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探讨门控SPECT心肌灌注显像在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发布时间:2018-05-26 09:34

  本文选题:心力衰竭 + 充血性 ; 参考:《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5年05期


【摘要】:目的:探讨门控SPECT心肌灌注显像(GSMPI)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及其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2012年1月—2014年6月行CRT植入且术前行GSMPI的CHF患者21例,经显像获得相位直方图带宽(PHB)、相位标准差(P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EDV)、静息灌注评分(SRS)及疤痕面积(SS)等功能参数。所有患者于CRT后半年复查心脏超声,以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LVEF增高(差值5%),且半年内无再住院记录为CRT有效,将入选患者分为有效组及无效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参数间的差异、分析其对CRT疗效的预测价值。同时记录左室内最迟激动部位。结果:CRT有效组15例(71.4%),无效组6例(28.6%),两组患者各参数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其中以PSD、PHB差异最显著(P0.01)。左室内最迟激动部位位于心尖部、前壁、间壁者10例(47.6%),下壁者6例(28.6%),侧壁者5例(23.8%)。结论:GSMPI能够"一站式"提供多项功能参数,心脏收缩同步性定量参数及心肌梗死疤痕面积等可应用于预测术后疗效,其中PSD、PSW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参考左室内最迟激动点及心梗疤痕部位,可应用于指导CRT电极植入。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gated SPECT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in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and its prognostic evalu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 Materials and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2 to June 2014, 21 patients with CHF underwent CRT implantation and underwent GSMPI before operation. The functional parameters such as phase histogram bandwidth, phase standard deviation (PS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EDV), rest perfusion score (SRS) and scar area (SSSS) were obtained by imaging. The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was reduced and LVEF was increased in all patients half a year after CRT (the difference was 5) and no hospitalization record was effective in half a year.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effective group and ineffective group.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of paramet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o analyz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the effect of CRT. At the same time, record the last excited part of the left ventricle. Results there were 15 cases with 71.4 cases in the effective group and 6 cases with 28.6 cases in the effective group of CR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among which the difference of PSD-PHB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P 0.01). The latest excitatory sites of the left ventricle were located in the apical, anterior and interventricular walls in 10 cases, in the inferior wall in 6 cases and in the inferior wall in 6 cases, and in the lateral wall in 5 cases. Conclusion the "one-stop" GSMPI can provide multiple functional parameters. The quantitative parameters of cardiac systolic synchrony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scar area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postoperative outcome, and PSD-PSW has a higher predictive value. Reference to the late activation point of left ventricle and scar sit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n be used to guide CRT electrode implantation.
【作者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分子影像及核医学诊疗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
【分类号】:R541.6;R81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戴玫;张盛翠;蔡琳;;超声心动图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再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年02期

2 巩雪;宿燕岗;潘文志;崔洁;潘翠珍;王蔚;柏瑾;秦胜梅;葛均波;舒先红;;常用临床和超声指标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年02期

3 孙茜;李晶洁;;机械不同步评价临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年1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留强;祖秋菊;唐扬章;;心脏再同步化治疗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10年03期

2 程红颖;张瑞凤;;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治疗的现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6期

3 赵鹏;姜铁民;曾山;陈少伯;储毓舜;;造影导管在左心室电极植入中应用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年12期

4 梁远红;陈泗林;林纯莹;费洪文;刘烈;陈东骊;詹贤章;吴书林;;Clinical efficacy and predictor of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on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associated heart dysfunction[J];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3年04期

5 国建萍;王玉堂;;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4年02期

6 Mario Petretta;Andrea Petretta;Teresa Pellegrino;Carmela Nappi;Valeria Cantoni;Alberto Cuocolo;;Role of nuclear cardiology for guiding devic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World Journal of Meta-Analysis;2014年01期

7 孙建美;李琼;吴冬燕;关欣;卢凤民;付乃宽;许静;;右室间隔起搏与右室心尖起搏对心室同步性及心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4年12期

8 孙艳丹;王银;刘丽文;张军;拓胜军;左蕾;沈敏;;短暂中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心脏运动同步性变化的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年30期

9 钟炜;李平;黄志华;钟秀华;刘广交;;左室主动固定电极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年32期

10 陆娟;戴敏;钱大钧;高怡;王如兴;;应变延迟指数对心脏再同步治疗患者术后反应的评估[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梅;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收缩同步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2 林琼雯;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3 王丽;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柏小寅;左室致密化不全患者临床特点研究及影像学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5 王宇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临床获益与左心室起搏位点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孙欣;综合指标提高超声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预测价值[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7 杨新玮;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心脏机械重塑与心脏电重塑的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8 康瑜;斑点追踪显像监测隐匿性心功能不全及预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效果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9 程蕾蕾;超声新技术评价心肌灌注与心脏同步性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林海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的面积应变参数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反应性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2 张婧姝;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收缩的不同步性[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3 戴红;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运动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4 吴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单纯左室起搏替代双室起搏的安全性和可能性分析[D];郑州大学;2013年

5 刘可;双心室起搏兼顾房室结优先使QRS波进一步变窄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6 王伟;实时三维超声及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拟诊冠心病患者室壁运动的初步探讨[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7 苏浩;血清N端脑钠肽,生长分化因子15及肌钙蛋白T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前后水平变化的观察[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8 郑文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D];浙江大学;2013年

9 高文霞;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指导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心室起搏电极置放的临床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3年

10 谭文云;性别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短期疗效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陶四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4年02期

2 李萍;程晓曙;;提高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应答——优化及策略[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2年01期

3 王方正;张澍;黄德嘉;华伟;孙宝贵;沈法荣;吴书林;王建安;方全;吴立群;王景峰;王冬梅;郭涛;陈新;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脏再同步治疗专家工作组;;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建议[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6年02期

4 史浩颖,潘翠珍,舒先红,汪芳,金炜,张建军,陈岗,孙宝贵;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双心室同步起搏即刻疗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年01期

5 周清华;Gibson DG;;双心室起搏与右心室起搏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功能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清岩;李思进;;影响脂质排泄因素对心肌灌注显像图像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疗;2009年30期

2 黄震华;;新型腺苷A_(2A)受体激动药瑞加诺生在心肌灌注显像中的应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0年10期

3 孙晓昕;田月琴;王道宇;何作祥;;改良的迭代图像重建法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心肌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2年06期

4 Belles GA;杨一峰;;心肌灌注显像诊断隐匿性心肌缺血[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89年02期

5 胡正清,余枢,米世簪,马业新,吴华,曾和松,郭小梅;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灌注显像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近期疗效评估[J];中国循环杂志;1997年03期

6 赵娜;宋丽萍;;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及评估价值[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7 高瞻;;心肌灌注显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J];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2014年02期

8 周振虎,贾晓春;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01年12期

9 杨维英,奇小平,特木勒;运动诱发心绞痛伴室速与心肌灌注显像的缺血性同步改变一例[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年10期

10 郑勇;缪蔚冰;林军;潘润阳;蔡洪斌;林好学;;脂质体携载前列地尔介入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活性[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欣;张延军;丁荣晶;旅朝霞;杜雪梅;解静慧;郑平伟;刘岩岩;;心脏X综合征患者心肌灌注显像分析[A];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4年

2 张军;李林法;朱阳军;;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再血管化治疗决策制定中的潜在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3 姚稚明;朱明;;X线衰减校正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价值[A];第二届全国核素显像及治疗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唐坤;史蓉芳;赵晓斌;孙凤伟;董智;;SPECT心肌灌注显像与多排螺旋CT诊断冠心病的对比研究[A];第四届中国核学会省市区“三核”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宁艳丽;楼岑;黄中柯;;心肌灌注显像对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及预后评价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6 赵娜;宋丽萍;;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患者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的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7 张军;李林法;朱阳军;;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再血管化治疗决策制定中的潜在价值[A];浙江省医学会核医学与放射医学防护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宁艳丽;楼岑;黄中柯;史国华;;心肌灌注显像对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及预后评价研究[A];浙江省医学会核医学与放射医学防护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吕宝经;曹衡;郑宏超;张亚臣;吴靖川;李毅刚;荣烨之;;~(201)T1心肌灌注显像评价生脉注射液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疗效[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王麦生;魏娜;周明艳;;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心绞痛型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探讨[A];淄博市第十一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何作祥;运用无创检查 让冠心病显形[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萍萍;冠心病的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SPECT显像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谢振宏;冠状动脉痉挛患者~(201)铊心肌灌注显像反向再分布机制初探[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2 赵娜;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患者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的评价[D];辽宁医学院;2012年

3 田爱娟;心肌灌注显像危险度评估与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危险分层相关性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4 李燕;~(18)F-FDG PET/CT心肌显像的临床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5 刘闵育;静脉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 SPECT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存活心肌[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6 李国光;~(201)Tl静息—再分布心肌灌注显像评价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存活心肌与心功能的关系[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7 谢梦梦;腺苷负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老年人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8 龙晓宙;MSCT冠状动脉成像与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对比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367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19367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0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