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超声促渗和化学促渗对延胡索乙素经皮吸收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1-23 22:55
【摘要】:研究目的:通过对化学促渗剂和超声波对延胡索乳膏中延胡索乙素体外经皮累积吸收量的促渗作用研究,了解化学促渗剂、超声波对延胡索乙素促渗效果;并且考察在0.1W/cm2、0.4W/cm2、0.8W/cm2超声功率和300、500、700、900、1100KHz超声频率条件下,延胡索乙素的透皮累积吸收对超声频率及功率的选择性研究。研究方法:主要采取动物实验法,实验中使用的化学促渗剂为10%氮酮+2%丙二醇,超声波频率有300Khz、500Khz、700Khz、900Khz、1100Khz,超声功率为低0.1W/cm2、中0.4W/cm2、高0.8W/cm2。将实验对象分为无促渗剂无超声波组、单独化学促渗剂组、单独超声组、超声+促渗剂组。在实验经过5min、10 min、15 min、20 min后,分别抽取接收池中的液体1mL,经0.45μm有机滤膜过滤,置于样本瓶,随即立即补充1m L的接受液。样本瓶自动进样,经高相液相色谱(HPLC)分析,得出相关条件下延胡索乙素的峰面积,计算出延胡索乙素的累积吸收量。研究结果:(1)在无超声促渗条件下,有化学促渗剂组的延胡索乙素平均累积吸收量显著高于无化学促渗剂组(P0.05);在超声波促渗条件下,有化学促渗剂组的延胡索乙素平均累积吸收量显著高于无化学促渗剂组(P0.01)。(2)单独超声波组中,300、500、700、900、1100KHz超声频率作用下的延胡索乙素累积吸收量均值均明显高于无超声无化学促渗组(P0.01);除1100KHz超声频率外,超声频率300KHz、500KHz、700KHz、900KHz超声频率的平均累积吸收量也显著高于单独化学促渗剂组(P0.01或P0.05)。(3)在超声波+化学促渗剂组中,5个超声频率的延胡索乙素平均累积吸收量均显著高于无超声促渗、无化学促渗组(P0.01);除900KHz(P=0.1270.05)外,其余超声频率的累积吸收量均显著高于单独化学促渗剂组(P=0.0000.01)。(4)无化学促渗剂,在相同超声频率、相同超声时间条件下,超声低、中、高功率的延胡索乙素体外累积透皮吸收量均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4610.05);相同超声功率、相同超声时间条件下,超声频率300、500、700KHz的延胡索乙素累积吸收量均值都显著的高于900、1100KHz的累积吸收量均值(P=0.0000.05)。(5)在超声波和化学促渗剂共同作用下,相同超声频率、相同超声时间条件下,中、低、高三组超声功率间的渗透量无显著差异(P0.05);相同超声功率、相同超声时间下,5个超声频率间的累积渗透量差异极其显著(P=0.0000.01);超声频率和超声功率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延胡索乙素的累积渗透量的影响是极其显著的(P=0.0000.01),其中300KHz在0.8W/cm2高超声功率条件下,累积渗透量最高,为6.310μg/ml;(6)相同超声频率300-1100KHz条件下,添加化学促渗剂的延胡索乙素累积吸收量均显著高于无化学促渗剂的累积吸收量(P0.05);相同超声功率低、中、高条件下,添加化学促渗剂的延胡索乙素累积吸收量均显著高于无化学促渗剂的累积吸收量(P0.05)。研究结论:(1)化学促渗剂对中药延胡索乳膏中延胡索乙素体外经皮吸收具有显著的促渗作用。(2)超声波对中药延胡索乳膏中延胡索乙素体外经皮吸收具有显著的促渗作用,且超声波的促渗作用优于化学促渗剂的促渗作用。(3)超声波与化学促渗剂的联合使用对延胡索乙素具有更明显的促渗效果,两种不同促渗方式联合使用,相互之间并不会形成干扰,反而能够更大程度的促进延胡索乙素的体外经皮吸收。(4)单独超声波作用条件下,延胡索乙素的体外透皮吸收对超声波的频率和功率具有选择性,高超声功率(0.8W/cm2),300KHz的超声频率是促进延胡索乙素累积吸收量增加的最佳选择。(5)超声波+化学促渗剂条件下,延胡索乙素的体外经皮吸收对超声波的频率和功率具有选择性,且在高功率(0.8W/cm2),超声频率为300Khz时超声功率与超声频率交互作用最强,延胡索累积吸收量最高。(6)超声频率、超声功率作用下,化学促渗剂的促渗作用扩大,延胡索乙素的体外经皮给药累积吸收量增加。
【图文】:

标准曲线,延胡索乙素,标准曲线,计算标准


图 3-1 延胡索乙素标准曲线图 3-1 中,延胡索乙素的标准曲线,回归方程式为 Y=0.00001x+0.0278,其中 面 积 , Y 为 延 胡 索 乙 素 浓 度 。 R2=0.9991 , 表 明 延 胡 索 乙 素 在2μl/ml-0.648μl/ml 中线性关系良好。(5)精密度试验选取浓度为 43.2μg/ml 的延胡索乙素对照品溶液,进样量为 20μl,连续进样测出延胡索乙素的峰面积,计算标准差、RSD 值。(6)重复性试验选取同一份供试品溶液,进去样为 20μl,连续进样 6 次,测得延胡索乙素峰并计算标准差及 RSD 值。(7)稳定性试验将溶度为 43.2μg/ml 对照品储备液分为 2 份,分别放置在常温状态下和 37℃域锅中,测得 1h、2h、3h、4h、5h、6h 的延胡索乙素的峰面积,计算标准差

延胡索乙素,出峰时间,进样,乙素


图 4-1 延胡索乙素标品出峰时间如图 4-1 所示,延胡索乙素在进样后,,在 12.364min 出现峰面,此时,测得索乙素锋面值为 618501。所以,在实验中,对延胡索乙素吸收量的检测时间2.364min。.1.2 中药延胡索浸膏中延胡索乙素的检测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8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丽一;;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J];中草药通讯;1976年11期

2 万峰峰;杨静;蔡慧侠;杨飞快;;坤灵片中延胡索乙素含量测定的研究[J];陕西中医;2014年07期

3 王桂清;;消核灵胶囊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测定[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02期

4 李长岭;吕文军;李斌;;软肝抗癌止痛颗粒中延胡索乙素含量测定方法研究[J];黑龙江医药;2010年05期

5 苏少鹏;林静;;头痛片中延胡索乙素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J];海峡药学;2006年04期

6 郭增奕;延胡索乙素针肌注过敏1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09期

7 孟庆国,吕欣然,王燕平,王巧云;强力缓释止痛栓粉中延胡索乙素的定性鉴别和定量测定[J];潍坊医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8 李晓,纪松岗,梁东升,许自明;非水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J];药学实践杂志;1999年03期

9 卢荣;王受武;;全合成延胡索乙素工业性生产试验在南宁通过鉴定[J];中国药学杂志;1988年06期

10 杨绳武;;全合成延胡索乙素工业性生产试验通过技术鉴定[J];精细化工信息;198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帅;姚育发;张忠义;;应用超高压技术提取元胡中延胡索乙素的研究[A];广东省药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冯汉鸽;罗火昆;彭利霞;;HPLC测定痛风安颗粒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A];湖北省药学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储美娜;朱毅;陈国彪;;海南地不容药材质量标准研究[A];海南省药学会二○一○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党永辉;;延胡索乙素(左旋四氢巴马汀)在镇痛与药物成瘾中的作用[A];2017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暨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暨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资料汇编[C];2017年

5 曲娜;蔡广胜;田野;孟庆繁;;响应面法优化元胡镇痛成分提取工艺研究[A];第四届泛环渤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6 孙绍鑫;韩立炜;倪健;吴清;;不同厂家元胡止痛片中延胡索乙素含量比较[A];2009全国中药创新与研究论坛学术论文集[C];2009年

7 姚建标;王如伟;吴健;盛卫国;;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可达灵浸膏总生物碱含量[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8 栾莉;李娜;范宏刚;;奈福泮联合延胡索乙素或高乌甲素对犬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A];第六届西部宠物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7年

9 宋平顺;赵建邦;丁永辉;赵燕;;不同醋制方法对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和原阿片碱含量的影响[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10 薛宝娟;龙致贤;王玉蓉;;延胡索提取工艺的优选[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制剂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存龙 王润芳;加快中药材三分天下的市场开发[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洪战英;延胡索乙素手性药代动力学及元胡白芷配伍影响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2 张少君;延胡索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及指纹图谱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朱莉;广痛消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及健康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南军;5-羟色胺与机体痛觉相关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5 邱鹏程;元胡止痛片治疗溃疡型胃痛的物效机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6 邓志灏;广痛消泡沫气雾剂对痔术后解痉止痛作用的临床观察及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7 马宏达;夏天无总碱提取物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志英;超声促渗和化学促渗对延胡索乙素经皮吸收的影响[D];山西大学;2017年

2 李泽华;基于传统用药经验的延胡索乙素经鼻给药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3 周愉淇;多效应稳定剂构筑延胡索乙素纳米混悬剂的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7年

4 吴佩盛;延胡索乙素吸收及代谢的立体选择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廖晓飞;安神去痛颗粒的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标准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齐维;升降散加味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蒋o

本文编号:25724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25724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4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