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运动性疲劳的中医生理整体观

发布时间:2019-01-28 11:36
【摘要】:正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单味药和中药复方干预运动性疲劳的实践和实验研究结果均显示中医药既可延缓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也可加速运动性疲劳的消除[1]。但这些研究中所用的中医药干预手段不能充分地体现中医学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特点,研究设计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盲目性[2]。所以,如何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提高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效果,一直是研究者关注和思考的
[Abstract]:In recent half a century, Chinese medicine anti-exercise fatigue has been widely and deeply studied. The practice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intervention of single medicine and compound Chinese medicine in exercise fatigue showed that Chinese medicine could not only delay the emergence of exercise fatigue but also accelerate the elimination of exercise fatigue. However, the Chinese medicine intervention means used in these studies can not fully reflect the holistic view of TCM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and the research and design have certain one-sidedness and blindness [2]. Therefore,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anti-exercise fatigu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has always been the concern and thinking of researchers.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基金】:山西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72026)
【分类号】:R8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景利;;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及中医调节机制[J];辽宁体育科技;2005年06期

2 朱华亮;林海滨;;从肝论治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10期

3 邹志俊,张峰华;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2004年03期

4 鞠宝兆;运动性疲劳的中医药调节机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韩勇;;运动性疲劳与中医药研究之反思[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6 冯炜权;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3年03期

7 张世明,叶锐彬,虞亚明,马建,刘波,梁翼,沈海,秦雪飞,王小勇;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和诊断标准的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年01期

8 王丛笑;周军;;对中药抗运动性疲劳研究中动物模型的一些思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年03期

9 张彩;曹海涛;;四君子汤抗小鼠运动性疲劳拆方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年05期

10 周建辉;李玲;欧阳静萍;;桂枝四逆散对小鼠耐缺氧能力和抗疲劳作用实验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柏友萍;;中西医结合:再论运动疲劳机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2 李永峰;;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何珂峻;论中医针灸理论在运动按摩中的指导意义[J];按摩与导引;2005年04期

4 张子彦;赵爱泉;;中医药对运动性疲劳恢复作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5 冯炜权;运动生物化学的回顾和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6 卢向阳;乔玉成;张红娟;;补充三宝胶囊对大运动量训练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与运动能力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贾天奇;常立云;宋佳霖;洪文学;樊凤杰;;中医艾灸疗法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8 李连荣;沈坚;侯博文;;谈中医学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J];搏击(体育论坛);2011年09期

9 郭中钰,李峰,计国义,祝世功,杜葵琴,宗瑞义;抗疲劳Ⅰ号口服液抗疲劳抗缺氧作用研究[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10 李伟;葛雪珍;;中医疗法抗运动性疲劳研究现状[J];成功(教育);2011年2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虹霖;“百会透太阳”对运动性疲劳大鼠下丘脑5-羟色胺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王佳;人参多糖抗疲劳和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春燕;运动疲劳对小鼠海马GDNF、GFRα-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及益气养血补肾方的调节作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窦学俊;怒致病条件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王启荣;游泳训练及益气补肾中药对睾酮合成的几种影响因素的作用和机理初探[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6 衣雪洁;健脾补糖对过度训练脾虚大鼠骨骼肌GLUT4和相关信号转导的影响[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李靖;放松音乐对有氧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及对大鼠纹状体及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龚波;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4年

9 郑弘溶;中药干预对运动训练大鼠红细胞代谢、骨骼肌代谢酶基因表达及组织形态学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10 黄鑫;温肝阳滋肾阴时相组合改善运动性疲劳的理论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修兵;疲劳引发小鼠的机体激联效应导致细胞器质性改变的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0年

2 杨霞;益气养阴方和益气补肾方的药理作用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董孝龙;四川中医骨伤科主要学术流派研究(推拿手法辩证施治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邬卓文;艾灸对运动性疲劳大鼠行为学及血清IL-1β、IL-6、TNF-α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肖立宁;某部新兵疲劳调查及氨基酸维生素对军事作业疲劳的预防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6 倪震;高住低训对大鼠骨骼肌3-甲基组氨酸和血清皮质酮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赖秋媛;针灸调神法改善运动性疲劳应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张海岛;腓肠肌运动疲劳肌声谱特征及有限元模态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晓雷;音乐电针对慢性运动疲劳大鼠乳酸、超氧化歧化酶、丙二醛的影响[D];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2011年

10 李梦堂;浮刺法对股四头肌运动性疲劳表面肌电信号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勇;张劲军;叶天申;;运动性疲劳的中医机理探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2 田野,高铁群;大鼠运动性疲劳模型的建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3 乔玉成;关于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立法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4 李俊平;徐玉明;王瑞元;;常用动物运动模型的方式与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5 韩雨梅,邸慧君;动物实验在抗疲劳中药研究中的应用现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郭晓萌;调肝法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学报;2004年09期

7 岳丽军;姜丽红;;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概况[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8 赵福临;刘瑞学;徐美华;;乳酸和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监测长跑运动员体能消耗和肌肉损伤[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9 马作峰;张六通;姜瑞雪;王平;;论疲劳源于肝脏[J];广西中医药;2008年01期

10 卢健,陈彩珍,许永刚,赖荣兴;小鼠运动方式——转笼的制作与应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灏,高顺生;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郭晓兵;运动性疲劳消除的有效措施及机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0年S1期

3 郭立平;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4 何少钧;运动性疲劳的生化机制与恢复过程[J];现代康复;2001年15期

5 初永和;运动性疲劳及消除[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03期

6 周国璋;运动性疲劳的预防与恢复[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09期

7 叶锐彬,张世明,马建,虞亚明;中医与自认劳累分级表在运动性疲劳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19期

8 赵?民;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现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9 卢升虎;赵波;;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现状[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李丽艳,路新国,朱晓平;运动性疲劳与药膳治疗[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巩沅鑫;贾丹兵;李乃民;唐立明;李春杰;刘珊;;运动性疲劳的病因探析与诊断研究[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许兴涛;刘文;杨建宇;王三好;于峥;;消除运动性疲劳常用中药的研究回顾[A];第三届中和亚健康论坛暨2009·亚健康产业展览会论文集[C];2009年

3 黄丽英;;线粒体自由基与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探讨[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4 赵政;;砭石治疗运动性疲劳机理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砭石疗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季宇彬;李佳欢;汲晨锋;;运动性疲劳与钙调节机制[A];2008第十一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石红;;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诊断标准与恢复方法[A];2011年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靖;杨菲菲;陈熹微;王露寒;;运动中音乐刺激对有氧运动性疲劳的影响[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马来虎;;谈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消除[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9 丁俊华;;冰雪项目优秀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和诊断标准的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10 江志全;李天立;李长顺;梅志亮;;射箭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恢复与防治[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季洪光;要让运动性疲劳不再[N];科技日报;2005年

2 林峰;用中医整体观研究运动性疲劳及恢复方法[N];科技日报;2005年

3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李开刚;怎样消除运动性疲劳[N];中国医药报;2001年

4 朱寒雨;运动性疲劳如何除[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5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李开刚;怎样消除运动性疲劳[N];中国体育报;2001年

6 ;中医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研究展望[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7 丰城市新城中心学校 丁伟志;改善代谢消除运动性疲劳[N];宜春日报;2007年

8 蓝天;怎样消除运动后疲劳[N];大众卫生报;2006年

9 柴海强;阿胶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作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10 常州市新桥中学 刘猛;高三体育专业集训策略研究[N];江苏教育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友樾;不同耳穴防治运动性疲劳的对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李晓琳;减味无比山药丸结合导引术消除运动性疲劳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徐传香;脊髓5-HT系统在运动性疲劳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4 汶希;广东凉茶及针刺穴位对运动性疲劳大鼠影响的实验研究以及机制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李靖;放松音乐对有氧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及对大鼠纹状体及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张蓉;运动性疲劳所致学习记忆能力改变的证候特点及分子生物学机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黄鑫;温肝阳滋肾阴时相组合改善运动性疲劳的理论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年

8 包大鹏;运动性疲劳脑功能变化的fMRI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9 郭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大鼠运动性疲劳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孙立娟;线粒体营养素对运动性疲劳的预防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由昕;电针对运动性疲劳大鼠中枢强啡肽-A水平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2 潘海霞;成都市高校体育舞蹈训练的运动性疲劳现状与防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钧;基于主观感觉疲劳量表和心率变异性相结合的运动性疲劳监测[D];武汉体育学院;2015年

4 凌家杰;运动性疲劳中医因机证治的理论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3年

5 李梦堂;浮刺法对股四头肌运动性疲劳表面肌电信号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迟淑勋;生物反馈技术在运动性疲劳监控中的应用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4年

7 吕超;综合疗法对中长跑运动员赛前运动性疲劳恢复的功效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高永红;运动性疲劳与肝肾相关的理论与实验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2年

9 杨晓辉;冰水浴与螺旋振动按摩消除中长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功效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10 马小奔;中药“祛疲宝”泡脚与足底按摩消除运动性疲劳功效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170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24170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8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