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腰椎骨质密度与年龄、性别、体质参数及腹部脂肪的相关性

发布时间:2018-12-26 20:03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骨质密度(BMD)与年龄、性别、体质参数及腹部皮下脂肪(SAT)、内脏脂肪(VAT)的关系。方法纳入健康志愿者或慢性腰腿痛患者111人(男56人,女55人),测量受检者身高、体质量及腰围,计算体质指数(BMI);采用定量CT(QCT)行腹部扫描,测量L3的BMD及相应层面腹部SAT与VAT含量。将男性与女性分别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分别比较3组间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BMI、腰围、SAT和VAT的差异,对BMD与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组男性间除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身高、体质量、BMI、腰围、SAT及VA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BMD与年龄呈负相关(r=-0.680,P0.05)。3组女性年龄、腰围及VA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身高、体质量、BMI、SA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女性BMD与年龄、腰围、VAT均呈负相关(r=-0.849、-0.412、-0.501,P均0.05)。结论男、女性腰椎BMD与年龄均呈明显负相关,与身高、体质量、BMI无明显相关性;男性腰椎BMD与腰围、SAT与VAT均无明显相关性,但女性腰椎BMD与腰围及VAT关系密切。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umbar bone density (BMD) and age, sex, physique parameters and (VAT) of (SAT), visceral fat in abdominal subcutaneous fat. Methods A total of 111 healthy volunteers 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low back leg pain (56 males and 55 females) were enrolled. Height, body mass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were measured. Body mass index (BMI);) was calculated. The BMD of L 3 and the contents of SAT and VAT in abdomen were measured by quantitative CT (QCT). Male and female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osteoporosis group, osteopenia group and normal bone mass group. The differences of age, sex, height, body mass, BMI, waist circumference, SAT and VAT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three group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BMD and the indexes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eight, body weight, BMI, waist circumference, SAT and VAT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except age (P0.05).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ale BMD and age (r = -0.680).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ge, waist circumference and VAT among the three groups (P 0.05),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eight, body weight and BMI,SAT among the three groups (P 0.05).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BMD and age, waist circumference and VAT (r = 0.849). Conclusion Lumbar BMD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ge, but not with height, body weight and BMI, while lumbar BMD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waist circumference, SAT and VAT, but female lumbar BMD was closely related with waist circumference and VAT.
【作者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影像科;
【分类号】:R580;R81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彭幼玲;陈党生;郭洁珍;;年龄、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对中老年女性骨密度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影;于涛;林伟;邬恒夫;;地铁工作人员骨密度测定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1年07期

2 钟毓瑜;项会蓉;田有逢;尹少燕;;身高、体重、体质指数及体表面积对女性骨密度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1年12期

3 王秋萍;于远洋;夏维波;;绝经后妇女代谢综合征对骨密度的影响[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09年02期

4 朱国英;陈晓;李敏;施燕;高林峰;顾淑珠;;前臂骨骨密度测定诊断骨质疏松标准的研究[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0年04期

5 游志清;万勇;金小岚;程莹;郎红梅;郭蔚;邢军;艾智华;付静;;健康成年男性身体成分对骨密度的影响[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年02期

6 Francisco J.A.de Paula;Clifford J.Rosen;;Bone Remodeling and Energy Metabolism:New Perspectives[J];Bone Research;2013年01期

7 孔令懿;马毅民;王倩倩;钱占华;刘桐希;王玲;苏永彬;程晓光;;定量CT测量髋关节骨密度的重复性与DXA测量的一致性[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3年04期

8 陈慧莹;袁慧书;;磁共振脂肪定量技术在骨骼疾病中的应用与展望[J];磁共振成像;2014年02期

9 朱俊;晏莲英;刘翔;;马鞍山地区体检人群的骨密度调查[J];安徽医药;2014年08期

10 王金泉;王肖燕;臧长江;刘武军;彭华刚;王琦;岳晓帆;姚刚;;不同日龄阿勒泰大尾羊脂肪组织形态学及血脂指标的比较[J];中国畜牧兽医;2014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金朋;DXA在评估HIV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患者体成分变化中的应用价值[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2 傅晓华;女性骨质健康的流行病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邓静;钙摄入、体力活动与围绝经期骨丢失关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刘媛;microRNA-34c在调控成骨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李秋玲;重组人乳铁蛋白奶粉对仔猪免疫应答和骨形成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6 吕林蔚;股骨近端结构形态对其强度影响的生物力学数值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安纲;数字化技术应用于颅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治疗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8 马万山;转录因子Twist1在肥胖症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9 赵圆;环境与遗传作用对新疆汉、维育龄女性峰值骨密度影响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10 杜婷婷;腹部脂肪沉积与糖尿病及体重正常但有肥胖相关性代谢因素异常表型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熙;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2 陆菡;美国白人,黑人和中国人脂肪含量及脂肪分布的不同对骨代谢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3 王广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肌力、脂肪含量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董洁琼;运动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OPG、RANKL表达的影响[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5 栗平;呼和浩特地区中老年人群腰椎骨密度分析及骨质疏松患病率调查[D];内蒙古医学院;2011年

6 周福亭;中国北方人下颌骨骨密度的测量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7 桂继琮;牛奶和钙强化豆浆对上海市绝经后妇女骨代谢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9年

8 李建伟;绝经后女性体成分与年龄和绝经的关系及其对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9 叶颖异;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结缔组织病患者骨质疏松的监测与防治[D];浙江大学;2012年

10 钱明;明胶海绵颗粒降低丙烯酸骨水泥Ⅲ在椎体松质骨内渗透性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桂芝;乔俊华;梁萍;刘纯岩;;CT定量测量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及其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6期

2 黄干,廖二元,伍贤平,邓小戈;体质指数对女性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的影响[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3 曾绍凡;吴艳;王毅;杨刚毅;李仁哲;朱晓荣;谭兴容;李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5期

4 周强;刘炳炜;干正琦;王宏智;俞歌;;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健;别让骨质疏松症走近你[J];农家参谋;2001年10期

2 杨先碧;振动可以治疗骨质疏松[J];发明与革新;2002年03期

3 黄燕兴,黄新芳;从94800例住院患者分析骨质疏松症诊断的滞后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21期

4 刘培成;新疆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2002年工作总结[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年01期

5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成员[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年01期

6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名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年01期

7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企业委员名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年01期

8 常静;骨质疏松:涉及多学科的公众健康问题[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3年18期

9 王杰;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J];生物磁学;2004年02期

10 ;研究发现洋葱成分有助缓解骨质疏松症[J];食品科学;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伟民;阎华;朱东;赵双龙;;不同运动方式对骨质疏松影响的模拟研究[A];2008年全国生物流变学与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石印玉;詹红生;;骨质疏松症诊断疗效标准[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薛俊玲;孙海岚;蒋宝泉;陈婷;杨剑;何秀梅;唐蓉;刘洁;;重庆市某中小学教师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及其与营养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12届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4 陈锦平;;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鉴别[A];2009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杨迪生;;癌症治疗相关骨质疏松的诊治[A];2009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高海青;;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A];第三届泰山微量元素高级论坛汇编[C];2009年

7 郑少雄;;骨质疏松症诊治及钙剂的临床应用[A];第三届泰山微量元素高级论坛汇编[C];2009年

8 李梅;;雷奈酸锶(Strontium Ranelate)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A];2009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症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陈德才;;抗吸收骨质疏松药物进展[A];2009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症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周滨;;论脊椎骨质疏松症[A];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忠厚;应在基层建立骨质疏松中心[N];健康报;2004年

2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防治中心 章振林(博士) 核医学科 马寄晓(教授);骨质疏松误区解析[N];家庭医生报;2003年

3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副主任医师 王言贵;怎样能知道患了骨质疏松症[N];家庭医生报;2004年

4 特约撰稿 林斯其 特约专家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著名内分泌专家、博士生导师 廖二元 教授;骨质疏松与补钙[N];家庭医生报;2004年

5 吉步坤;轻松跳跃预防骨质疏松[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6 容小翔;身痛不止骨质疏松症作崇[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7 沈浩 张文荣 唐步顺 王先华 东诚 曹霞 王伟;冬季 警惕骨质疏松引发骨折[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8 市四院 齐新生;骨质疏松症的防治[N];无锡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吴佶谊;绝经后妇女易骨质疏松[N];信息时报;2003年

10 朱国旺;防治骨质疏松我们共同的责任[N];中国医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颖;骨质疏松症中骨骼肌线粒体的功能变化及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李曦;骨质疏松症相关表型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宗民;各向异性骨再造理论模型及骨质疏松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洪秀梅;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的遗传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朱东;骨质疏松的过程模拟及高频低载振动对抗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李秋军;骨质疏松脊椎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临床应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7 刘世森;Chitosan/PB-MSCs可注射组织工程骨用于骨质疏松种植修复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8 厉孟;新型多孔自固化人工骨治疗骨质疏松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9 于娜;骨质疏松评价指标—股骨颈压缩强度指数与人类遗传学相互关系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10 郭燕;骨质疏松症及其相关性状易感基因定位的系统遗传学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畅征;低强度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2 张X;骨质疏松兔模型的建立与体外冲击波在骨质疏松局部治疗中的可行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3 赵妍;定量CT测定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张睿;持续与间歇1-7天振动对抗悬吊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徐赫男;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赵德来;健骨灵加减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7 杨林;带有时间历程的松质骨骨质疏松过程的模拟[D];吉林大学;2006年

8 黄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9 雷巍;骨质疏松的模型计算及其光测软件的实现[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谭锐泉;骨质疏松症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926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23926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1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