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外泌体miR-1246介导辐射诱导旁效应基因组损伤及其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7 00:42
【摘要】:【目的】研究正常细胞受电离辐射后分泌出外泌体(exosomes)中miR-1246等miRNA分子的表达变化及其进入未受照细胞中造成的基因组损伤效应和作用机制。【材料和方法】取对数期生长的正常人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分为照射组和非照射组,给予2Gy的~(60)Co-γ照射,继续培养4hr和8hr后收集无细胞培养液,超速离心法分离获取外泌体,提取exosomes中的RNA,进行miRNA基因芯片检测分析差异表达miRNA分子,选择表达上调明显的miR-1246进一步研究。采用受照细胞的条件培养液及外泌体转移的方法,以微核(MN)、DNA双链断裂分子标志物53BP1 foci、彗星为生物终点检测各处理因素诱导未受照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的基因组DNA损伤,据此了解外泌体介导的辐射旁效应。然后观察经转染miR-1246的模拟物(mimic)或抑制剂,进一步考证外泌体miR-1246诱发细胞基因组DNA损伤,即微核(MN)、53BP1 foci、彗星等指标的变化;利用流式细胞术、CCK-8试剂盒、克隆形成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增殖变化;TargetScan在线预测miR-1246的靶基因,对其中的靶基因——DNA双链断裂的非同源末端修复(NHEJ)通路中关键修复基因连接酶4(LIG4)作进一步的影响机制研究;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分别在mRNA、蛋白水平上检测miR-1246与LIG4的关系,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1246与LIG4 mRNA的3’非翻译区(3’UTR)靶序列的直接相互作用;;利用转染NHEJ-GFP、P-cherry质粒报告系统及流式细胞分析检测miR-1246对NHEJ修复效率的影响,进一步探讨miR-1246介导辐射诱导的细胞基因组损伤修复的相关机制。【结果】通过基因芯片分析,从2Gy照射BEP2D细胞的培养液中分离出外泌体中,鉴定了多个受辐射诱导表达的miRNA分子,其中包括miR-1246;相对于对照细胞的培养液,用2Gy照射细胞后4h、24h收集的条件培养液培养培养RCCM正常的BEP2D细胞,诱发细胞微核、53BP1 foci、彗星形成率等基因组DNA损伤指标显著增加。用照射细胞的外泌体处理正常细胞,同样显著增加细胞的基因组DNA损伤。。用miR-1246处理正常培养的BEP2D细胞,,也相应地显著增加微核、53BP1 foci、彗星的产生,并且存在剂量效应,同时导致细胞增殖能力下降,但是其凋亡,周期未发生明显变化。miR-1246抑制剂能够显著减轻受照细胞分泌外泌体和条件培养液RCCM的对未照射细胞的基因组DNA损伤效应;miR-1246 mimic在mRNA、蛋白水平抑制了细胞LIG4的表达,以及LIG4 mRNA 3’UTR活性,导致DNA双链断裂的NHEJ通路修复效率显著降低。【结论】电离辐射导致BEP2D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中miR-1246表达水平显著增减,其进入未照射的细胞中诱发基因组DNA损伤,其作用机制与miR-1246靶向抑制DNA修复基因LIG4的表达密切相关。该研究为阐述电离辐射旁效应机制提供了新的机理解释。
【图文】:

电子显微镜,表达谱,芯片分析,分子


图 1 BEP2D 细胞分泌外泌体的电子显微镜下鉴定体中 miRNA 表达谱的变化射 BEP2D 细胞,在照射后 4h、8h 分别收集照射细胞和对体,进行了 miRNA 芯片分析。通过芯片筛查由辐射诱导A,发现细胞受照射后的外泌体中 miRNA 表达有升高的,,示外泌体中 miRNA 表达谱聚类分析的一部分 miRNA 分的是照射后 4h 和 8h 的外泌体中共同差异表达的 miRNANA-7-5p 和 miRNA-1246。表 1 列出了照射后 4h 表达水平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 < 0.05)的 miRNA 分子,且受照细大于 500,共鉴定了 16 个表达显著上调的 miRNA 分子

细胞内,培养液,基因组,微核试验


图 3 qRT-PCR 检测细胞内或外泌体 miR-1246 的表达变化A.2Gy 照射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内 miR-1246 的表达B. 2Gy 照射后不同时间点收集培养液提取外泌体中 miR-1246 的表达C. 不同时间点收集的外泌体被受体细胞摄取后 miR-1246 的表达3.5 辐射诱导外泌体 miR-1246 介导旁细胞基因组 DNA 损伤为了探索外泌体中的 miR-1246 介导旁细胞基因组损伤,我们用 2Gy 照BEP2D 细胞后分别在 4h、24h 收集培养液(RCCM),培养液转移法培养 BEP细胞,微核试验检测其旁基因组损伤。图 4A 显示,相对于未照射细胞的培养CCCM,来自受照细胞的条件培养液 RCCM 培养的 BEP2D 细胞的微核率显著加。为了进一步证明 miR-1246 介导辐射诱导旁基因组损伤,2Gy 辐射细胞后集培养液,培养液转移法后,转染 miR-1246 inhibitor、miR-NC,微核试验检其旁基因组损伤情况,如图 4B 显示转染 inhibitor 显著抑制了 RCCM 所致 BEP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8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鹏卷;;简析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科技视界;2019年14期

2 周晓松;;认识身边的电离辐射——基于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案例[J];物理教师;2017年01期

3 ;电离辐射的危害[J];能源与节能;2016年07期

4 魏薇;;建立电离辐射标准场的重要意义[J];品牌与标准化;2015年05期

5 李丹;钱捷;卓小梅;王英瑜;林婷婷;刘文婕;何保昌;;福州在校大学生电离辐射认知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4年03期

6 郭仲莉;曾照芳;;小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影响的研究[J];激光杂志;2013年01期

7 张冠石;;电离辐射与原子的相互作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3年04期

8 郑钧正;;电离辐射量体系的新进展[J];辐射防护通讯;2012年05期

9 ;核电电离辐射对人体有何影响?[J];江苏电机工程;2011年03期

10 郑钧正;;电离辐射量体系的发展概要评述[J];中国职业医学;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益和;缪剑影;;电离辐射医疗应用中的放射防护[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5册)[C];2009年

2 张士猛;粱楠;刘晓丹;周平坤;;自吞噬对电离辐射之后细胞命运决定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A];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摘要[C];2013年

3 刘广青;林嗣忠;刘民航;李荣杰;徐庆华;沈跃伟;;硒对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的防护作用[A];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4 金一尊;;电离辐射对细胞敏感性的研究[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郑钧正;;电离辐射医学应用及医用辐射防护进展[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6 吴勤;张薏;陈燕;董磊;;C-臂X线机术中应用电离辐射的防护[A];全国第十一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7 李华;刘雯;李锦燕;左O ;;小剂量电离辐射引起拓扑异构酶Ⅱα表达的变化[A];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3年

8 杜川华;许献国;赵海霖;;可编程器件的瞬时电离辐射效应及加固技术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三卷)——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8册(辐射研究与应用分卷、同位素分卷、核农学分卷、辐射物理分卷)[C];2013年

9 金益和;魏伟奇;陈新弟;;福建省电离辐射在医学领域的应用[A];福建省第十次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吴杨;吴芳龙;周红梅;;电离辐射对口腔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A];2018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口腔黏膜病学术大会暨第八次全国口腔中西医结合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徐;电离辐射软化肿瘤细胞微环境[N];中国科学报;2018年

2 ;WiFi辐射过敏 没有科学根据[N];消费日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尹世昌 史鹏飞;电离辐射,需要警惕[N];人民日报;2013年

4 集团公司安环局 职业病防治中心 供稿;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防护[N];中国石化报;2010年

5 ;电磁辐射———我们身边的无形杀手[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张献怀;乳腺癌发病9大高危因素[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7 ;电离辐射为蔬果彻底“净身”[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8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马永忠;电离辐射 医护人员最受伤[N];健康报;2016年

9 本报记者 武晓莉;让电离辐射伤害远离你[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10 王敏;电离辐射的防护[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博;超短超强激光装置电离辐射源项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2 韩晓丹;茶黄素对电离辐射诱导的造血系统损伤的保护作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3 王文洁;过氧化物酶Prdx6调控电离辐射后皮肤反应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4 易玄;电离辐射对纳米颗粒与细胞相互作用的影响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D];苏州大学;2018年

5 刘超英;电离辐射与腺病毒介导的白细胞介素-12基因联合治疗Lewis肺癌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张文仲;电离辐射粒子在人体组织中能量沉积的微剂量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7 王锋超;电离辐射与内毒素致小肠上皮细胞损伤机制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8 林汝仙;电离辐射相关分子的高通量筛选与验证[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9 李华;小剂量电离辐射与染色体不分离的关系及其机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刘敏;顺铂联合电离辐射在肺癌细胞杀伤作用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宁金良;柿单宁芦荟复合材料体外抗电离辐射的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王贞;电离辐射通过上调海马proBDNF诱导小鼠认知功能障碍[D];南华大学;2019年

3 莫丽君;外泌体miR-1246介导辐射诱导旁效应基因组损伤及其机制研究[D];南华大学;2018年

4 乃爱桃;NLRP3炎性小体在电离辐射诱导小鼠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初探[D];南华大学;2019年

5 冯婧;电离辐射对唾液腺磷酸蛋白激酶C表达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9年

6 刘卓;PRMT5S在电离辐射诱导细胞死亡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D];吉林大学;2019年

7 冯耀宗;电离辐射对从业人员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及分析[D];苏州大学;2017年

8 来枫;电离辐射后肠道细胞焦亡的发现及生物标志物的探寻[D];苏州大学;2018年

9 侯雨菲;BNIP3在电离辐射诱导乳腺癌细胞自噬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10 相琳琳;EZH2在电离辐射诱导Hep3B细胞DNA损伤修复中对ATM/p53通路的调控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302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26302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c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