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利用CT扫描和蝶窦新分类方法对国人蝶窦发育情况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9 07:32

  本文选题:蝶窦 + 体层摄影术 ; 参考:《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年05期


【摘要】:目的:根据最新的蝶窦分类方法对中国人的蝶窦进行分类研究,了解中国人的蝶窦发育状况。方法:收集100例成人蝶窦的CT检查资料,排除标准为CT显示有蝶窦病变、颅内肿瘤、颅面部解剖异常者。通过GE公司AW4.4图像后处理系统,利用MPR技术对原始图像进行x、y、z轴调整,得出标准对称的轴位、矢状位、冠状位重建图像。依最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结果:中国人的蝶窦气化程度似乎有"两极分化"趋势,即气化较差的如甲介型及鞍前型占10%,而气化良好者其气化程度远高于国外。蝶体型、外侧型、小翼型、前向型均未见,而斜坡型占26.66%,混合型占73.33%,中国人蝶窦的混合型比例更高。结论:蝶窦的不同气化程度对于各种经蝶手术操作会有重大影响,术前完善影像学检查,仔细对其进行分型,不仅有利于判断蝶窦的气化程度、分型,而且可以很好地明确蝶窦周围的重要血管、神经结构,甚至有助于判别其解剖标志,对于各种经蝶手术有极大帮助。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sphenoid sinus in Chinese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sphenoid sinus. Methods: Ct data of 100 adult patients with sphenoid sinus were collected. The exclusion criteria were CT findings of sphenoid sinus lesions, intracranial tumors and abnormal craniofacial anatomy. Through the image post-processing system of GE company AW4.4, the original image is adjusted by using MPR technology, and the standard symmetrical axial, sagittal and coronal reconstruction images are obtained. Classify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classification method. Results: the degree of sphenoid sinus gasification in Chinese people seems to be "polarized", that is, 10% of the cases with poor gasification, such as A type and presaddle type, have higher degree of gasification than those with good gasification. The sphenoid type, lateral type, small wing type and forward type were not found, while the clival type was 26.66 and the mixed type was 73.33. The proportion of mixed type in Chinese sphenoid sinu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hinese. Conclusion: different degree of vaporization of sphenoid sinus has great influence on various transsphenoidal operations. Improving imaging examination before operation and carefully classifying it are not only helpful to judge the degree of vaporization of sphenoid sinus, but also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sphenoid sinus. In addition, the important blood vessels and nerve structures around the sphenoid sinus can be well identified, and even the anatomical markers can be distinguished, which is of great help to all kinds of transsphenoidal operations.
【作者单位】: 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耳鼻咽喉科;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放射科;
【分类号】:R816.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翦;Sharatchandra Bidari;Albert Rhoton;;蝶窦外侧壁的显微解剖及其在扩大经蝶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09年03期

2 冯国栋;高志强;沈鹏;查洋;亓放;姜鸿;吕威;;经鼻内镜蝶鞍区手术蝶窦壁的应用解剖[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9年01期

3 赵振华;王启荣;刘树伟;韩飞;古林涛;李晓;陈志鹏;;蝶窦冠状位薄层断层解剖学研究[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0年02期

4 范静平,廖建春,吴建,陆书昌;内窥镜蝶窦及蝶鞍区手术应用解剖学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6年02期

5 刘斯润,黄力;蝶筛窦形态变异及其在Waters′和侧位片上投影(附250例CT、X线平片对照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0年10期

6 石海平;曾春;段佳;张施远;蒋永明;;内镜辅助下经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4年07期

7 刘卫平;伊西才;魏礼洲;阳昊;;内镜颅底外科[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勇,尹方明,瞿文军,李志超,林劲芝,蔡军;垂体腺瘤经蝶窦显微手术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年09期

2 胡文忠;段国庆;陈小兵;刘红林;;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手术并发症的防治[J];临床医学;2011年05期

3 蔡梅钦;胡冰;秦峰;凌聪;康庄;黄振超;何海勇;郭英;;CT仿真内镜对蝶窦三维解剖的显示及在垂体瘤经蝶窦手术的应用[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年10期

4 雷振,席焕久,王志铭;蝶窦影像解剖学研究进展[J];放射学实践;2003年06期

5 尹金淑;;鼻内镜径路对颅底病变的手术治疗[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年02期

6 张清平;陈建良;;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鼻蝶入路垂体肿瘤的手术治疗[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6年05期

7 陶超;胡卫星;;内镜经鼻腔入路治疗颅底中线区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0年03期

8 秀文,肖泉,叶劲,刘若平,钟书,庞刚,梁有明,蓝胜勇;经鼻蝶窦手术准确定位的探讨[J];广西医学;2005年10期

9 郭世莉;陈群;刘奠忠;;Kano模型对口腔肿瘤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的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10 景传博;刘继鹏;韩庆森;;CT检查在FESS术前计划制定中的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永新;经鼻神经内镜治疗前颅底病变的应用解剖研究及其临床应用[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2 韩占强;神经内窥镜经鼻蝶入路到达鞍区的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应用[D];苏州大学;2004年

3 尹剑;扩大经蝶窦手术入路相关颅底鞍周结构的显微解剖研究及生物塑化技术在标本制作中的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4 王守森;鞍区蛛网膜下池、相关结构及手术间隙的显微解剖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0年

5 秦军;经鼻蝶入路至鞍区、斜坡区的内镜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舒凯;神经内窥镜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冯国栋;鼻内镜蝶鞍、翼腭窝及相关区域手术解剖及外科技术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8 胡鹏;内镜下经鼻腔入路至颅颈交界区的应用解剖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9 高超;扩大经蝶入路显微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田喜光;扩大的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至斜坡及枕骨大孔腹侧区的应用解剖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超;内镜经鼻腔入路治疗颅底中线区病变的应用解剖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2 战祥新;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海绵窦解剖学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1年

3 王志潮;神经内窥镜下经鼻蝶入路蝶鞍区及侧脑室、三脑室的应用解剖[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4 胡典祥;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显微切除术的临床应用解剖[D];浙江大学;2006年

5 杨力;经鼻蝶手术入路相关结构的薄层断面解剖及三维可视化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6 肖峰;垂体腺瘤的外科综合治疗(附120例右侧单鼻孔入路垂体腺瘤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7 潘文勇;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245例疗效分析[D];青岛大学;2008年

8 钟大庆;蝶窦侧壁内镜手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9 薛亮;扩大经鼻入路处理海绵窦病变的显微解剖和虚拟解剖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10 董玉科;内镜下经鼻颅颈交界腹侧区手术的应用解剖[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波;周南开;;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J];重庆医学;2011年16期

2 胡文忠;段国庆;陈小兵;刘红林;;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手术并发症的防治[J];临床医学;2011年05期

3 刘莎,范尔钟,王振常,李颖,杨本涛,何利平,许永照,韩德民;蝶窦外侧壁相关结构断层解剖学研究[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4年02期

4 刘续磊;张蕴增;李瑞峰;王利锋;王学忠;;内镜辅助下经鼻蝶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94例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12期

5 范静平,吴建,廖建春,陆书昌;蝶筛窦外侧壁应用解剖[J];解剖学杂志;1997年02期

6 刘元清,黄辉;颅底内面部分骨性标志三维空间坐标的研究[J];解剖学杂志;1999年05期

7 刘希光;李爱民;李宁;夏咏本;王富元;孙维晔;马逵;;神经内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直视下切除垂体瘤[J];现代肿瘤医学;2010年02期

8 王继群,许庚,卜国铉;蝶窦外侧壁的应用解剖[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4年03期

9 赵昕,田其昌,兰宝森;副鼻窦CT对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5年02期

10 鲜军舫,田其昌,王振常,于冬,梁熙虹,兰宝森;鼻和副鼻窦解剖变异的CT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文妙,唐震;CT在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诊断中的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年10期

2 崔国强,张庆普;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CT表现[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1年01期

3 李鸿哲,刘绍玲,余明;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60例CT与临床分析[J];中国厂矿医学;2001年06期

4 刘鹏捷,魏福国,马素贞;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的颅脑CT改变38例[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5 莫瑞嘉;CT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与限度[J];中国医学工程;2004年03期

6 张填波,林顺发,黄晓晖,肖哲,陆四方;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CT及临床分析[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4年02期

7 赵素琴,李红梅;CT在诊断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中的作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4年19期

8 翁海霞,金玲湘;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J];临床肺科杂志;2005年02期

9 李晓辉,李晋,曹文钊,姜正全,唐贵超,陈希奎,廖林森;急性胰腺炎性假囊肿的CT动态描述[J];肝胆外科杂志;2005年03期

10 李文杰,林承光,陈立新;CT扫描/重建参数对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影像的影响[J];肿瘤学杂志;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伍晓六;雷益;夏军;刘品霓;陈静;;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CT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张润梅;吴文青;范建丽;;CT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定位精度中的重要性[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肖群敏;阳毅;叶水平;查机求;查小英;;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方法改进初探[A];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暨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王全华;;CT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A];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八届全国心胸影像学术大会暨河南省第十二次放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王升平;肖湘生;刘士远;李惠民;于红;;不同浓度的对比剂在64排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中的比较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6 刘建庭;;CT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检查的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7 边杰;杨笑宏;杨俊武;;CT下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的切吸量与疗效关系初探[A];第十二届全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术会议、第四届东北三省放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8 袁荣强;黄录茂;雍成明;杨代明;宣家龙;王方发;;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结合头颅CT的临床研究[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李同芬;巩若箴;吕京光;柳澄;;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脑CT表现(附13例分析)[A];庆祝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建所30周年学术论文专刊[C];2005年

10 周先勇;;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并发症难治性气胸新方法[A];2013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通讯员 左建辉 黄小红;娄底市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取得新突破[N];大众卫生报;2009年

2 北京世纪坛医院磁共振室主任 金延方;磁共振和CT不能互代[N];健康时报;2013年

3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主任 曾东林 整理 梁剑芳;口腔科CT有哪些特点[N];健康报;2010年

4 徐蕾莹;GE开展首例螺旋穿梭CT扫描[N];中国医药报;2006年

5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金栋;脑CT无异常 也有可能是脑卒中[N];健康报;2010年

6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许艾素;双源CT查心脏不超8分钟[N];健康时报;2008年

7 罗刚;皮肤CT助力皮肤病诊断[N];健康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范亚;基于高分辨率颅脑CT体数据的病变自动检出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侯志辉;冠状动脉CT对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随访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3 尹卫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低剂量及低对比剂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4 于静;能谱CT定量评估猪急性缺血—再灌注型MI[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5 聂佩;128层双源CT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4年

6 焦慧;双源CT在小儿气道成像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7 张兴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特征与无症状非糖尿病人群冠心病风险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亮;双源CT术前评估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口的对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2 方兵;鼻窦鼻腔区域中线破坏性疾病命名的沿革及其CT评价[D];浙江大学;2002年

3 王涛;输尿管解剖学观测及其盆段CT解剖学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4 曹南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CT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洪虹;CT中金属伪影的校正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6 王立峰;双能量CT对肾上腺转移瘤及原发腺瘤鉴别诊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7 张建中;CT故障的分析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李锋坦;CT扫描中管电压对辐射剂量和CT值及灌注结果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9 姬丽娟;宝石能谱CT在乏血供肾癌与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3年

10 骆毅斌;口腔CT控制系统的设计[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813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20813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0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