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SSD-CTA与VCTDSA对脑动静脉畸形诊断价值的对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2 12:17

  本文选题:头部CT血管成像 + 表面遮盖重建 ; 参考:《重庆医学》2016年11期


【摘要】:目的探讨表面遮盖重建进行头部CTA去骨成像技术(简称SSD-CTA)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提供的27例利用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VCTDSA)确诊为AVM的患者资料,将其数据导入本院CT工作站,进行SSD-CTA去骨重建,并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另收集成都市第一人民院5例经SSD-CTA检查确诊为AVM的患者资料,将其结果与DSA进行对比。结果 SSD-CTA重建图像质量不及VCTDSA,但两种技术的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限于本院技术条件,收集AVM患者数量不足以进行统计分析;对图像的观察体会,SSD-CTA细节分辨不及DSA,但所收集病例与DSA诊断一致。结论 SSD-CTA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可作为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检查、诊断方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TA osteotomies with shaded surface reconstruction (SSD-CTAA)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VMs). Methods the data of 27 patients with AVM diagnosed by volume CT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VCT DS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The data were imported into the CT workstation of our hospital for SSD-CTA bone removal and reconstruction. Two groups of data were compared. The data of 5 cases of AVM diagnosed by SSD-CTA in the first people's House of Chengdu were collected and compared with DSA. Results the image quality of SSD-CTA reconstruction was not as good as that of VCT DSA,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techniques (P 0.05). Limited by the technical conditions of our hospital, the number of AVM patients collected is not enough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the observation of image SSD-CTA details can not distinguish DSA-CTA details, but the collected cas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diagnosis of DSA. Conclusion SSD-CTA is of clinical value and can be used as a diagnostic method for intracrani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作者单位】: 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课题(110004)
【分类号】:R743.4;R81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庆,李铁林,段传志;胼胝体部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J];实用医学杂志;2001年03期

2 赵明光,高永中;影响脑动静脉畸形发生发展的因素[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2年02期

3 李增旭,陈文,肖东,盛健;手术切除脑动静脉畸形5例临床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4 王来兴,刘建民,周晓平;脑动静脉畸形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的新思维[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年03期

5 张新庆,余新光,朱军,许康,许百男,周定标;对弥漫性脑动静脉畸形诊断与治疗的体会[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4年02期

6 黄庆,凌锋,苏正,张鸿祺,张鹏,李萌,缪中荣,宋庆斌;脑动静脉畸形团血管影像学特点[J];医师进修杂志;2004年12期

7 赵刚;王伟民;梁军潮;;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现状[J];实用医学杂志;2005年21期

8 刘建民;;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若干思考[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6年07期

9 黄亮萍;;儿童脑动静脉畸形术后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06年04期

10 吴文斌;陈凯;杨友松;;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严敏;詹仁雅;潘剑威;;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选择[A];2006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缪中荣;凌锋;;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局限性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介入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3 陈韶平;张月珠;孙永奎;;脑动静脉畸形四例报告[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万曙;严敏;潘剑威;范卫健;童鹰;詹仁雅;;大型、复杂性脑动静脉畸形的综合治疗[A];2008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廖兴胜;;儿童脑动静脉畸形综合治疗的临床分析[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白如林;黄承光;陈怀瑞;卢亦成;;脑动静脉畸形治疗策略[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王嵘;;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壁病理特点及血管内皮相关因子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陈健龙;张茂;刘健;王鹏程;;脑动静脉畸形联合治疗探讨[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潘琳;郭毅;郭艳茹;赵元立;;脑动静脉畸形中炎症细胞浸润与出血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十一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10 宋金龙;刘作勤;唐军;李玉亮;;脑动静脉畸形血供方式与栓塞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介入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陈书达 宋黎胜;警惕青少年脑动静脉畸形[N];健康报;2006年

2 马乃明;警惕青少年脑动静脉畸形[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3 ;脑动静脉畸形是怎么回事[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4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陈涛;脑动静脉畸形应重视影像检查[N];健康报;2013年

5 ;新型栓塞剂栓塞脑动静脉畸形[N];中国医药报;2006年

6 余志平;脑动静脉畸形新疗法[N];中国医药报;2002年

7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教授 赵继宗;脑出血别怪学习忙[N];健康时报;2003年

8 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陈书达邋宋黎胜整理;血管畸形可致青少年脑出血[N];健康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方兵;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治疗临床应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2 罗斌;脑动静脉畸形出血原因分析及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3 曾涛;脑动静脉畸形临床病理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相关生物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陈光忠;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形态构筑及相关生物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5 谢清;血管生成相关基因在人脑动静脉畸形中的差异表达以及瘦素对其出血机制的探讨[D];复旦大学;2007年

6 徐宏治;脑动静脉畸形术中血流动力学检测和出血因素的血管生物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赵明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Tie受体和血管生成素在人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及缺氧对其诱导作用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787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1787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1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