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CT根管形态三维容积重建可视化技术的研究
本文选题:锥形束CT + 根管形态 ; 参考:《口腔医学研究》2015年06期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CBCT图像的根管形态三维容积重建可视化技术。方法:32颗牙根完整、根尖孔发育完成,未行牙髓治疗的离体下颌恒切牙以及8例牙隐裂患者进行CBCT高清模式扫描图像进行根管形态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在进行容积重建前,对选取的下颌恒切牙根管形态通过轴位图像和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评估确定其根管形态。将CBCT轴位图像以DICOM格式输入第三方软件Simplant进行根管形态容积三维重建并进行根管数目评估。结果:离体和在体条件下Simplant重建图像根管数目显示准确率分别为96.9%和93.4%,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显示与MPR法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BCT三维容积重建可视化技术可以直观准确的显示双根管下颌恒切牙。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isualization technique of root canal shape 3D volume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CBCT image. Methods 32 permanent incisors of mandible without pulp treatment and 8 patients with occlusal teeth were examined with CBCT high-definition mode images for volume reconstruction of root canals. Before volume reconstruction, the root canal morphology of mandibular permanent incisor was evaluated by axial images and 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s. The CBCT axial image was input into the third party software Simplant in DICOM format to reconstruct the root canal shape and volume and evaluate the number of root canals. Results: in vitro and in vivo, the accuracy rate of root canal number of Simplant reconstructed images was 96.9% and 93.4%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PR method and Fisher exact probability method. Conclusion the visualization technique of three-dimensional volume reconstruction with 7% CBCT can visualize the permanent incisors of the mandibular canals directly and accurately.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医学影像科;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
【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BK20141083) 江苏省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重点项目(编号:ZKX14049)
【分类号】:R816.98;R781.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段君华;王忠睿;岳伟东;肖强;刘毅;李南;文献勇;郑伟;王文静;;3D-MSCT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在颅面部外伤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7年11期
2 张奕昭;胡海菁;徐新超;;MSCTA容积重建在非增生性脑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价值[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3年03期
3 张尤赛,陈福民;三维医学图像的体绘制技术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08期
4 鄢雪川;陈德平;宿玉成;;CBCT和根尖放射线片诊断根尖周炎的对比性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4年05期
5 林臻彦;叶彬;孙蕾;徐多玲;高永波;;上颌中切牙唇腭侧骨壁及牙长轴的锥形束CT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4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主海文,刘有军,曾衍钧;血管图像分割技术的研究进展[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5年02期
2 田娅,饶妮妮,蒲立新;国内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的最新动态[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3 冯涛;王建;;基于MC的三维可视化方法的研究与实现[J];电脑学习;2010年02期
4 边琼芳;;基于面绘制技术的医学影像立体显示[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03期
5 陈浩,李本富;医学图像处理技术新进展[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6 佟矿;张元智;张晟;余斌;;计算机辅助截骨模板在Steel三相截骨治疗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中的应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7 杨锦波;吴丽;;显微根尖手术中牙根缺损的修复[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4年01期
8 赵莹;董颖韬;王晓燕;王祖华;李刚;刘木青;傅开元;;4674颗下颌前牙根管构型的锥形束CT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1期
9 景亚楠;叶欣;柳登高;张祖燕;马绪臣;;上颌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形态的锥形束CT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6期
10 王洪生;赵佩林;王丽丽;吕晓成;刘洪泉;殷尚炯;吕国士;王德韧;;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手术和栓塞中的初步应用[J];华北国防医药;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谭海斌;黄光富;冯海龙;赵冬冬;唐健;刘进平;;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临床应用[A];第二届西部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方兵;王义荣;孙伟军;杨树旭;陈毅力;牛焕江;李新伟;;CT血管造影诊断非动脉瘤性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更名十周年、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创刊一周年庆典《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届组稿会、第三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江桂华;PACS环境下医学编码在结构化报告模块中的应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2 郭磊;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真实头模型三维重建方法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3 黄钰;工作流BioW平台的构建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汤敏;医学图像处理中关键技术研究及基础应用平台研发[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5 徐艳蕾;基于顺序形态学理论的医学CT图像三维重建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吕新荣;基于CTA影像的血管可视化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康文炜;冠状动脉造影图像的分割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韩敏;不同生长型人群下颌磨牙区牙槽骨形态的CBCT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9 佟矿;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Steel三相截骨模板的设计与应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安定;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分割技术[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汪文星;基于MITK的CT图像三维可视化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杜廷伟;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对比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4 杨璐珍;医学图像增强处理方法的研究与实现[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彬;体绘制的最佳视点选择[D];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
6 黄进东;基于GPU的医学图像体绘制研究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杜阿安;心血管系统虚拟内窥镜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冯以浩;基于真实头模型的电极定位及可视化[D];燕山大学;2012年
9 贾永磊;3D医学图像的脑血管提取与可视化[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10 肖娴;基于体绘制的医学可视化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建军;郝玮琳;刘有军;乔爱科;;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框架设计与开发[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8年06期
2 苗语;师为礼;郭乃珠;;基于VTK的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的研究与实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3 张修莉;么刚;刘影;;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在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7年03期
4 俞金龙;黄宗海;傅栋;;基于CTA断层图像直肠及周围结构数字模型的重建及三维可视化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5 胡海菁;张应和;徐新超;罗志坤;杜丽云;;血管成像技术诊断内脏动脉瘤的临床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8年09期
6 陶玲;钱志余;陈春晓;;基于光线投影的医学影像体绘制加速技术[J];光电工程;2008年01期
7 张美多;郭宝龙;;基于最低冗余度策略的医学图像可视化技术研究[J];光电子.激光;2007年07期
8 杜丽云;胡海菁;;三维CT脑血管造影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疗中的应用[J];罕少疾病杂志;2011年03期
9 李林,刘翌勋,宋志坚;尾状核、豆状核和丘脑的三维可视化及与磁共振图像的融合[J];解剖学报;2005年06期
10 张尤赛,陈福民;三维医学图像的体绘制技术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雯;李颂;;根管形态定量研究的方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S1期
2 吴友农;史俊南;;根管形态的复杂性及其临床意义[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0年01期
3 顾卫平;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的透明牙观察[J];口腔医学;2000年04期
4 岳保利,吴友农;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的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1992年02期
5 徐国弘,史久成,李继春,,陈桂玲;197个透明后牙的制备与根管形态的观察[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1995年04期
6 张颖,银星,吕秋娥;蒙古族人183颗恒牙根管形态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3年02期
7 王德堂;杜昌连;朱友家;;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与根外形的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2年02期
8 江云;上颌前磨牙根管形态学[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0年01期
9 龙明生;陆俊;刘彩云;董红;;上颌第三磨牙根管形态的显微研究[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4年03期
10 刘天佳;;下颌前磨牙的根管形态[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书昱;;下颌第二恒磨牙根管形态的临床观察[A];全国第三次牙体牙髓病学临床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邓邦莲;陕西地区出土3000年前人牙齿根管形态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2 李向杰;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形态显微CT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71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1871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