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损伤及伤后训练对骨腱结合部VEGF、bFGF表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11-08 17:51
【摘要】:髌骨-髌腱结合部损伤是一种股四头肌腱、髌腱及伸膝腱膜在髌骨附着处的慢性损伤。发病多由于长期专项训练负荷过大所致,常见于足篮排球运动员以及跳跃专项运动员。本实验观察伤后训练对骨腱结合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并结合组织形态学及其它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以评价局部损伤程度,进而描述髌腱骨腱结合部损伤的病理变化特点,对于及早诊断、治疗该类损伤,提高运动成绩有很大意义。 研究对象及方法:本实验将14只雌性新西兰火白兔随机筛选分为针刺加循环载荷组(NL组,n=7)、单纯针刺组(ND组,n=7)、空白对照组(CON组,n=7),其中NL组与ND组分别为同一只动物的左、右侧后肢。ND组即在兔右侧后肢髌骨下缘髌腱附丽处人为针刺损伤;NL组造模方法为:兔左侧后肢针刺处理后进行循环载荷刺激,调节电刺激强度使得每次收缩获得的兔伸膝力相当于其30%最火伸膝力,共累积刺激24小时。训练四周后处死动物,取材,脱钙,常规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切片。采取HE法、Safranin O法、VFGF、 bFGF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观察髌骨骨腱结合部的组织学变化,并对显微镜下所采集图像进行测量和分析。 结果与分析:训练4周末时,与CON组相比,NL组与ND组标本的肌腱纤维排列紊乱,交联融合;肌腱细胞核变圆深染,成串排列或相互聚集;潮线出现“涨潮”现象,模糊甚至消失;纤维软骨区可见软骨岛出现,证明造模成功。同时,肌腱细胞密度及纤维软骨厚度呈有统计学意义的增加;NL组骨腱结合部粘多糖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大于ND组及CON组,但ND组与CON组未见显著性差异。造模后,NL组与ND组骨腱结合部VEGF、bFG(?)表达量均增加,与CON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且NL组的bFGF表达量大于ND组。 结论:①通过一次针刺导致的损伤在第4周未能愈合,提示骨腱结合部损伤愈合的困难性。②针刺损伤后的低强度载荷运动没行对损伤愈合过程产生明显促进或者抑制作用。③针刺损伤及伤后训练均会造成骨腱结合部VEGF、bFG(?)表达量增加,说明损伤4周时,组织修复尚在进行,米恢复至损伤前水平。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80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春忻;;bFGF、FGFR1和FGFR2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和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年08期

2 李竹英;王晶波;初云海;;通腑汤对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bFGF的影响[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年11期

3 陈大芳;易凤琼;吕碧琼;;孵育鸡蛋膜对深Ⅱ度烧伤创面bFGF、EGF表达的影响及意义[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4 何伟星;叶伟成;李洪胜;王远东;王金龙;陈贵全;杨嵘皓;;VEGF、bFGF与血管内皮抑素在NSCLC治疗中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年13期

5 王春渤;马世伟;张志宇;李奇;辛畅泰;;bFGF复合降解膜促进腱内部再生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6 郝伟;姜明;周东生;王新;刘洪智;周路纲;孙煜杰;;rhBMP-2、bFGF双基因共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nHA/RHLC/PLA支架及其体内外成骨分化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年13期

7 郭少贤;刘永惠;常靖;夏欣欣;王瑞;华莎;;麝香酮干预血瘀证乳腺癌组织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表达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1年02期

8 王维军;李嗣生;牛东生;刘法银;孙军;张子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质含量与VEGF、bFGF、BMP-2 mR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年08期

9 马传香;李骞;高昆山;王海英;刘慧荣;王树庆;;白血病患者骨髓中CD105、VEGF及bF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1年16期

10 明磊国;葛宝丰;陈克明;马慧萍;翟远坤;;异补骨脂素对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成骨性分化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沁慧;王光义;;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Nestin及bFGF表达的影响[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2 杨卓欣;卓缘圆;;电针对脾虚型幼鼠脑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3 于虎;张国新;李艳;车永哲;母义明;;重组Tβ4调节bFGF和TNF-α表达促进糖尿病大鼠皮肤损伤愈合[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陈彪;陈廖斌;秦俊;汪晖;Jaques Magdalou;;bFGF及相关细胞因子转染对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作用[A];全国第十二届生化与分子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赵忠芳;吕仁荣;霍然;傅洪滨;徐广琪;马少林;;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患者bFGF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耿琪瑛;孙喜平;孙奎;冯立国;;基因重组bFGF在烧伤创面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7 孙黎光;于卉影;彭博;张颐;刘宁;王晓鹏;;PKB介导的bFGF对肝癌细胞周期素A表达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王硕;林晓;沈岚;梁爽;徐德生;冯怡;丁侃;;麦冬多糖通过诱导S1P、bFGF表达保护缺血心肌生存及促进血管生成作用[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9 王华利;;注射川芎嗪(TMP)对大鼠肌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的Ⅰ型胶原产生的抑制[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刘铭雅;魏盟;虞勇;赵强;王春生;唐耀亮;蔡乃绳;;心包液和血清中bFGF浓度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暨南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李校X 姚成灿;bFGF肌肤“装修”揭秘[N];医药经济报;2001年

2 暨南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李校坤博士;第二个基因工程一类新药[N];医药经济报;2001年

3 SFDA南方所时每医药信息有限公司 宗云岗;一类新药市场通道遭遇障碍[N];医药经济报;2004年

4 王玮琴;周惠君;中药在肿瘤血管抑制中的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4年

5 ;胎儿和少儿皮肤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基因表达[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小申;新武器对付眼表病[N];医药经济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李雪墨 陈国东;新星璀璨耀津城[N];医药经济报;2003年

8 张岫美 吴葆杰;与“第一杀手”过招[N];医药经济报;2002年

9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茂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王茂祥;宁可吃亏 也要参与国企改革[N];人民政协报;2003年

10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诱导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成为神经前体细胞及其分化作用的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丹;bFGF单抗抗血管新生及抗肿瘤作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2 樊丽霞;不同训练强度影响骨腱结合部损伤的机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3 焦磊;慢病毒携带bFGF基因对兔颈内动脉瘤壁的修复及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王少云;转染bFGF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SIS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治疗兔2型糖尿病早期皮肤缺损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5 李元城;微流控芯片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6 黄世威;bFGF和CTLA4-Ig基因修饰的RPE细胞建立及其表达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凯;腺病毒载体介导靶向bFGF的RNAi对体外培养前列腺间质细胞bFGF表达及其增殖和凋亡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8 张光伟;肝素化bFGF支架在心肌损伤修复中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9 王建华;bFGF/双层胶原基复合材料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及其相关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10 谷庆阳;bFGF对辐射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雨;丝素材料装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后的促细胞生长作用[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杨帆;bFGF和μPA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许尔长;重组水蛭素诱导bFGF表达,促进静脉淤血皮瓣存活的实验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1年

4 汤琪乐;Syndecan-1,bFG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浙江大学;2003年

5 闻公灵;bFGF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6 张静;bFGF、SCF诱导人脐血CD34~+、CD133~+细胞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庞文筠;bFGF影响体外培养的不同分化阶段成骨细胞活性及凋亡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3年

8 王新武;人bFGF重组慢病毒载体转染BMSCs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9 李文冬;DDR1、bFGF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的表达及金雀异黄素的干预作用[D];兰州大学;2011年

10 赵鲁新;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NF-κB、Ref-1和PCNA的表达及bFGF对其影响[D];青岛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5579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25579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2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