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最佳ASIR联合能谱单能量成像对腹部增强及血管图像质量的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7 08:44

  本文选题:能谱CT + CT血管成像 ; 参考:《临床放射学杂志》2017年02期


【摘要】:目的探讨最佳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百分比联合最优单能量技术提高腹部图像质量,优化腹部血管显示。方法搜集临床腹部能谱CT检查的32例腹部疾病患者资料,应用能谱分析软件,采用70 ke V、55ke V分别联合0%、30%、50%、70%ASIR模式进行腹部动脉期及门静脉期重建,比较70 ke V联合不同ASIR百分比模式下动脉期及门静脉期肝实质噪声(LN)、胰腺噪声(PN),竖脊肌噪声(SMN)以及肝CNR(LCNR)、胰腺CNR(PCNR)、门静脉CNR(PV-CNR)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之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比较55 ke V联合不同ASIR百分比模式下动脉期及门静脉期腹部动脉血管、门静脉CNR等相关指标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70 ke V组不同ASIR比例中,LN、PN,SMN、LCNR及P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显示动脉期及静脉期不同ASIR组间比较,30%组伪影最低;诊断信心度方面30%最高;噪声方面70%最低,微小结构及病变显示方面各ASIR组间无统计学差异。55 ke V组间,除了动脉期LCNR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部各动脉血管CNR及PV-CNR,LN,SMN,PN,主观评分及门静脉期LCNR在不同ASIR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分方面以50%ASIR组最优(P0.05)。结论 70 ke V+30%ASIR及55ke V+50%ASIR分别成为优化腹部图像质量及血管成像的最优化组合。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ptimal 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ASIR) percentage combined with the optimal single energy technique to improve the abdominal image quality and optimize the abdominal vascular display. Methods the data of 32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diseases examined by clinical EDS CT were collected. The reconstruction of abdominal artery and portal vein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70ke V 55ke V combined with the model of 0 ~ 30 ~ 50 ~ (50) and 50 ~ (70) ASIR, respectively, in the abdominal arterial phase and portal vein phase.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epatic parenchymal noise (LN), pancreatic noise (PN), vertical spinal muscle noise (SMN), hepatic CNR (LCNR), pancreatic CNR (PCNR), portal vein CNR (PV-CNR) and subjective image quality score between 70 ke V and different ASIR percent models. At the same time, the relative indexes and subjective image quality scores of abdominal artery and portal vein CNR in 55 Kev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ASIR percentage models were compared by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Results in 70 ke V group,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NN PNN SMMNN LCNR and PCNR among different ASIR ratios (P0.05). Subjective image quality score showed that 30% group had the lowest artifact, 30% had the highest diagnostic confidence, 70% had the lowest noise,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ASIR group in microstructure and lesion display. In addition to the arterial phase of LCN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group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ubjective score and portal phase LCNR between different ASIR groups (P0.05); the subjective score in 50 ASIR group was the best (P0.05). Conclusion 70 ke V 30 and 55ke V 50 ASIR are the optimal combinations for optimizing abdominal image quality and vascular imaging, respectively.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CT/MRI诊断室;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医学影像科;
【基金】:2015年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15277740D) 2014年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项目(编号:ZD20140443) 2015年河北省政府资助临床医学优秀人才培养项目(编号:361007)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青年基金项目(编号:2015Q001)
【分类号】:R81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殷小平;刘笑非;黄桦;左紫薇;田笑;徐英进;;能谱CT最佳单能量技术优化腹腔干动脉成像质量的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年05期

2 成巧梅;吴青霞;孙亚平;孙明华;史大鹏;;宝石能谱CT在降低肾动脉成像对比剂浓度和用量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殷小平;左紫薇;徐英进;王佳宁;刘怀军;梁广路;;最佳ASIR联合能谱单能量成像对腹部增强及血管图像质量的优化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7年02期

2 焦志灵;王连渠;闫拥军;周青;王大勇;;宝石能谱CT在肾脏损伤诊疗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年07期

3 刘筱霜;周孟;肖艳;吕发金;;能谱CT单能量融合技术优化子宫动脉CTA图像质量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6年04期

4 马春玲;陈晓侠;雷雨欣;张喜荣;贾永军;田欣;田骞;;能谱单能量结合低剂量对比剂与常规CT增强扫描在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6年02期

5 廖海;邓德茂;陈文福;李家言;袁文昭;武莹莹;袁捷;陈加军;陈燕静;;能谱CT最佳单能量技术提高头颅CTA成像质量及潜在优化对比剂应用初探[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5年05期

6 田士峰;刘爱连;刘静红;陈安良;李烨;刘义军;;能谱CT低浓度对比剂最佳单能量成像显示胃肠道恶性肿瘤供血动脉的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年07期

7 佟梓滨;刘爱连;刘义军;田士峰;张龙敏;刘静红;浦仁旺;;低浓度对比剂单能量成像对提高肝静脉成像质量的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5年02期

8 安超群;;肝脏疾病的中医病机及能谱CT在肝脏增强中的应用价值[J];环球中医药;2014年S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董江宁;李乃玉;刘同柱;韦超;韦树华;高飞;;能谱CT最佳单能量技术优化腹部恶性肿瘤供血动脉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年07期

2 曹捍波;张铁英;;不同碘浓度对比剂在MSCT腹部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年02期

3 郁义星;林晓珠;陈克敏;柴维敏;胡曙东;汤榕彪;张静;曹立秀;饶艳莺;严福华;;CT能谱成像在鉴别肝癌和局灶性结节增生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年02期

4 林晓珠;田中功;福井利佳;徐学勤;町田治彦;上野惠子;陈克敏;严福华;;腹部CT能谱扫描与常规扫描射线剂量和图像噪声的对比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年02期

5 张瑞池;贾翠宇;李雪琴;赵大伟;;肝总动脉变异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年03期

6 谭四平;沈比先;陈丽兴;薛水培;楚二伟;刘康;汪春荣;罗玉娟;;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对比剂双能量肺灌注图像质量对比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年01期

7 唐磊;张晓鹏;孙应实;曹];齐丽萍;崔ng;汪宁;;64层CT增强扫描对胃癌患者胃供血动脉的显示[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玫;刘彬;;浅谈多排螺旋CT图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医疗设备;2008年08期

2 钟华;王滨;张雪梅;;影响脑血管造影图像质量因素的探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3 程传乐;;基于图像质量增强的大螺距重建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4年03期

4 李婧;张莹;;多层螺旋CT低剂量与图像质量相关性的研究[J];医疗装备;2009年05期

5 刘晓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控制[J];医疗卫生装备;2010年04期

6 王倩;冯世超;赵心明;胡满仓;马霄虹;郭宁;周纯武;;确定成人腹部CT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测量的最佳层面区域的比较性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3年06期

7 郭晋纲,赵铭,张红雨,田保国;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操作对图像质量的影响[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2年05期

8 杜玉秀;张伟;康少峰;;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控制[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倪启义;;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图像质量分析[J];现代医学;2008年04期

10 刘晓东;龚建平;朱江涛;王建玲;;成人腹部CT图像质量与体型参数相关性的探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齐丽萍;李英;唐磊;李艳玲;李晓婷;崔涌;孙应实;张晓鹏;;对同一组病人采用适应性统计迭代算法重建的胸部CT剂量降低及图像质量的评价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杨飞;苏剑波;戴景文;;人脸识别中的人脸图像质量快速评价[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张政;刘丰林;罗军;;简论一种工业CT图像质量的快速评价方法[A];2006年西南地区第九届NDT学术年会暨2006年全国射线检测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朱松豪;罗青青;胡娟娟;;基于相关性与图像质量的图像检索算法[A];第2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陈绍武;;印前图像质量的综合控制[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6 潘宁;李丹;曹霞;郑春梅;;提高超声图像质量的初探[A];第十二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饶德利;;儿童CT检查的质量控制探讨[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袁光华;;现代超声图像质量与高新技术[A];首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9 刘卫东;钟伟清;;影响DSA图像质量因素的临床应用探讨[A];庆祝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建所30周年学术论文专刊[C];2005年

10 吕发金;张丽娟;谢惠;蒋孝先;;同步与非同步扫描对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骏;单纯追求图像质量不可取[N];健康报;2007年

2 王骏;素面朝天看医生[N];大众卫生报;2001年

3 贺群;印刷品质量和印刷图像质量基本概念理解[N];中国包装报;2009年

4 刘 晖;跨越图像质量的鸿沟[N];计算机世界;2003年

5 马艳红;小型CR系统在国内首次“亮相”[N];中国医药报;2008年

6 郑州人民医院 王建坤;购置16层螺旋CT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N];中国医药报;2009年

7 ;Cell REGZA是电视演变方向[N];中国电子报;2009年

8 浙江 ZHANG L;数字电影[N];电脑报;2002年

9 李雪墨;亚洲首台宝石CT将“落户”香港养和医院[N];中国医药报;2008年

10 张楠;中置镜头易于散热[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芳;光学遥感成像误差建模与图像质量提升方法[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2 崔光茫;光学遥感图像质量提升及评价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3 高修峰;人脸图像质量评估标准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薛立勤;显示图像质量定量评价方法及质量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庞建新;图像质量客观评价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6 陈晓琳;基于视觉特征的图像质量评价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刘明娜;基于视觉系统和特征提取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王保云;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姚伟;基于偏微分方程及变分理论的图像质量改善算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孟远征;优化微型CT图像质量的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凤;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在上腹部不同扫描时期的应用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5年

2 赵君禄;迭代重建技术在肝脏CT平扫中的应用及最佳剂量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张雪雁;乳腺专用CT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定量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尹雪梅;ASIR条件下低X线剂量联合低浓度等渗对比剂在头颈CTA应用中的可行性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5 潘晓龙;双能量CT冠状动脉造影低剂量技术的临床应用[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6 康凯;基于结构信息的视频/图像质量客观评估算法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李玉;基于视觉信息保真度的图像质量评估的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刘莹;双源CT低kV扫描技术在肝脏增强中的应用研究[D];北华大学;2015年

9 潘丹;迭代模型重组设置对不同辐射剂量下肝脏增强CT图像质量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10 浦仁旺;自适应统计迭代在低剂量CT中的应用价值[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044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21044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f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