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躯干旋转力量及其与腰痛的关系探析

发布时间:2018-07-02 22:09

  本文选题:乒乓球运动员 + 躯干旋转力量 ; 参考:《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5年09期


【摘要】:目的:探讨乒乓球运动员躯干双侧旋转力量的差异及其与运动员腰痛的关系。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临床诊断,将16名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分为腰痛组和健康组,通过等速测力系统对两组运动员的躯干旋转力量(PT)、躯干双侧旋转力量比(正手侧/反手侧)进行测试。结果:角速度为60°/s时,健康组和腰痛组的躯干正反手侧最大旋转力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角速度为120°/s时,健康组的躯干正反手侧最大旋转力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腰痛组的躯干正反手侧最大旋转力量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角速度为60°/s和120°/s时,健康组与腰痛组之间躯干正反手侧最大旋转力矩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健康组的正手侧旋转/反手侧旋转力量比值大于腰痛组(P0.05)。结论: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存在躯干双侧旋转力量失衡现象,提示躯干旋转力量失衡过大可能是导致乒乓球运动员腰痛的原因之一。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lateral rotation strength and low back pain of table tennis players. Methods: 16 excellent male table tennis players were divided into low back pain group and healthy group by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clinical diagnosis. The torso rotation force (PT) and the torso bilateral rotation force ratio (forehand / backhand) were measured by the isokinetic force measurement system. Results: when the angular velocity was 60 掳/ 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healthy group and the low back pain group (P0.05), and at the angle velocity of 120 掳/ 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maximum rotation strength of the trunk forehand and the backhand in the healthy group (P0.05) and the maximal rotation strength of the trunk forehand and the backhand in the low back pain group (P0.01). When the angular velocity was 60 掳/ s and 120 掳/ 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healthy group and the lumbago group, but the ratio of the rotation force of the forehand to the backhand in the health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low back pain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imbalance of rotation force on both sides of the trunk of excellent male table tennis players may be one of the causes of low back pain of table tennis players.
【作者单位】: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北京体育大学;
【分类号】:R8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余加生;钱卫庆;尹宏;;腰骶段脊柱退变性疾病引起腰腿痛相关因素研究概况[J];海南医学;2015年12期

2 王未来;姚三巧;李玉珍;贾宁;张雪艳;李明艳;王忠旭;;拧螺丝作业力学负荷与肌电特征的相关性[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4年03期

3 任大江;李放;杜随勇;张志成;孙天胜;;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非特异性腰痛长期随访结果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年11期

4 柳旭洲;闵少雄;;腰痛的自然史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锆;不同类型身体活动的躯干肌群sEMG反应模式[D];浙江大学;2012年

2 赵星;腰椎节段稳定性对NLBP躯干肌群形态机能特性与协调模式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成钢,蔡森;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厉彦虎;李方祥;包大鹏;詹晖;周敬滨;王保国;李少武;尚学东;李国平;;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教练员57例颈椎MRI检查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3 孙国良;齐可心;;对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打法类型现状的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4 张乐伟;蒋航;尚学东;戈含笑;李国平;刘国梁;;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肩袖损伤康复训练个案报告[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1年08期

5 张乐伟;张恩铭;尚学东;徐杨;李国平;王安利;刘国梁;;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腕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调查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3年09期

6 答旦;方亨全;王仲琴;;乒乓球运动员比赛前后血糖分析[J];江苏医药;1979年12期

7 张家瑞;关俨;;乒乓球运动员上肢常见慢性损伤的按摩治疗[J];中国体育科技;1983年19期

8 王军;乒乓球运动员微细尺神经损伤一例报道[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2年01期

9 桑陌;;防御屏障在哪里?[J];父母必读;2003年08期

10 须晓东;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研;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於竞;;关于我国乒乓球运动员智力状况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2 周百之;张丽珠;沈爱如;;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某些心理机能的分析[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下)[C];1981年

3 钟霞;;不同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空间能力的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4 肖丹丹;苏丕仁;;乒乓球运动员正手弧圈球技术的三维力学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摘要)[C];2006年

5 李安民;张玉慧;;不同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判断发球旋转过程中神经机制的比较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6 熊志超;;乒乓球运动员以弱胜强案例心理分析[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赵军南;魏然;;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发抢段的技战术诊断[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张海辉;刘雅玲;;浅论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培养——从乒乓球运动员的文化及心理素养谈起[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9 赵世勇;喻晶;;我国优秀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10 张媛;苏丕仁;蔡学玲;;对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年龄特征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庆达;“拉弧圈球”女乒乓球运动员的原型[N];中国集邮报;2013年

2 黄满通;三大亮点[N];中国集邮报;2013年

3 通讯员 常宣;市政府表彰奖励王皓[N];长春日报;2008年

4 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 吴文科;自觉践行“人文奥运”的理念[N];光明日报;2008年

5 符信;混泳乒团夺金 粤将再立新功[N];南方日报;2008年

6 李春耕;省体育局:抓住“促”字出成果[N];山西日报;2005年

7 赵光军 本报记者 梁耀予;全市职工乒乓球赛昨日开幕[N];绵阳日报;2014年

8 记者 汤一原;十二届全运会北京团成立[N];北京日报;2013年

9 刘小明;欧洲选手为何惨败[N];人民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雷震宇;大庆体育刷新二十五年纪录[N];大庆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强;我国乒乓球运动员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2 李今亮;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判断的思维活动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3 徐立彬;乒乓球运动员对发球旋转知觉判断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4年

4 孙葆刚;我国优秀儿童乒乓球运动员专项体能水平现状与评价诊断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5 厉彦虎;乒乓球运动员颈椎病发病规律及其与运动特点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6 王丽岩;运动信息模式结构特征及中枢加工机制[D];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

7 李擎;乒乓球运动员平衡训练效果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广洲;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个性特质、临场应对和失败应对方式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姜鹏;我国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竞技年龄特征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魏,

本文编号:20910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20910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2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