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为磨玻璃结节的孤立性肺结节诊断模型的建立
本文选题:结节病 + 肺 ; 参考:《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年06期
【摘要】:目的探讨表现为磨玻璃结节(GGN)的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独立预测因子,并建立一个预测模型。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2015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62例(A组)表现为GGN的SPN患者的临床和CT影像特征,筛选出恶性SPN的独立预测因子并建立预测模型。同时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舟山医院119例SPN患者作为B组,用于验证模型诊断效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边界清楚(OR=6.274,P0.01)、边缘光滑(OR=0.391,P0.01)、分叶征(OR=3.387,P0.01)、胸膜牵拉征(OR=2.430,P0.01)及空泡征(OR=3.076,P0.01)为恶性SPN患者的独立预测因子。根据独立预测因子建立的模型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下面积为0.859(95%CI:0.804~0.903),诊断准确率85.92%,敏感度91.03%,特异度81.97%,阳性预测值92.03%,阴性预测值73.53%。结论本研究筛选出表现为GGN的恶性SPN的独立预测因子,并建立了可用于准确鉴别SPN的预测模型,可为SPN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malignant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SPN) with glass grinding nodules (GGN) and to establish a predictive model. Materials and methods Clinical and CT imaging features of 362 patients (group A) with GGN who were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in the che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The independent predictive factors of malignant SPN were screened and the predic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119 patients with SPN in Zhou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collected as group B to verify the diagnostic efficacy of the model. Results the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borderline was clearly defined (ORG 6.274 P 0.01), the margin was smooth (ORP 0.01), the lobulation sign (ORN 3.387% P0.01), pleural traction sign (ORP 0.01) and vacuole sign (ORN 3.076P0.01) 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malignant SPN. The area under th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 of model subjects established by independent predictors was 0.859 (95 CI: 0.804 / 0.903),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was 85.92, the sensitivity was 91.03, the specificity was 81.97, the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92.03, and th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73.53. Conclusion in this study,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malignant SPN with GGN were screened, and a predictive model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SPN, which may be helpful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SPN.
【作者单位】: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舟山医院胸心外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舟山市肺癌研究中心;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舟山医院病理诊断中心;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舟山医院放射诊断中心;
【基金】: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重大科技计划(省部共建计划)(WKJ2014-2-021) 浙江省科技厅公益技术社会发展项目(2015C3325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1301996)
【分类号】:R563;R81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喻微;叶波;续力云;王兆宇;乐涵波;王善军;曹捍波;柴振达;陈志军;罗清泉;张永奎;;实性孤立性肺结节诊断模型的建立[J];中国肺癌杂志;2016年10期
2 张晓辉;陈成;曾辉;宁卫卫;张楠;黄建安;;孤立性肺结节恶性概率估算临床预测模型的建立[J];实用癌症杂志;2016年01期
3 潘峰;刘卓;袁飞;王俊;孙昆昆;杜湘珂;洪楠;;肺局限性磨玻璃结节的高分辨率CT征象与国际肺癌研究协会/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病理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年11期
4 张庆;徐爱晖;;242例肺部孤立性结节的性质及影像学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4年06期
5 王青乐;施裕新;张兴伟;冯峰;张志勇;;肺内孤立病灶的MSCT形态学误诊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年06期
6 陈楠,谢坪,付凯;空泡征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国华;周水梅;王静;;肿瘤标志物联合肺癌概率模型在肺部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7年04期
2 李金龙;潘骄平;;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与治疗[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7年06期
3 喻微;陈天翔;续力云;王兆宇;曹捍波;张永奎;;表现为磨玻璃结节的孤立性肺结节诊断模型的建立[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年06期
4 王波涛;刘刚;何蕾;李丽慧;陈志晔;;纹理特征分析在肺部磨玻璃结节随访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年06期
5 左玉强;冯平勇;孟庆春;田云霞;左晓玲;乔晓慧;;肺纯磨玻璃结节微浸润腺癌与浸润性腺癌的CT鉴别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7年04期
6 鄢英男;张素艳;于铁峰;赵红霞;刘荣华;;肺部局灶性磨玻璃结节MDCT 1mm薄层重建后的影像学表现[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7年02期
7 曾显荣;马捷;;与肺癌相关的肺内磨玻璃结节的研究进展[J];武警医学;2017年02期
8 任志国;李川;夏丽红;玄云鹏;矫文捷;;肺癌并不同肺叶单发小结节病灶的外科治疗[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7年01期
9 杨海;陈盈;李欣;郑海红;吴娟;王官良;樊树峰;谢继承;;CT值鉴别纯磨玻璃密度的肺原位腺癌与微浸润腺癌的价值[J];肿瘤学杂志;2017年02期
10 陈兆渤;金恩浩;李良;魏苑柔;岳琳坤;;320排CT双入口灌注扫描技术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血流动力学的评价价值[J];山东医药;2017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庆成;贾丙鑫;张建伟;陈学军;张风光;杨宏伟;;微浸润型肺腺癌的高分辨率CT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年07期
2 叶永青;赵祥玲;林承奎;罗楠;虞玉兰;韩军;武前枝;;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13年02期
3 庄军;巩箫音;;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周围型肿块的诊断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28期
4 宋勇;姚艳雯;;肺部小结节的诊断和治疗近况[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2年04期
5 魏雪梅;艾尼瓦尔.那斯肉拉;张云;杨晓红;;~(18)F-FDG PET/CT诊断肺部病变的误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2年08期
6 黄宇清;杨德松;刘彦国;刘军;王俊;;162例表现为孤立性肺结节的肺癌延误诊治的临床分析[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2年07期
7 周洪彬;邓宇;郑晓涛;陈淮;陈苓;朱巧洪;;孤立局灶型机化性肺炎的螺旋CT评价[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1年04期
8 强永乾;郭佑民;王秋萍;李雪;;基于Web平台孤立性肺结节影像计算机辅助诊断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3期
9 谢汝明;吕岩;周新华;周震;;肺内孤立结节周围病灶的HRCT特征[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年06期
10 杨德松;李运;刘军;姜冠潮;李剑锋;赵辉;杨帆;刘彦国;周足力;卜梁;王俊;;孤立性肺结节直径大小与临床及病理关系的初步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1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长红;动态增强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J];中原医刊;2004年22期
2 刘玉洪;孙磊;王明钊;沈毅;谢东;;孤立性肺结节106例诊治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37期
3 樊涛;潘历波;王莉君;赵学武;;多层螺旋CT引导下穿刺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J];现代肿瘤医学;2007年04期
4 鲁勇国;万志愉;;孤立性肺结节153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01期
5 李广斌;马海涛;赵军;倪斌;李畅;;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与外科治疗分析[J];海南医学;2010年21期
6 李麦福;;孤立性肺结节病变的多层螺旋CT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04期
7 刘永;陆武;宋长祥;经丰琴;;孤立性肺结节~(18)F-FDG SPECT显像的半定量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年03期
8 李晶;;胸部CT图像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快速分类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1年07期
9 邓守共;;孤立性肺结节的多层螺旋CT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20期
10 卢强;;孤立性肺结节48例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利平;常超;徐树明;;孤立性肺结节多层螺旋CT扫描方法研究[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彩云;;孤立性肺结节的螺旋CT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3 李慎江;肖湘生;刘士远;李理;张沉石;;64排螺旋CT评价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附9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4 李剑明;辛军;于树鹏;;~(18)F-FDG PET/C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5 沈巨信;;孤立性肺结节[A];2012年第三十四届浙江省呼吸系病学术年会暨华东地区第13届中青年呼吸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佘晖;方振剑;董芳;黄明朝;叶嘉;赖国祥;;年龄与孤立性肺结节病理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7 高剑波;肖慧娟;郭华;周志刚;张永高;;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研究[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肖慧娟;高剑波;郭华;周志刚;岳松伟;张永高;;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自力;;孤立性肺结节与血管关系的多层螺旋CT与病理对照研究[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佩玲;黎庶;王强;;动态增强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放射科博士 王亚蓉 殷茜 整理 朱立明;CT三联诊断有优势[N];健康报;2010年
2 ;多层螺旋CT与病理对照研究孤立性肺结节与支气管的关系[N];中国医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健;动态增强CT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2 张满;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预测模型的建立[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3 蒋南川;孤立性肺结节的多层螺旋CT后处理及动态增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张志刚;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诊断[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5 杨安荣;孤立性肺结节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6 关建中;64层CT在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应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7 杨玉海;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综合性影像诊断的ROC分析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谭业颖;~(18)F-FLT PET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9 杨春山;孤立性肺结节MR动态增强、血管生成及MR波谱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10 邢宁;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斌强;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多因素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2 柴彦军;能谱CT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孙凯;能谱CT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4 杨娟;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判别数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5 沈一梦;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及淋巴结转移的不良因素[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6 周翔飞;孤立性肺结节的三维可视及特征提取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7 马瑞良;基于PET-CT的孤立性肺结节诊断模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8 纪国华;基于PET-CT的孤立性肺结节分割及分类方法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9 马言博;基于PET/CT的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分类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10 杨建峰;基于混合成像的孤立性肺结节的检测[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545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2054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