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容积后处理技术在腰椎峡部裂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本文选题:腰椎峡部裂 + 螺旋CT ; 参考:《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年54期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后处理技术在腰椎峡部裂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近年来的52例腰椎峡部裂患者,行螺旋CT平扫后,再行MPR、SSD、CPR、MIP、VR等三维重建处理,多方位观察其图像特征,并作分析比较。结果两组在腰椎峡部裂、Meyerding滑脱分级、假性椎间盘膨出、椎管隐窝狭窄和小关节疾病等诊断率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容积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和精确诊断腰椎峡部裂,对伴有滑脱的患者进行准确测算和分级,并能准确检测出腰椎峡部的其他合并疾病,为临床诊治提高重要的诊断价值。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volume post-processing in the diagnosis of lumbar spondylolysis. Methods 52 patients with lumbar spondylolysis in recent years underwent spiral CT scan, and then underwent 3D reconstruction such as MPRS SSDN CPR / MIPU VR. The imaging feature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in various directions. Results the diagnostic rates of Meyerding spondylolisthesis, pseudoprotrusion, stenosis of spinal canal recess and facet joint diseas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Multi-slice spiral CT volumetric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 can clearly display and accurately diagnose lumbar spondylolysis, accurately measure and grade the patients with spondylolisthesis, and accurately detect other complicated diseases of lumbar isthmus. To improve the important diagnostic valu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作者单位】: 海安县中医院放射科;
【分类号】:R816.8;R68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晖;何明长;林斌;赵卫东;;腰椎峡部裂对上位脊椎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年10期
2 朱敏;徐永清;邬江;丁晶;朱跃良;陆声;;360°节段融合技术在峡部裂翻修中的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2012年06期
3 叶文钦,陈忠,练旭辉,谢品超,李盛,苏荣森;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年11期
4 林益良;卢家灵;;多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诊断隐匿性腰椎峡部裂的价值[J];广西医学;2013年04期
5 姚金顺;雷小勇;张方龙;李家胜;;腰椎峡部裂的影像学诊断[J];颈腰痛杂志;2007年05期
6 魏培健;张英华;马晓晖;李晓娜;蔡鹏利;;多层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方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J];河北医药;2008年08期
7 王志斌;陈奇;;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7年05期
8 李丙曙;;腰椎峡部裂的螺旋CT诊断[J];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04期
9 康志毅;;螺旋CT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0年32期
10 何杰;魏培建;李石玲;;64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方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跃明;周忠杰;曾建成;刘浩;刘立岷;孔清泉;李涛;龚全;;峡部植骨修复“节段内”钉钩系统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A];第20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1年
2 张奇志;蔡俊;;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3 张建政;李放;殷飒;任继鑫;孙天胜;胥少汀;;钩钉复位固定、峡部植骨治疗青少年峡部裂[A];第四届全军腰腿痛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肢残康复护理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5年
4 刘晖;何明长;林斌;赵卫东;;腰椎峡部裂对上位脊椎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A];2009年全国骨与关节损伤新技术研讨会暨第六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与再造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5 戚跃勇;周宇;王智平;陈林;余仕勇;席道友;;腰椎峡部裂MSCT双倾斜重建技术[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倪文飞;池永龙;林焱;徐华梓;黄其杉;毛方敏;;腰椎多节段峡部裂的手术治疗[A];2005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7 柴天朋;周勇;徐祖健;;经皮穿刺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8 闫洪印;高明勇;李振宇;陈扬;;应用SSE钉钩系统复位固定植骨直接修复峡部裂[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周建军;;老年人腰椎峡部裂椎体滑脱的站立位X线影像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10 匡正达;彭宝淦;张新宇;庞晓东;纪慧如;车琦;;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固定结合植骨质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逸洋;L5/S1峡部裂型滑脱症:体位法缩小骶骨倾斜角对融合术后矢状位序列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车纯庆;骶骨倾斜角对L_5峡部裂性滑脱不同手术方式后螺钉应力影响的有限元分析[D];苏州大学;2015年
3 林云飞;年轻军人腰5峡部裂患者矢状位脊柱—骨盆参数特点及临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4 华茜;SPECT/CT骨显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分析[D];苏州大学;2016年
5 王虎虎;成人腰5峡部裂斜位、矢状位X线骨性参数分析[D];山东大学;2016年
6 吕奎荣;腰椎峡部裂螺旋CT三维成像临床应用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7 何明长;腰椎峡部裂对上位脊椎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8 江洁;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在腰椎峡部裂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刘瀚忠;L5峡部裂对腰椎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D];汕头大学;2011年
10 刘海潮;椎弓根复合体钉钩系统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的疗效分析[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907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1790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