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有氧运动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7-29 09:56
【摘要】: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4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两组均按照2007年冠心病及慢性心衰指南使用规范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康复运动方案及运动处方。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治疗后)血浆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和抵抗素;治疗后根据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症候评分判定疗效,同时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NO、CGRP、ET、抵抗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NO、CGRP升高(P均0.05),ET、抵抗素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NO、CGRP高于对照组(P均0.05),ET、抵抗素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有氧运动能提高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疗效,纠正血浆NO、CGRP、ET和抵抗素代谢失衡,改善内皮细胞功能。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erobic exercise on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 Methods 124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62 cases in each group.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2007 guidelines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On this basi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ded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program and exercise prescription. The plasma nitric oxide (NO),)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 endothelin (ET) (CGRP),) and resistin (resistin)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12 weeks of treatment. Quality of life score was also performed. Results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lasma NOG CGR P P et and resist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mpared with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plasma NON-CGRP increased (P 0.05) and resistin decreased (P 0.05) in both groups, and plasma NON-CGRP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 0.05), resistin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aerobic exercise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curative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orrect the imbalance of plasma NON-CGRPNET and resistin metabolism, and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endothelial cells.
【作者单位】: 高唐县人民医院;
【分类号】:R8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沈玉芹;宋浩明;王乐民;;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氧运动康复[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8年03期

2 王磊;刘跃飞;;门诊心脏康复在我国的重要实践意义[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3年04期

3 李志宏;;运动训练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影响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一平;刘丽霞;韦立新;;运动干预对糖耐量减低患者血清抵抗素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2 刘一平;王志红;李建卫;李跃平;;不同运动对糖耐量减低者肱动脉内皮功能、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3 谢婧雯;刘晓燕;;Akt信号转导通路在心血管系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3年30期

4 安荣彩;;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1年10期

5 胡明鑫;;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与再住院率关系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年05期

6 唐巍;;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康复的护理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2年16期

7 刘自红;余友林;;ACTH对运动应激的反应与适应[J];考试周刊;2007年13期

8 潘月顺;郭力;李_g;仇琪;;芪参颗粒联合运动疗法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10期

9 王桂美;徐莉萍;陆纪德;施小燕;周薇;邬培英;;心脏康复运动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相关因素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4年03期

10 叶常英;杨丽娟;马力;;运动康复训练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宋淑珍;田亚平;郭广宏;邓运龙;张海忠;何凯;;运动应激条件下细胞因子的反应:大运动量集训对军事五项运动员血清12项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2 关月;YIN Ying;ZHU Yan-rong;GUO Chao;WEI Guo;DUAN Jia-lin;WANG Yan-hua;ZHOU Dan;QUAN Wei;WENG Yan;奚苗苗;文爱东;;Dissection of Mechanism of a Chinese Medicinal Formula, Danhong Injection Therapy for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Vivo and in Vitro[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一平;运动对中年糖耐量减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唐晖;不同肌糖原含量影响运动诱导大鼠肌源性IL-6基因表达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3 黄文聪;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力量训练阶段生理生化指标的评价及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4 孙中婵;NDRG2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Akt所介导的胰岛素保护效应中的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5 沈思思;多支血管病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3年

6 陈克克;小檗碱通过激活AMPK及PI3K/Akt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7 赖少伟(Lai Siu Wai);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运动养生的现况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8 胡亮;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在缺血后适应减轻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D];南京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凤娟;实验性心肌损伤大鼠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变化的比较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吕慧玲;不同形式游泳运动后大鼠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区c-fos的表达[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张学林;热休克蛋白72(Hsp72)作为过度训练监测指标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郭广宏;应用生物芯片技术对不同人群血清细胞因子临床意义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5 黄彩华;运动对肥胖绝经妇女血清脂联素、瘦素水平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媛;长期大强度运动和慢性心理应激对免疫机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曾志刚;长期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大鼠下丘脑弓状核某些神经递质表达的应答性与适应性变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庞立杰;大鼠过度训练后血清cTnI、CK-MB和TNF-α的变化及复方丹参的干预效应[D];山西大学;2007年

9 王迎春;不同游泳运动大鼠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弓状核内c-fos基因的表达[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10 郭远盘;8周有氧运动对大鼠左心室肌蛋白质组差异表达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益铭;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00年05期

2 冯燕,张科林;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心脏杂志;2000年05期

3 赵世峰,沈洪,计达;生长激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0年05期

4 张赛丹,廖旺,李慧颖;从库恩的科学进步模式看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变化[J];疾病控制杂志;2004年01期

5 田芳英;慢性心力衰竭及自我护理[J];护理研究;2004年05期

6 李黔云,余群;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60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年02期

7 陈世德,陶新智,伍伟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内皮功能和纤溶功能的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4年04期

8 陈世德,陶新智,伍伟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荟萃;2004年13期

9 李敏;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4年S1期

10 马晓静,张兴华,邵建华,朱兴雷,唐元升,许法运;慢性心力衰竭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细胞因子释放部位的对比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美齐;罗秀英;孙仁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干预效果观察[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蒋凤荣;;实验性慢性心力衰竭中氧化相关基因及信号分子的观察[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3 贺桦;许顶立;刘彦波;屠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4 刘晓方;杨震;;细胞因子网络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变化及其意义[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5 凌锋;沈法荣;黄抒伟;俞蔚;陈建明;王志军;陈旭娇;;慢性心力衰竭综合治疗的临床观察[A];2004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李艳;于卫刚;兰丽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分析[A];第四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7 于浩;;一氧化氮与血管紧张素Ⅱ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变化及相互关系[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8 温霞;赵兴胜;徐峰;付二团;贺文帅;苏布道;马之嘉;;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病因、治疗和预后变化[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9 唐艳红;包明威;杨波;张艳;张炳山;周青;陈金玲;黄从新;;抗心肌纤维化治疗家兔慢性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康晓凤;张健;吕蓉;李峥;;慢性心力衰竭自我管理:概念分析与现象学描述[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春生;治慢性心力衰竭方[N];民族医药报;2003年

2 朱荻;倍他乐克安全有效[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3 莎吉丹·斯拉木 热比亚·阿不里米提;维吾尔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26例疗效报告[N];民族医药报;2007年

4 胡大一;慢性心衰的干预基地应建在社区[N];健康报;2004年

5 ;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6 周宁人;提高慢性心衰患者存活率[N];大众卫生报;2007年

7 李军;急性心力衰竭与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鉴别[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8 湖南省汉寿县人民医院 彭锋;对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调查与分析[N];中国医药报;2009年

9 夏洪平 张步升 张楠;抗凝治疗使早期心衰患者受益[N];健康报;2005年

10 刘彦兵;慢性心力衰竭有合并症者的药物治疗[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丽娜;慢性心力衰竭尿液蛋白标记物的筛选、鉴定及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2 朱秋玲;基于复杂网络技术的慢性心力衰竭证治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杜智勇;代谢组学方法评价慢性心力衰竭代谢重构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4 吴晓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细胞动员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姚耿圳;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构建与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刘尊齐;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伊t,

本文编号:21523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21523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2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