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230例战斗机飞行员平板次极量运动试验血压、心率变化特点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4 03:07
【摘要】:目的探究飞行人员在次极量负荷运动中心率、血压的变化特点,了解运动负荷状态下血压、心率变化的规律,探讨运动负荷状态下血压和心率变化规律在飞行适应性研究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空军总医院行改装体检的男性飞行员230例,所有入选飞行员均为战斗机飞行员,年龄(28±5)岁,身高(174±4)cm,体重(71±7)kg。入院后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剔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其他慢性疾病者、且近期未服降压药物及其他心血管药物。记录受检者年龄、身高、体重、飞行时间(FT)、动脉硬化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踝臂指数(ABI),趾臂指数(TBI),计算体重质量指数BMI。受检者在活动的平板机上行走,根据Bruce运动方案进行自动分级,每3分钟依次递增平板速度和坡度以调节负荷量,直到心率达到受检者的预期心率(次极量目标心率=195-年龄)时停止运动。采集并记录次极量运动每一负荷阶段第2分钟的血压(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12导联心电自动监测每分钟心率并记录,运动停止即刻测量血压(分别记为峰值SBP、峰值DBP)、心率(记为峰值HR)。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分别比较运动期间各阶段血压、每分钟心率的变化。根据运动血压结果将受试者分为运动高血压组(运动收缩压峰值≥200mm Hg,舒张压较运动前上升10mm Hg或≥90mm Hg,n=210)和运动血压正常组(运动收缩压峰值200mm Hg,舒张压较运动前上升10mm Hg或90mm Hg,n=20)。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比较运动高血压组和运动血压正常组之间一般临床资料和动脉硬化血流动力学指标(ba PWV、ABI、TBI)的差异。采用趋势检验方差分析了解峰值收缩压、恢复期收缩压随静息收缩压水平升高的变化趋势。结果1、运动期间血压变化:运动起始,SBP明显增高,静息时(SBPrest)与第1负荷阶段SBP相比,差异显著(P=0.000);随着运动负荷增加,SBP逐渐增加,第2负荷阶段与第1负荷阶段SBP、第3与第2阶段SBP之间相比,均有显著升高(P=0.006;P=0.000);而运动后期,SBP上升不明显:第4与第3、第5与第4阶段SBP相比,上升均不明显(P=0.096;P=0.904),峰值(SBPpeak)与SBPrest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0)。静息进入第一负荷阶段时,DBP下降:静息时(DBPrest)与第1负荷阶段DBP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0);运动期间DBP变化不明显:第1与第2负荷阶段DBP、第2与第3负荷阶段DBP、第3与第4负荷阶段DBP、第4与第5负荷阶段DBP差异均不显著(P=0.875;P=0.624;P=0.081;P=0.880)。峰值(DBPpeak)与DBPrest相比,有明显下降(P=0.000)。恢复期血压变化:恢复4min时SBPrec4min比SBPpeak下降了29.48mm Hg(P=0.000);恢复6min时SBPrec6min比SBPrec4min下降了13.86mm Hg(P=0.000);恢复6min时SBP时仍未下降到静息水平(P=0.000)。运动结束后DBP较静息时明显下降(P=0.000)。DBP在恢复4min时比DBPpeak上升3.1mm Hg(P=0.000)、恢复6min时比恢复4min时DBP上升2.33mm Hg(P=0.000)。恢复6min时DBP未恢复到静息水平(P=0.000)。2、运动期间心率变化:随着运动负荷增加,心率在由前一级负荷进入更高一级负荷时出现明显升高:静息HR与运动中第1min HR、运动第3min与第4min HR、第6min与第7min HR、第9min与第10min HR之间,即每一负荷阶段的第一分钟HR均较上一阶段末HR相比,差异显著(P=0.000),而同一级负荷3分钟内的心率较稳定,均未出现明显上升(P0.05)。恢复期心率变化:运动结束恢复第2min HR比峰值HR明显下降(P=0.000)。恢复第4min比第2min、恢复第6min比4min HR有明显下降(P=0.000、P=0.000)。至第6min尚未恢复至静息水平(P=0.000)。3、运动血压正常组相与运动高血压组一般临床指标、动脉硬化血流动力学指标(ba PWV、ABI、TBI)差异不明显(P0.05)。4、峰值SBP随静息SBP水平升高表现为线性上升趋势(P=0.000);而运动收缩压增幅d SBP(=SBPpeak-SBPrest)、d SBP4min(峰值SBP在恢复4min内下降幅度=SBPpeak-SBPrec4min)、d SBP6min(峰值SBP在恢复6min内下降幅度=SBPpeak-SBPrec6min)随SBPrest水平增加未呈现上升或下降的线性变化趋势(P0.05)。结论1、本研究中,运动SBP起始时升高幅度大,之后随着运动负荷增加升高幅度逐渐变小;DBP在运动起始时下降,运动期间变化不明显。运动结束后血压逐渐恢复至静息水平。2、在次极量平板运动期间心率随运动负荷增加而增快,在每一级负荷增加起始时心率出现明显的升高拐点,同一级负荷阶段(3分钟)内心率相对稳定,未出现明显变化。运动结束恢复阶段前期心率快速下降,之后下降缓慢。3、静息血压水平正常的飞行员,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中也会有运动血压过高的表现,但他们的一般临床资料、动脉硬化血流动力学指标(ba PWV、ABI、TBI)与运动正常血压组均无明显差异,应对其进行随访观察,探究飞行人员运动高血压与远期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4、在本研究中,峰值SBP随静息SBP水平升高呈现上升趋势。而收缩压增幅d SBP、收缩压恢复期4分钟内下降幅度d SBP4min、收缩压恢复期6分钟内下降幅度d SBP6min这些同样反应运动心血管调节水平的指标并未随静息SBP水平变化呈现线性趋势,收缩压增幅d SBP与静息SBP水平变化为折线趋势,因此,不能仅仅了解飞行员静态血压水平。在评价飞行人员心血管功能状态和调节能力时,需要多指标结合分析才能反映其心血管功能的真实水平。在飞行学员选拔体检项目中应该增加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通过运动负荷试验评价心脏储备能力。
【图文】:

运动过程,阶段变化,升运,峰值


从图 1 可以看出,由静息状态转为运动状态时,SBP 迅速上升,,且幅度较后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SBP 也随之明显上升。由第 3 增加到第 4 负荷阶段P 上升幅度不显著。运动停止即刻时的峰值 SBP 比静息时 SBP 有显著升运动起始时 DBP 较静息时有显著下降,之后在每个运动负荷阶段变化幅,至运动峰值时 DBP 比安静时 DBP 有明显下降,图 2。

运动过程,后峰,恢复过程,血压


15图 2 运动过程各阶段 DBP 变化(mmHg)(二)恢复过程中血压的变化运动结束后峰值 SBP 较静息时 SBP 明显上升(P=0.000)。恢复 4minBP 比峰值 SBP 下降了 29.48mmHg(P=0.000,95%CI:-32.34~-26.61
【学位授予单位】:锦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8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开飞;;对跳远比赛前准备活动最佳运动负荷的初步研究[J];山西体育科技;2001年01期

2 姚晓春;;课堂运动负荷安排的“六要点”[J];青少年体育;2018年06期

3 王爱娣;;探索高效体育课堂构建下游戏环节运动负荷的设计方法[J];青少年体育;2017年04期

4 武海潭;季浏;;体育课不同运动负荷对初中生肌肉适能和心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7年05期

5 黄涛;;体育教学运动负荷的调整与控制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7年11期

6 李世春;;基于“运动负荷”解析体育课堂教学[J];青少年体育;2016年04期

7 赵家芹;程晓东;;适宜·适量·适合——以50米×8往返跑为例谈小学生运动负荷的控制[J];体育教学;2017年11期

8 白从富;;农村初中体育安全教学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6年36期

9 张含军;;运动负荷及其计算[J];新课程(中学);2016年12期

10 汪锦松;;对高中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正确认识与科学把握[J];新课程导学;2016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俊霖;李杰;;不同运动负荷对多目标追踪绩效的影响[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15年

2 陈耕;王琳;;运动负荷后的恢复[A];《体育科研》1998年1-2期(总第69期)[C];1998年

3 陈海秋;;递增运动负荷后肥胖青少年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4 苏全生;用薇;张立新;吕庆辉;;水球运动员递增运动负荷下的阻抗心动图研究[A];第二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5 周萍;黄文英;帅华;;不同强度运动和慢性心理应激对IL-1β、IL-2、IL-6、TNF-α影响的动态观察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6 毛宗珍;葛新发;田石榴;;不同运动负荷大鼠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7 卫国平;;大强度运动负荷后对尿肌酸等排出量的观察[A];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7年

8 徐卫伟;童胜玢;;北京市某小学三四年级体育课运动负荷调查研究[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三)[C];2015年

9 聂东风;石道兴;;论高校田径训练运动负荷定量控制方法[A];第十三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3年

10 彭欣;;山东女划船运动员月经状况及经期运动负荷安排的研究[A];山东体育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 李娟;体育如何从“锻炼”走向“素养”[N];中国教育报;2017年

2 石阡县石固九制学校 杜兵;体育训练中运动负荷初探[N];贵州民族报;2016年

3 宁在兰;间歇锻炼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4 容小翔;运动的循序渐进与循序渐退[N];中国医药报;2004年

5 金炎奎;运动健康之友[N];华夏时报;2002年

6 李爱东;怎样控制运动负荷[N];农村医药报(汉);2003年

7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李爱东;怎样控制运动负荷[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江苏省滨海县天场初级中学 闻建兵;领会课标理念科学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N];学知报;2011年

9 梁平县屏锦中学 张文兵;决定锻炼效果的首要问题——运动负荷[N];学知报;2010年

10 山东临沂一中 史永卫;中学生训练时间与运动负荷[N];中国体育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沈志祥;运动对老年小鼠骨代谢和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何伟;运动对人体免疫稳态影响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聂金雷;运动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水平变化规律及心肌生理与病理变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4 钟秀;小关节对称性与青年下腰痛的关系及其与运动相关的影像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5 武海潭;体育课不同运动负荷组合方式对少年儿童健康体适能及情绪状态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王安利;年龄、运动负荷对小鼠免疫细胞凋亡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7 郑晓鸿;高水平运动员年度周期的项群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8 李俊涛;健步走对中老年代谢综合征人群心肺功能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福银;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血压反应及心肺耐量评估[D];南昌大学;2018年

2 张琦;230例战斗机飞行员平板次极量运动试验血压、心率变化特点的研究[D];锦州医科大学;2018年

3 张丹丹;高强度间歇训练中肥胖青年女性情感变化、运动喜爱程度及骨骼肌疲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4 张娟辉;夹杆运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7年

5 王慧;重庆普通本科高校开展户外运动课程的路径研究[D];长江大学;2017年

6 朱小宁;三个月健身干预对肥胖成年人运动能量消耗影响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7年

7 王一博;“加速度计”评定初中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应用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年

8 刘乐;高校校园马拉松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

9 游兴龙;上海市部分初级中学体育课密度与运动负荷特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4年

10 张艳艳;不同运动负荷下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肌声特性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267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26267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c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