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金颗粒在靶向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本文选题:放射治疗 + 纳米金颗粒 ; 参考:《核技术》2015年09期
【摘要】:放射治疗是生物医学中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放射治疗采用高剂量、高穿透性的X射线、γ射线以及电子光子束辐照癌变的肿瘤细胞,通过破坏其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而将其杀死或破坏。但是,较高的放射剂量和较长的治疗时间会对生命体产生极大的生物毒性。为降低放射治疗的生物毒性,减弱放射治疗带来的副作用,靶向放射治疗成为放射治疗研究的热点。纳米金颗粒具备优异的辐射敏化性质和光学性质,同时兼具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纳米金协助的放射治疗迅速成为靶向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在体外以及前临床试验中,基于纳米金的多功能纳米体系,有效提高了肿瘤治愈率、降低了毒副作用并延长了病人的存活时间。本文总结了在靶向治疗中多功能纳米金体系的设计思路,重点综述了纳米金体系在体外实验及前临床实验中实际应用效果,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Abstract]:Radiotherapy is an important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tumors in biomedicine. Radiation therapy uses high-dose, high-penetrating X-rays, 纬 -rays and electron photon beams to irradiate cancerous tumor cells, killing or destroying them by destroying their 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 However, higher radiation dose and longer treatment time can produce great biological toxicity to organism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biological toxicity of radiotherapy and reduce the side effects of radiotherapy, targeted radiotherapy has become a hot spot in radiotherapy research. Nanocrystalline gold particles have excellent radiosensitivity and optical properties as well as good biocompatibility. Therefore, nanocrystalline gold assisted radiotherapy has rapidly become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argeted therapy. In both in vitro and preclinical trials, the multifunctional nanocrystalline system based on nanocrystalline gol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ure rate of tumor, reduce the side effects and prolong the survival time of the patients.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ideas of multifunctional nanocrystalline gold system in targeted therapy are summarized, an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nanocrystalline gold system in vitro and preclinical experiments is reviewed, and its development direction is prospected.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嘉定园区中国科学院界面物理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物理生物与生物成像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U1232114、No.117900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No.2012CB932603)资助
【分类号】:R730.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魏光;甄永苏;;隐形平阳霉素纳米金颗粒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J];癌症进展;2008年03期
2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姚向民;崔锦峰;杨保平;贾均红;;纳米金颗粒在氨基硅烷自组装薄膜上的组装及其摩擦性能研究[A];第七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表面工程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2 李丹;陈启元;张玲;陈平;;基于纳米金颗粒增强的电化学传感器研究[A];2006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李永;李旺;刘卓靓;聂舟;姚守拙;;基于多肽诱导纳米金颗粒聚集行为的分子逻辑门开发[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郭睿;潘敏洁;史向阳;;尺寸可控的树状大分子包裹的纳米金颗粒的制备、表征及其稳定性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5 李倩茹;张耀军;郝雄文;张柱朋;李东祥;;柠檬酸还原法制备均一的小尺寸纳米金颗粒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6分会:胶体与界面[C];2014年
6 文莉;古萍英;周剑章;傅锦坤;姚炳新;林仲华;;细菌吸附还原法制备纳米金颗粒[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7 彭琛;周本青;赵炳辉;汤光宇;史向阳;;泛影酸/叶酸修饰的多功能树状大分子包裹的纳米金颗粒用于肿瘤的靶向CT成像[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5分会:纳米生物医学中的化学问题[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严宏;基于刚性芳炔硫醚的纳米金自组装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李心;纳米金颗粒在生物光学传感及成像中的一些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闫晓庆;基于限域效应的纳米金颗粒热稳定性研究及其在醇类分子选择性氧化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3年
4 王翠红;纳米金颗粒对肺癌细胞的放疗增敏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曲文刚;金属纳米粒子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调控及相关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鑫;多功能聚合物配体制备荧光纳米金颗粒及其生物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杨丽娟;基于纳米金颗粒与限制性内切酶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3 杨丽燕;基于纳米颗粒动态光散射技术的离子与小分子的检测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4 刘里;荧光纳米金颗粒的合成、荧光性能及毒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嵇海宁;纳米金颗粒分子逻辑门的构建及其分析应用[D];湖南大学;2011年
6 钟睿博;蛋白质与纳米金颗粒之间化学连接和物理吸附作用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年
7 印泽亮;基于纳米金颗粒的光热效应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孟轩;基于纳米金颗粒和无标记核酸探针的SNP检测技术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9 丁静;碳纳米管和纳米金颗粒用于DNA和小分子检测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10 黄佳浩;基于“裂开型”核酸适体高灵敏检测生物小分子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19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1919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