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由于高爆武器在现代战争的频繁应用,爆炸伤导致的软组织损伤呈复杂多样的表现。由于战时医疗资源有限,治疗不及时,加上创面污染等因素,很多时候爆炸伤创面需要延迟闭合。创面是战创伤病人全身并发症的重要来源,早期及时有效的处置对于后续治疗至关重要,单纯手术清创虽然能够清除已经坏死的组织,但是,由于手术过程中较多的血运障碍中间态活力组织被清除,造成严重的组织缺损给后期手术修复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因此我们希望通过配制一种创面保护液,提高爆炸伤软组织创面中间态组织活力,保存中间态活力组织,为战场战创伤救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临床创面冲洗液的配制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实验分为以下3个部分:(1)第一部分猪皮肤、肌肉组织离体状态下在不同保存液中活力的变化动物选择为雄性巴马小型猪,实验分为3组,分别是改良CZ-1组,CZ-1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每组2个烧瓶分别放入猪相同质量下肢部皮肤、肌肉组织1块,25℃常温保存,分别在烧瓶中加入等量的改良CZ-1液,CZ-1液,生理盐水。于Oh,2h,6h,12h,24h,检测皮肤、肌肉的活力变化。初步判断改良创面保护液对软组织的保护作用。(2)第二部分软组织爆炸伤创面模型的建立实验动物选择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3组,爆炸源分别分别采用3cm,6cm,9cm导爆索,在垂直距离脊柱中线1 Ocm处为圆心,7cm为直径圆孔钢板限制肢体爆炸范围,爆炸区域由厚2cm的钢板保护限制,一方面控制爆炸直径冲击范围,一方面保护重要心肺腹部脏器不受冲击损伤。致伤后常规消毒、无菌纱布加压包扎。观察致伤模型创面的大小、深度,致伤动物创伤程度及存活情况。(3)第三部分:改良CZ-1联合负压吸引对爆炸伤创面作用的初步应用研究实验设计:实验分5组,分别为改良CZ-1+负压吸引组,CZ-1+负压吸引组,生理盐水+负压吸引组,单纯负压吸引组,常规换药组。实验动物采用巴马小型猪,雄性,体重20-25kg,20头,随机分成5组,通过实验2方法爆炸,制造40个软组织爆炸伤创面,分别在d0,d1,d3,d7,d14天取创周皮肤,创面内肌肉组织检测活力,通过CT灌注扫描观察创周微循环情况,同时大体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1)实验1结果:MTT法检测三组皮肤、肌肉活力随时间逐渐下降,下降程度略有不同。3组肌肉在2h、6h较较伤前活力下降明显(p0.05),在12小时、24h活力逐渐丧失,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改良CZ-1保存液组肌肉活力下降缓慢,在2h、6h较CZ-1组和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3组皮肤在2h后活力逐渐下降,在12小时活力下降明显(p0.05),6h、12h改良CZ-1保存液组皮肤活力下降缓慢,较CZ-1组和对照组有明显差别(p0.05)。Na+-K+-ATP酶测定结果示:三组皮肤、肌肉Na+-K+-ATP酶含量随时间变化逐渐下降,肌肉在6小时酶含量下降幅度最大(p0.05),12h后酶含量逐渐消失。皮肤则在12小时酶含量下降最明显(p0.05),12h仍有50%左右活力。改良CZ-1保存液组皮肤Na+-K+-ATP酶含量下降在2h无明显差别(p0.05),6h、12h酶含量下降缓慢,较CZ-1组和对照组有明显差别(p0.05)。(2)实验2结果:3cm导爆索爆炸组,下肢部分皮肤烧焦,无皮肤、肌肉缺损,无出血,CT检查未见明显骨骼损伤,无腹部脏器损伤;6cm导爆索爆炸组皮肤全层缺损,皮下组织烧焦,少量出血,渗血不明显,创周皮肤呈锯齿状,CT检查未见明显骨骼损伤,无腹部脏器损伤。9cm导爆索爆炸组,皮肤全层缺损,皮下软组织烧焦,出血明显,部分肌肉缺损,股骨中段骨折,d3腹腔肠道胀气明显,便血,双下肢肿胀明显,3只实验动物有2只分别于d3、d4死亡。(3)实验3结果:d1各组皮肤Na+-K+-ATP酶的含量迅速下降,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改良CZ-1+负压吸引组酶的含量逐渐增高,d7活力增幅1.23,较其他组变化明显(p0.05),CZ-1+负压吸引治疗组酶的含量逐渐增高,d7活力增幅1.04,较其他组变化明显,负压联合生理盐水治疗组和单纯负压吸引组酶的含量逐渐增高,二者无明显差别,较常规换药组变化明显(p0.05)。d1~d3各组肌肉Na+-K+-ATP酶的含量逐渐下降,各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随后改良CZ-1+负压吸引治疗组酶的含量升高明显,较其他组变化明显(p0.05);CZ-1+负压吸引治疗组d3酶的含量逐渐升高,较其他组变化明显(p0.05);负压联合生理盐水治疗组和单纯负压吸引组酶的同样在d1~d3逐渐下降然后升高,二者无明显差别(p0.05),较常规换药组变化明显(p0.05);常规换药组,肌肉组织活力随时间变化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余4组变化规律相似,均在d1、d3呈缓慢下降趋势,然后在d3以后维持平稳水平;改良CZ-1联合负压吸引治疗组活力下降幅度最小,较其他4组有明显差别(p0.05),其次是CZ-1联合负压吸引治疗组,较其他3组有明显差别(p0.05),负压联合生理盐水治疗组同单纯负压吸引组肌肉活力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别,但较常规换药组差别明显(p0.05)5组皮肤活力在d1迅速下降,随后缓慢上升,变化规律相似。改良CZ-1+负压吸引治疗组随时间变化皮肤活力升高明显,较其他4组有明显差别(p0.05),CZ-1+负压吸引治疗组在d1以后皮肤活力逐渐升高,较其他3组有明显差别(p0.05)。负压联合生理盐水治疗组同单纯负压吸引组肌肉活力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别,但较常规换药组差别明显(p0.05)采用负压辅助技术改善了局部微循环,增加了局部血流量。治疗各组愈合时间均早于常规换药组,平均缩短6.52-8.13天(p0.05),各组间愈合时间也有不同,负压+改良CZ-1号愈合时间缩短最为显著,平均22.12±1.84天,低于其他4组,常规换药组愈合时间最长,平均32.41±2.18天(p0.05)。结论(1)改良CZ-1保存液在离体状态下能够延缓皮肤肌肉失活,初步判断了此创面软组织保存液应用的可行性。(2)6cm导爆索爆炸组爆炸后可造成皮肤肌肉软组织损伤,同时没有伤及骨骼、胸腹部等重要脏器,有助于长时间绑定实验动物,观察实验数据,其爆炸范围、深度较为一致,可以作为本实验的实验动物模型。(3)负压吸引治疗技术同样增加了创面皮肤、肌肉活力,较常规换药缩短了远期愈合时间,可能和局部微循环改善,血供增加以及负压对伤口的收缩作用有关。(4)改良ZC-1保存液在负压吸引治疗装置的辅助下,增强了爆炸伤创面皮肤、肌肉的活力,缩短了远期创面时间,有利于爆炸伤创面的恢复。
【图文】: 1.2爆炸实验装置的设计逡逑爆破装置由解放军第208所提供,主要由直径5_棉线缠绕导爆索,,8号雷逡逑管,导线,引爆装置组成(图2-1)。逡逑IV邋—逡逑图2-1致伤模型逡逑22逡逑
逑结果逡逑图2-2结果显示:3cm导爆索爆炸组:部分皮肤烧焦,无皮肤、肌肉缺损,逡逑无出血,CT检查未见明显骨骼损伤,无腹部脏器损伤。逡逑-icm逡逑图2-2邋3cm十字形导爆索爆炸创面及骨骼三维重建图逡逑图2-3结果显示:6cm导爆索爆炸组:6cm导爆索爆炸组皮肤全层缺损,创逡逑面面积(7.34cm2±1.01cm2),创面深度平均(6.8mm±0.8mm),皮下组织烧焦,逡逑少量出血,渗血不明显,创周皮肤呈锯齿状,CT检查未见明显骨骼损伤,无腹逡逑部脏器损伤。逡逑^邋Jwl逡逑u邋1邋cm逦''^■茇逡逑图2-3邋6cm卜字形导?爆索爆炸创面及骨骼三维重建图逡逑图2-4结果显示:9cm导爆索爆炸组:9cm十字形爆索爆炸组,皮肤全层缺逡逑损,皮下软组织烧焦,出血明显,部分肌肉缺损,股骨中段骨折,d3腹腔肠道逡逑胀气明显,便血,双下肢肿胀明显,3只实验动物有2只分别于d3、d4死亡。逡逑24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8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联翩;梁大川;郭元;王园婷;李勇斌;;完井液缓蚀剂CZ-1的合成及性能评价[J];钻井液与完井液;2011年06期
2 郑观成,叶坚伟;CZ-1型脑干电位记录分析系统[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7年02期
3 刘建宇;张志荣;刘勇;张松柏;张德咏;罗香文;戴建平;成飞雪;;光合细菌CZ-1降解甲氰菊酯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年02期
4 吴昭方;CZ-1磁滞回线演示仪的使用与改进[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5 祁志铮;;CZ-1型前照灯校准仪投入使用[J];汽车与配件;1985年03期
6 高巍然,侯健;2-甲氧基雌二醇诱导骨髓瘤细胞系CZ-1细胞分化作用初探[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5年04期
7 侯健;熊红;高巍然;姜华;;2-甲氧基雌二醇对骨髓瘤细胞系CZ-1细胞诱导分化作用初探(英文)[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6年01期
8 ;CZ-1自动巡测仪[J];铁道科技动态;1977年27期
9 侯健,张波,张玲珍,丁思奇;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CZ-1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2年10期
10 郑军华,闵志廉,朱有华,何长民,魏武,李建秋,孙耀昌;自制CZ-1液对兔心肌组织低温延时保存的生化学指标观察[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侯健;林法迎;张波;张玲珍;丁思奇;;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CZ-1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2 高巍然;侯健;;2-甲氧基雌二醇对骨髓瘤细胞系CZ-1分化作用初探[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高巍然;侯健;;2-甲氧基雌二醇对骨髓瘤细胞系CZ-1分化作用初探[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高巍然;侯健;;2-甲氧基雌二醇对骨髓瘤细胞系CZ-1分化作用初探[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程骏迪;周一峰;;CZ-1赛艇电脑测功仪的研制[A];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7年
6 熊红;侯健;;三氧化二砷及2-甲氧基雌二醇对CZ-1骨髓瘤细胞系凋亡通路影响[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熊红;侯健;;三氧化二砷及2-甲氧基雌二醇对骨髓瘤细胞系CZ-1细胞凋亡通路影响[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牛皓;改良CZ-1液对爆炸伤软组织活力保存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9年
2 张波;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CZ-1的建立和骨髓瘤细胞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可变区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
262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