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载荷条件下腰椎多体动力学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ternal force changes of lumbar vertebrae under typical flight load by using multi-body dynamics method, an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mechanical injury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during flight. Methods based on the multi-body dynamic model of lumbar muscle-bone system, the mechanical changes caused by flight load wer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stress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the contact force of facet joint and the internal force of muscle and ligament. the time-varying overload corresponding to three typical working conditions was applied to plane flight, maneuvering flight and hovering flight,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change of flight overload caused the relative slip between vertebrae and the contact force between lumbar disc shear load and joint, which led to the instability of muscle internal force. Conclusion the method of multibody dynamics can reproduce the internal force chang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The vertebral body is mainly balanced by sliding on the curved surface of facet joint and intervertebral disc. The shear deformation of lumbar disc is an important factor causing lumbar instability. Compared with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multi-body dynamic model can directly refl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passive elements and active elements of lumbar vertebrae,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data support for explaining the mechanism of fatigue injury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during flight.
【作者单位】: 空军总医院全军中西医结合正骨治疗中心;清华大学;望京医院;
【基金】:首都临床特色推广项目(z121107001012078) 全军后勤科研“十二五”重点课题(BKJ13J004)
【分类号】:R8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R L Huston,郑建民;多体动力学——模拟和分析方法[J];力学进展;1992年03期
2 黄健;卜继玲;傅茂海;李笑;;基于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法的转向架疲劳仿真[J];内燃机车;2009年11期
3 邵成勋,张嘉钟,王飞,朱庆瑞;多体链的动力学方程[J];航空学报;1988年11期
4 冯志勇;;具有移动铰约束的弹性多体动力学方程[J];内蒙古工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5 刘又午,张大钧;多体动力学及其在机床中的应用(二)[J];机床;1991年01期
6 刘又午,张大钧;多体动力学及其在机床中的应用(四)[J];机床;1991年03期
7 刘又午,张大钧;多体动力学及其在机床中的应用(五)[J];机床;1991年04期
8 R.L.修斯顿;刘又午;;人体的频率响应—多体动力学和傅利叶分析的应用[J];振动与冲击;1986年02期
9 杨志军;冯文贤;陈新;;非线性索单元等效多体动力学模型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1年03期
10 黄蓓;王浩;王帅;张博孜;;薄片状体沉降过程中的多体干扰流场特性[J];弹道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文辉;张利国;;多体动力学软件的发展趋势与展望[A];探索 创新 交流(第4集)——第四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10年
2 李勇;吴宏鑫;;挠性多体航天器快速大角度机动的建模与控制[A];1996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6年
3 缪建成;朱平;;多柔体系统响应计算的子循环计算方法研究[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4 李盾;何跃龙;纪楚群;;多体分离数值模拟研究与应用[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刘暾;;多体动力学及其在航天技术中的应用[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6 杨益农;贾区耀;;多体分离抛撒初条件与分离特征参数[A];全国低跨超声速空气动力学文集(第二卷)[C];2003年
7 王淑一;曾海波;王典军;;基于商用软件的一类多体航天器的建模与仿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8 马玉臣;;利用多体微扰理论研究材料的激发态[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金伟新;肖田元;;多层多视多体建模方法研究[A];'2003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史平安;郁向东;;多体结构热弹性耦合问题的有限元法[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8)[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桂运安;中科大首次实验实现压缩量子模拟[N];安徽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孙宏丽;机械系统刚—柔—液耦合多体动力学递推建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2 王永慧;板带钢缺陷图像的多体分类模型及识别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3 王巍;有相对运动的多体分离过程非定常数值算法研究及实验验证[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王構;面向CAD设计模型的计算多体动力学虚拟原型[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沈振兴;基于绝对坐标的大型空间多体结构热致振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6 张国庆;柔性多体系统建模与控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鸣飞;一种具有可变系统的汽油机动力学仿真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2 李博;激光操纵两成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跃迁和纠缠[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3 周虹;高速列车多体动力学参数提取与模型转换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齐培正;基于图论的多体动力学仿真[D];吉林大学;2006年
5 曹红恩;量子信息论中多体纠缠态的局域分辨与施密特分解[D];清华大学;2005年
6 张云波;多体动力学接触与碰撞建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张志勇;多体发射系统中变结构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8 王伟;多体动力学仿真优化集成及其文档生成技术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9 陆毓颖;柔性多体正逆混合问题仿真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黎瑶波;基于Modelica的柔性多体系统建模与仿真[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197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2519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