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维生素D对减少游泳运动员上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的效果观察及免疫学检测
本文选题:维生素D + 游泳运动员 ; 参考:《中国体育科技》2015年02期
【摘要】:目的:研究补充维生素D对于游泳运动员上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的影响并探讨其免疫学机制。方法:研究对象:16名专业游泳运动员,随机分为两组:维生素D胶囊补充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8人。在饮食和作息时间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补充组口服维生素D胶囊,对照组不补充,观察两组运动员生理机能的变化情况。结果:1)两组在实验前血清中25-(OH)D3含量都低于健康标准,补充组口服维生素D胶囊3个月后血清中25-(OH)D3升至正常值,对照组仍偏低;2)补充组外周血淋巴细胞Th/Ts比值和NK细胞数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3)补充组外周血IgA水平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4)补充组冬训期间感冒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充维生素D对于降低冬训期间游泳运动员上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有良好的效果,在正常范围内提高Th/Ts比值,NK细胞数以及IgA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的实验证明。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on the incidence of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swimmers and its immunological mechanism.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sixteen professional swimmer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vitamin D capsule supplement group and blank control group.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diet and the rest time were basically the same, the supplement group took vitamin D capsule orally,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The changes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1) the serum 25-(OH)D3 content in both groups was lower than the healthy standard before the experiment. The serum 25-(OH)D3 level in the supplement group rose to normal after taking vitamin D capsule for 3 months. The ratio of Th/Ts and NK cells in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in the supple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 level of IgA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the supple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number of colds in the supplement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has a good effect o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swimmers during winter training.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Th/Ts / NK cells and the level of IgA may be the mechanism of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in normal range. Further experiments are needed.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基本06-23)
【分类号】:R87;G86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富阳;梁冰;李娜;李博;赵辰砚;;成年长距离游泳运动员营养策略分析与食谱举例[J];辽宁体育科技;2008年01期
2 具志纯;林荣;;优秀游泳运动员的营养[J];贵州体育科技;1986年03期
3 高伟;游泳运动员肩痛的简易疗法[J];游泳;1996年04期
4 叶展红,邓树勋,冯绍桢;游泳运动员不同强度负荷训练时唾液溶菌酶的变化特点[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5 陈永珍;游泳运动员身心健康诸因素对临场成绩发挥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1年02期
6 陈彦;;冷热刺激对青年游泳运动员和非运动员生理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12期
7 张鹏;封旭华;钱风雷;;优秀游泳运动员朱颖文膝关节伤病的康复训练[J];体育科研;2006年05期
8 王丹;;游泳运动员肩关节损伤的康复及预防[J];游泳;2007年03期
9 周超彦;韩照岐;冯连世;杨红春;季一超;;优秀游泳运动员尺骨鹰嘴骨折术后康复训练1例报道[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2年03期
10 陆悠;郑碧芳;熊芳;唐蓉蓉;毛家亮;何奔;;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早复极心电图特征分析[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闫琪;吕彬;贾伟;王明波;;游泳运动员核心力量与稳定性训练效果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2 洪平;冯连世;宗丕芳;;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生理生化评定[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3 陆一帆;杨宇媚;贾蕾;原源;;优秀游泳运动员大赛机能状态的评价与准备[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体育科学分会场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陆一帆;;游泳运动员综合科技保障[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李年红;;高原训练初期低压低氧对游泳运动员认知能力的影响及其心理调控[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6 王磊;;江苏省游泳运动员肩关节损伤和相关肌力的关系[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高芸;阮恩茜;;影响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因素分析和对策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8 周黎明;方东生;陈本柱;;安徽省体工队游泳运动员夏训期间营养状况(摘要)[A];安徽省第二届第二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88年
9 许榕仙;谢炳林;林娜;雷富荣;林彬;;儿少游泳运动员膳食营养的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10 唐桂萍;;利用心率调控残疾游泳运动员训练负荷能力与适应状态[A];残疾人体育研究——首届全国残疾人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选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超;游泳运动员吃啥游得快[N];科技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刘霞;科技为奥运会“保驾护航”[N];科技日报;2012年
3 段心鑫;奥运极限突破凝结智慧结晶[N];中国工业报;2008年
4 记者 任朝亮 廖靖文 通讯员 祝俊业 镇一 何丽平 刘雷英;一艘渔舟 演绎岭南奋进神韵[N];广州日报;2010年
5 华凌;向着金牌游去[N];科技日报;2008年
6 方陵生 编译;奥运背后的科学家们[N];文汇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邱登科;新科技将助更多游泳记录刷新[N];民营经济报;2008年
8 王向娜邋黄心豪;王建国:长跑制约进步[N];中国体育报;2008年
9 周丹;奥运服装,时尚表象下的科技秘密[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10 谭嘉;水里乾坤知多少[N];健康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温宇红;高水平游泳训练的个性化需求与组织方略[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2 吴小彬;女子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训练过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3 姚旭霞;我国14-17岁优秀女子长距离游泳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与诊断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4 王冬月;我国优秀花样游泳运动员专项体能特征及若干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仰红慧;蛙泳技术及对阻力推进力影响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5年
6 黄文聪;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力量训练阶段生理生化指标的评价及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7 洪晓彬;美国青少年运动员培养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桃玲;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身体形态的专项化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方银;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损伤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史放;浙江省优秀游泳运动员退役原因的调查与分析[D];苏州大学;2011年
4 李祥;山西省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伤病调查与分析[D];中北大学;2013年
5 徐红旗;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身体形态简易评价模型的建立[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6 潘立聪;我国高水平游泳运动员竞技保持阶段训练周期及负荷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7 高芸;影响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因素分析和对策[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韩丽娟;我国短距离优秀游泳运动员比赛和训练对血乳酸浓度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9 沈思佳;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异地训练影响因素及训练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金锦萍;优秀游泳运动员冬训期部分免疫及生化指标的监测与评定[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768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1776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