型周围型肺癌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6 何蓉;周伟生;;周围型肺癌影像诊断学研究进展[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交流大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诊断与研究学习班论文集[C];2007年
7 杨宝军;;周围型肺癌的征象学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8 胡鸿涛;葛红;郭晨阳;杨建伟;黎海亮;叶柯;;微波结合放疗治疗周围型肺癌[A];第八届全国肿瘤介入诊疗学术大会、第一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护理专业学组会议暨国家级介入诊疗继续教育学习班、肿瘤介入治疗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孙鹏飞;刘士远;肖湘生;;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支气管改变的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6年
10 伍建林;刘晓峰;苗延巍;周勇;李光军;;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诊断周围型肺癌及其肿瘤微血管密度对照研究[A];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八届全国心胸影像学术大会暨河南省第十二次放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吴志;肺癌早发现[N];保健时报;2009年
2 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 李辉;持续咳嗽警惕肺癌[N];保健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媛;周围型肺癌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血管生成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王永安;周围型肺癌的CT边缘特征与ki67、VEGF表达相关性的动物模型与临床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古丽娜·阿扎提;37例周围型肺癌多层螺旋CT征象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2 郑玉兰;多排螺旋CT和多维重建技术在周围型肺癌中的应用价值[D];苏州大学;2004年
3 王昌华;多层螺旋CT判断肺静脉受侵在周围型肺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D];泰山医学院;2010年
4 陈锋;64层螺旋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对周围型肺癌征象的检出[D];山东大学;2009年
5 赵九军;经皮肺穿刺射频治疗周围型肺癌112例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6 侯中华;周围型肺癌与支气管及肺动脉关系的多层螺旋CT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郝从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端粒酶活性和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对周围型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8 秦玉华;周围型肺癌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研究[D];河北北方学院;2013年
9 刘正;不同检测方法对周围型肺癌诊断的意义[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10 陈遂;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早期周围型肺癌治疗的临床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728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1772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