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DA受体信号通路在晕动症适应—脱适应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
发布时间:2018-05-26 10:34
本文选题:晕动症 + 前庭 ; 参考:《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摘要】:晕动症是由于人体暴露于异常加速度环境所引起的多系统生理反应。反复暴露于该加速度环境,能使得晕动症症状减轻甚至消失,这就是适应现象。脱离加速度环境一定时间后,会出现脱适应现象。但是这种适应脱适应的周期性规律和其中枢机制却不清楚。众所周知,前庭系统是外界加速度信息的主要感受系统,前人的研究发现在前庭神经元中,谷氨酸是主要的神经递质,而NMDA受体也广泛地存在于前庭核的神经元中。大量的研究表明,NMDA受体介导的长时程增强是中枢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NMDA受体介导的胞内信号转导级联反应主要是通过谷氨酸激活NMDA受体后通过钙/钙调蛋白依赖型激酶II(Ca2+/CaMKII)途径,最终激活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而磷酸化的CREB也作为转录因子可进一步诱导及早基因c-fos以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等新基因的表达。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Fos蛋白能作为前庭核神经元激活的分子标志,并且谷氨酸能神经元前庭内脏投射通路能被旋转刺激所激活。另外,大量研究证实,海马是记忆相关的重要脑区,前庭与海马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前庭系统的激活能影响海马的功能和海马相关的学习记忆能力。本研究首先观察了晕动症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和适应-脱适应规律,,进一步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观察NMDA受体信号通路在晕动症适应-脱适应过程中的变化,最后采用药理学手段阻断该信号通路,观察对晕动症适应-脱适应过程的影响。 方法 一、晕动症适应-脱适应动物模型的建立 1、实验动物及分组5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20-250g。 (1)长时刺激实验100只动物完全随机分为10组:旋转刺激4h组,静止对照4h组,1h旋转组,1h静止组,2h旋转组,2h静止组,3h旋转组,3h静止组,4h旋转组,4h静止组,每组10只。前2组记录每小时的实时行为学变化,后8组记录自发活动变化。 (2)东莨菪碱干预实验90只动物完全随机分为9组:自由活动对照组,静止对照组,旋转对照组,东莨菪碱旋转组(ISco0.5mg/kg),东莨菪碱静止组I,东莨菪碱旋转组I(ISco1.0mg/kg),东莨菪碱静止组II,溶剂旋转组,溶剂静止组,每组10只。药物及溶剂组为刺激前30min给药(1ml/只,i.g.)。 (3)双侧迷路切除实验40只动物完全随机分为4组:双侧迷路切除旋转组,双侧迷路切除静止组,假手术旋转组,假手术静止组,每组10只。手术后4周进行刺激实验。 (4)适应规律实验40只动物完全随机分为2组:旋转刺激2h/d组、静止对照2h/d组,每组20只,每天进行模拟晕动刺激,实时观察行为学变化。100只动物完全随机分为10组:旋转刺激2h-1d组、2h-4d组、2h-7d组、2h-10d组、2h-13d组,和与各自时间对应的静止对照组,每组10只,记录自发活动变化。 (5)脱适应规律实验180只动物完全随机分为18组:脱适应5d,7d,14d,21d,28d,35d组及相应天数刺激对照组,静止对照组,每组10只。脱适应组动物首先进行晕动刺激至适应,连续9d,每天2h,后正常饲养至相应脱适应天数,再进行一次2h晕动刺激,记录实时行为学变化和自发活动变化。 2、双侧迷路切除手术及假手术3%戊巴比妥那麻醉后,将大鼠侧卧位置于手术显微镜下,剪开耳后皮肤,钝性分离软组织,暴露外耳道外壁,剪开外耳道,暴露鼓膜及鼓室,观察听小骨清晰后,寻找圆窗及卵圆窗,用五号注射器针头挑开鼓泡,除去部分骨质,用尖头镊探查内耳,剪除内耳骨部,挑出内耳,用左氧氟沙星粉剂敷于内耳,防止感染,缝合外耳道及耳后部皮肤,存活24h后,重新进行另一侧内耳切除手术。假手术过程与双侧内耳切除手术相同,区别在于剪除内耳骨部后,不触及内耳半规管。动物正常饲养恢复4周后,进行旋转刺激。 3、模拟晕动症刺激及行为学测量晕动症模拟器根据Crampton等的报道仿制而成。将代谢盒放入晕动症模拟器的有机玻璃笼内,旋转刺激组大鼠无束缚的放置于代谢盒的铁丝网上进行旋转刺激。实时行为学测量:刺激结束后,立即计量铁丝网上的粪便颗粒数、尿液槽中的尿液量、饲料槽中饲料摄入量、高岭土槽中高岭土摄入量。高岭土摄入量(24h)测量:每天10:00自动动物代谢监测系统(CLAMS)自动记录。自发活动测量:采用DigBehav动物行为分析系统记录动物3min的运动。 二、前庭核NMDA受体信号通路在晕动症适应-脱适应过程中的作用 1、实验动物及分组128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20-250g。80只动物完全随机分为10组:旋转刺激组1d,4d,7d,10d,13d及相应的静止对照组,每组8只,用于进行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PCR实验。48只动物完全随机分为6组:旋转刺激组1d,4d,7d,10d,13d及静止对照组,每组8只,用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实验。 2、分子生物学实验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尾侧前庭核内NMDA R1受体、NMDA R2A/B受体、GABAAα1亚基、CaMKIIα亚基、磷酸化CaMKIIα亚基、CREB、磷酸化CREB蛋白含量。 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测定尾侧前庭核内Fos、Arc、BDNF mRNA表达水平。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尾侧前庭核内Fos标记神经元数量。 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观察尾侧前庭核内GABAAα1标记神经元、Arc标记神经元、GABAAα1/Arc共标记神经元数量。 三、海马NMDA受体信号通路在晕动症适应-脱适应过程中的作用 1、实验动物及分组2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20-250g。80只动物完全随机分为10组:旋转刺激组1d,4d,7d,10d,13d及相应的静止对照组,每组8只,用于进行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PCR实验。30只动物完全随机分为6组:脱适应组1d,4d,7d,14d,21d及静止对照组(Sta),每组5只,用于进行western blot实验。150只动物完全随机分为15组:抑制剂组2d,4d,6d,8d,10d及相应生理盐水对照组、脱适应对照组,每组10只。 2、双侧海马内微注射3%戊巴比妥那麻醉后,将大鼠头部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上,切开颅顶部皮肤,暴露前囟点,以前囟点为原点定位双侧海马中心部(AP3.8mm;ML2.3mm;DV3.0mm),打开颅骨,插入进样导管,牙科水泥固定导管于颅骨表面,左氧氟沙星粉剂敷于颅骨表面,缝合颅顶部皮肤,盖上导管帽。后正常饲养7d,前3d每天腹腔注射1ml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防治感染。乙醚麻醉大鼠后,打开导管帽,以注射管将0.5μl20nmol/μl KN-93缓慢注射至海马中心部,留针1min,缓慢拔针,盖上导管帽。 3、行为学实验旋转刺激同第一部分,所有动物首先进行连续9d,每天2h的晕动刺激至适应;抑制剂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动物每天双侧海马内微注射CaMKII抑制剂KN-93或生理盐水至相应脱适应天数后,进行2h晕动刺激记录实时行为学变化及自发活动变化;脱适应对照组正常饲养至相应脱适应天数后,进行2h晕动刺激记录实时行为学变化及自发活动变化。 4、分子生物学实验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内NMDA R1受体、NMDA R2A/B、CaMKIIα亚基、磷酸化CaMKII α亚基、CREB、磷酸化CREB蛋白含量。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法测定海马内Fos、Arc、BDNF mRNA表达水平。 四、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v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适应规律、脱适应规律、Western blot及PCR实验中,两因素多水平方差分析用来统计整个处理过程中旋转刺激、时间的主因素效应和交互作用效应有无显著性差异。当交互效应存在的情况下,单因素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检验用来分析相对应的时间点,旋转刺激组和静止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行为学指标筛选实验中,方差分析Bonferroni检验用来分析相对应的时间点,旋转刺激组和静止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实验中,单因素方差分析及Dunnett-t检验用来统计尾侧前庭核中标记神经元数目有无差别。 结果 一、晕动症适应-脱适应动物模型的建立 1、长时刺激对晕动症行为学的影响统计分析显示,与静止对照组(Sta)相比,粪便颗粒数在刺激的第1、2小时增加(P0.05),在第3、4小时下降至对照水平(P0.05);自发活动量和活动次数均在第1、2小时降低(P0.05),在第3、4小时上升到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24h高岭土摄入量在4h中均增加(P0.05)。尿液量无显著变化(P0.05)。 2、东莨菪碱对晕动症行为学的影响统计分析显示,与溶剂组相比,给予东莨菪碱0.5mg/kg和1.0mg/kg后,两个剂量均可以减少粪便颗粒数与24h高岭土摄入量,增加自发活动量和活动次数(P0.05)。由于灌胃给予溶液的原因,使得所有动物的尿液量均增加(P0.05)。 3、双侧内耳切除术对晕动症行为学的影响统计分析显示,双侧迷路切除组动物的粪便颗粒数、24h高岭土摄入量、自发活动量和自发活动次数均与静止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与晕动刺激对照组有差别(P0.05);假手术组动物各指标均与晕动刺激对照组无差别(P0.05)。 4、适应规律观察实验统计分析显示晕动刺激组和静止对照组动物的粪便颗粒数在晕动刺激第1天到第8天有显著差异(P0.05),在第9天到第14天无差别(P0.05);实时高岭土摄入量在晕动刺激第3天到第27天有显著差异(P0.05),在第29天到第33天无差别(P0.05);24h高岭土摄入量在晕动刺激第3天到第29天有显著差异(P0.05),在第31天到第33天无差别(P0.05)。与静止对照组相比,自发活动量和活动次数均在晕动刺激第1、4天降低(P0.05),第7天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 5、脱适应规律观察实验粪便颗粒数在脱适应5d仍维持在静止对照组水平(P0.05),在脱适应7d达到旋转对照组水平。自发活动量和活动次数随着脱适应天数的增加而增加,在第21天显示与旋转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这说明其已经达到脱适应水平。其它指标也显示部分脱适应组与对照组有差别,但都没有规律性。 二、前庭核NMDA受体信号通路在晕动症适应-脱适应过程中的作用 1、晕动症适应过程中尾侧前庭核NR1、NR2A/B、GABAAα1蛋白水平和αCaMKII、CREB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统计分析显示旋转刺激组动物的GABAAα1蛋白水平、αCaMKII蛋白磷酸化水平在晕动刺激第1、4天增加(P0.05),第7天恢复到静止对照组水平(P0.05);CREB蛋白磷酸化水平在晕动刺激第1、4、7、10天增加(P0.05),第13天恢复到静止对照组水平(P0.05);NR1和NR2A/B蛋白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 2、晕动症适应过程中尾侧前庭核Fos、Arc和BDNF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统计分析显示旋转刺激组动物的Fos mRNA表达水平在晕动刺激第1、4天增加(P0.05),Arc mRNA表达水平在晕动症第1、4天减少(P0.05),均在第7天恢复到静止对照水平(P0.05);BDNF 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 3、晕动症适应过程中Fos在尾侧前庭核神经元中表达的变化方差分析显示SpVe和MVe中的Fos标记神经元在旋转刺激组和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别(P0.01)。Dunnett-t test显示在晕动刺激第1、4、7天,Fos标记神经元增加(P0.05),在刺激第10天起恢复到对照水平(P0.05)。 4、晕动症适应过程中GABAAα1和Arc在尾侧前庭核神经元中共表达方差分析显示Arc标记神经元、GABAAα1标记神经元和GABAAα1/Arc共标记神经元在旋转刺激组和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别(p0.01)。Dunnett-t test显示在晕动刺激第1、4天,GABAAα1标记神经元增加(P0.05),Arc标记神经元和GABAAα1/Arc共标记神经元减少(P0.05),在刺激第7天起恢复到对照水平(P0.05)。 三、海马NMDA受体信号通路在晕动症适应-脱适应过程中的作用 1、晕动症适应过程中海马NR1、NR2A/B蛋白水平和αCaMKII、CREB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统计分析显示,旋转刺激组动物αCaMKII蛋白磷酸化水平在晕动刺激第1、4、7、10天无显著变化(P0.05),第13天升高(P0.05);CREB蛋白磷酸化水平在晕动刺激第1、4、7、10天缓慢增加(P0.05),第13天与静止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NR1和NR2A/B蛋白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 2、晕动症适应过程中海马Fos、Arc和BDNF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统计分析显示,Fos、Arc、BDNF mRNA表达水平在旋转刺激组和静止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 3、晕动症脱适应过程中海马αCaMKII、CREB蛋白磷酸化水平变化统计分析显示,αCaMKII蛋白磷酸化水平在脱适应第1天无明显变化(P0.05),在第4、7、14天升高(P0.05),第21天恢复到对照水平(P0.05)。统计分析显示, CREB蛋白磷酸化水平在晕动刺激第1、4天升高(P0.05),第7、14、21天恢复到对照水平(P0.05)。 4、KN-93对晕动症脱适应行为学的影响统计分析显示,粪便颗粒数、自发活动量、活动次数在各时间点的生理盐水组和脱适应组之间均无差别(P0.05)。抑制剂组动物的粪便颗粒数在脱适应6、8、10d增加(P0.05),自发活动量在脱适应6、10d降低(P0.05),活动次数在脱适应6、8、10d降低(P0.05)。 结论 1、与异嗜高岭土行为比较,排便量和自发活动是大鼠晕动症判断较为敏感和可靠的指标,其中粪便颗粒计数操作简单,不易出现测量误差;晕动刺激后的自发活动也是晕动症敏感的行为学指标,综合运用这些指标有利于提高大鼠晕动症严重程度判断的准确性,是较为可靠的晕动症行为学实验方法;24h高岭土摄入量作为使用广泛的指标,也能反映大鼠晕动症症状,但其表现具有一定的延迟性。 2、粪便颗粒数的适应时间为9d,脱适应时间为7d;自发活动量和活动次数的适应时间为7d,脱适应时间为21d。指标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反映的不一致性引起的,因此,晕动症完全适应时间为9d,完全脱适应时间为21d。 3、在晕动症症状期(1、4d),大鼠尾侧前庭核中CaMKIIα、CREB活性和FosmRN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GABAAα1受体蛋白水平升高,Arc mRNA表达水平下降;在适应期(13d),CaMKIIα活性,Fos、Arc mRNA表达水平和Fos、GABAAα1受体蛋白水平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并且这些分子的改变与晕动症适应过程中行为学改变有明显相关性,说明大鼠尾侧前庭核中NMDA受体信号通路活性和GABAAα1受体水平的升高与晕动症适应的形成是相关的,可能为晕动症的适应提供了分子基础。 4、在晕动症适应期,大鼠海马中CaMKIIα、CREB活性升高,并一直延续到脱适应期,并于晕动症脱适应行为学改变有一定相关性,采用CaMKIIα抑制剂KN-93预处理可以明显提前晕动症脱适应时间,说明大鼠海马中NMDA受体信号通路活性升高与晕动症适应的维持是相关的,在晕动症适应的维持中起一定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波;张建鹏;冯伟华;杜鹏;任绪义;郭俊生;;晕船适应与不适应大鼠脑干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的比较与鉴定[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吴爱平;林衔亮;付桂强;侯建萍;黄继华;;抗眩晕预适应强化训练对预防晕船的作用[J];海军医学杂志;2007年01期
3 戴文权,孙新环,张立,于立身;检验飞行中飞行学员晕机反应的动态观察[J];航空军医;1996年06期
4 雷亚;高性能歼击机飞行员严重空晕反应1例[J];航空军医;2002年04期
5 王林杰,张丹,董卫军;航天前、中、后空间运动病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3年05期
6 蔡懿灵,马文领,李敏,欧阳儒颖,胡良,孙亚林;旋转刺激条件下大鼠行为变化的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5年02期
7 康光全,孙学川,游继平,胡峰,郭伟;抗眩晕操[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8 刘民航,郭俊生,蔡建明,李敏,李华青,季红光,王海明;某陆军部队海上抗晕船适应性锻炼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9 甘仲霖,苏红卫,张青碧,陈志群,郑燕;与晕车有关的汽车内环境因素研究[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岳旺,李国荣,南胜;呕吐模型动物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工业;1999年01期
本文编号:19369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193690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