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染料木素对运动性疲劳大鼠血细胞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5-25 18:26

  本文选题:染料木素 + 运动性疲劳 ; 参考:《赣南医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摘要】:目的:观察染料木素对运动性疲劳大鼠血细胞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运动性疲劳模型组、溶剂对照组、低剂量染料木素组和高剂量染料木素组。强迫游泳法制备运动性疲劳模型,皮下注射方法给予不同剂量染料木素或溶剂处理,连续14 d。取静脉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占白细胞的百分比。结果:染料木素升高运动性疲劳大鼠全血中红细胞(P0.05)、白细胞(P0.05)、血小板(P0.05)和淋巴细胞(P0.01)计数,升高红细胞压积(P0.05)、红细胞分布宽度(P0.05)和血红蛋白浓度(P0.05),对其他血细胞指标无明显影响。结论:染料木素提高血像中三系的生成及血红蛋白的合成,具有缓解大鼠运动性疲劳的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genistein on blood cells in exercise-induced fatigue rats. Methods: 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control group, exercise fatigue model group, solvent control group, low dose genistein group and high dose genistein group. The model of exercise fatigue was made by forced swimming. The subcutaneous injection wa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doses of genistein or solvent for 14 days. The venous blood was collected and the blood routine was detected by automatic blood cell analyzer, and the percentage of lymphocytes, neutrophils and monocytes in leukocytes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Results: genistein increased the counts of P0.05, P0.05, P0.05) and P0.01 in whole blood of rats with exercise fatigue. The increase of hematocrit P0.05, erythrocyte distribution width (P0.05) and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P0.05)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other blood cell indexes. Conclusion: genistein can improve the formation of three blood lines and the synthesis of hemoglobin, which can alleviate the exercise fatigue in rats.
【作者单位】: 赣南医学院;
【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2BAB205037)
【分类号】:R8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灏,高顺生;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郭晓兵;运动性疲劳消除的有效措施及机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0年S1期

3 郭立平;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4 何少钧;运动性疲劳的生化机制与恢复过程[J];现代康复;2001年15期

5 初永和;运动性疲劳及消除[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03期

6 周国璋;运动性疲劳的预防与恢复[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09期

7 叶锐彬,张世明,马建,虞亚明;中医与自认劳累分级表在运动性疲劳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19期

8 赵?民;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现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9 卢升虎;赵波;;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现状[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李丽艳,路新国,朱晓平;运动性疲劳与药膳治疗[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巩沅鑫;贾丹兵;李乃民;唐立明;李春杰;刘珊;;运动性疲劳的病因探析与诊断研究[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许兴涛;刘文;杨建宇;王三好;于峥;;消除运动性疲劳常用中药的研究回顾[A];第三届中和亚健康论坛暨2009·亚健康产业展览会论文集[C];2009年

3 黄丽英;;线粒体自由基与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探讨[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4 赵政;;砭石治疗运动性疲劳机理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砭石疗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季宇彬;李佳欢;汲晨锋;;运动性疲劳与钙调节机制[A];2008第十一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石红;;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诊断标准与恢复方法[A];2011年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靖;杨菲菲;陈熹微;王露寒;;运动中音乐刺激对有氧运动性疲劳的影响[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马来虎;;谈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消除[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9 丁俊华;;冰雪项目优秀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和诊断标准的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10 江志全;李天立;李长顺;梅志亮;;射箭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恢复与防治[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季洪光;要让运动性疲劳不再[N];科技日报;2005年

2 林峰;用中医整体观研究运动性疲劳及恢复方法[N];科技日报;2005年

3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李开刚;怎样消除运动性疲劳[N];中国医药报;2001年

4 朱寒雨;运动性疲劳如何除[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5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李开刚;怎样消除运动性疲劳[N];中国体育报;2001年

6 ;中医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研究展望[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7 丰城市新城中心学校 丁伟志;改善代谢消除运动性疲劳[N];宜春日报;2007年

8 蓝天;怎样消除运动后疲劳[N];大众卫生报;2006年

9 柴海强;阿胶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作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10 常州市新桥中学 刘猛;高三体育专业集训策略研究[N];江苏教育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友樾;不同耳穴防治运动性疲劳的对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李晓琳;减味无比山药丸结合导引术消除运动性疲劳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徐传香;脊髓5-HT系统在运动性疲劳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4 汶希;广东凉茶及针刺穴位对运动性疲劳大鼠影响的实验研究以及机制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李靖;放松音乐对有氧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及对大鼠纹状体及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张蓉;运动性疲劳所致学习记忆能力改变的证候特点及分子生物学机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黄鑫;温肝阳滋肾阴时相组合改善运动性疲劳的理论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年

8 包大鹏;运动性疲劳脑功能变化的fMRI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9 郭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大鼠运动性疲劳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孙立娟;线粒体营养素对运动性疲劳的预防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由昕;电针对运动性疲劳大鼠中枢强啡肽-A水平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2 王大伟;运动性疲劳的维医异常体液质分型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3 杨道林;维药抗疲劳Ⅰ号对运动性疲劳的血乳酸和血睾酮的影响[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4 许韧毅;减控体重对男子业余拳击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5 许金叶;针刺治疗肝郁脾虚型运动性疲劳的相关指标及免疫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潘海霞;成都市高校体育舞蹈训练的运动性疲劳现状与防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钧;基于主观感觉疲劳量表和心率变异性相结合的运动性疲劳监测[D];武汉体育学院;2015年

8 凌家杰;运动性疲劳中医因机证治的理论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3年

9 李梦堂;浮刺法对股四头肌运动性疲劳表面肌电信号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迟淑勋;生物反馈技术在运动性疲劳监控中的应用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19342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19342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e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