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基于CBCT影像上颌窦分隔不同类型与种植牙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0 12:43
【摘要】:一、目的通过口腔专用锥形束CT观察上颌窦解剖结构。1:湖南汉族人群上颌窦分隔发生率、位置同性别间的相关性。2:湖南汉族人群中男女上颌窦分隔高度平均值极差值等。3:湖南汉族人群中左右上颌窦高度平均值极差值等。二、研究材料与方法收集符合实验要求的患者100例,用PlanmecaProMax 3D对患者进行扫描获得CBCT图像,数据以DICOM格式文件导入PlanmecaRomexis 3.8.2R软件进行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及三维表面重建。测量本研究所有上颌窦分隔高度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研究中左右两侧、男女性别上颌窦骨分隔高度、发生率进行数据统计描述分析。采用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三、结果本研究病例10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最小者为18岁,最大为79岁,男性无缺失组38例,女性无缺失组35例;男性单侧缺牙组8例,女性单侧缺牙组10例;男性双侧缺失为4例,女性双侧缺失组为5例。若以上颌窦为统计对象上颌窦分隔发生率为15%,共23个患者上颌窦中出现分隔情况,若以患者为统计对象上颌窦分隔发生率为23%。统计发现上颌窦分隔的位置主要分布于上颌窦的中部,为17例发生率为56.67%;最少发生在后部,此位置间仅发现3例骨分隔发生率为16.66%;最后发生在前部,分别为8例发生率为26.76%。上颌窦分隔高度的范围在2.60~14.83mm之间。四、结论.CBCT可提供上颌窦区清晰的解剖结构成像,可作为上颌后牙区常规术前检查方法,通过研究关于上颌窦分隔得出以下结论:1.湖南汉族人群若以上颌窦为统计对象上颌窦分隔发生率为15%,若以患者为统计对象上颌窦分隔发生率为23%。2.湖南汉族人群中上颌窦分隔高度:上颌窦分隔高度的范围在2.60~14.83mm之间,男性:极值为2.81mm、10.81mm均值4.74mm。女性:极值2.61mm、14.83mm均值6.88mm。不同性别间上颌窦分隔高度无统计学差异。3.左右上颌窦高度:左侧上颌窦分隔高度均值在7.33±3.67mm之间,右侧上颌窦分隔高度在4.75±2.33mm之间。左右上颌窦分隔高度有统计学差异,左侧的高度较右侧高。4.上颌窦分隔的位置主要分布于上颌窦的中部发生率为56.67%,其次是发生在前部发生率为26.76%,最少发生在后部发生率为16.66%。5.CBCT对上颌窦区解剖结构成像清晰,可提供精准的三维颌骨形态,可作为上颌后牙区常规术前检查方法。
【图文】:

姓名,患者,最高点,切线


并在此区域内切取每点所在位置的矢状切面图像,观察这些切面中骨分隔形态,观察骨分隔并测量的分隔高度,,选取最高点并记录。获得最高点时并在该点矢状切面描绘出上颌窦底壁的切线,考虑有骨分隔将上颌窦底分为多个窦腔的情况,统一连接各窦腔底壁最低点作为切线,同时标记骨分隔线与上颌窦底壁切线相交点为 B 点,记骨分隔最高点为 B 点,用 CBCT 软件测量长度工具测量点 A 至点 B长度作为骨分隔的高度测量数值(如图 6)。

切面图,三维图像,切面,患者


取每点所在位置的矢状切面图像,观察这些切面中骨分隔形量的分隔高度,选取最高点并记录。获得最高点时并在该点窦底壁的切线,考虑有骨分隔将上颌窦底分为多个窦腔的情底壁最低点作为切线,同时标记骨分隔线与上颌窦底壁切线分隔最高点为 B 点,用 CBCT 软件测量长度工具测量点 A 至的高度测量数值(如图 6)。图 1 保存患者姓名的窗口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83.6;R816.9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旭;蓝鹏;;关于上颌窦解剖结构对种植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9年03期

2 周荣健,李茹春,赵文杰;上颌窦腔内断根取出及上颌窦瘘修补术6例报告[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3 陆伟龙;郎敦素;朱广杰;;上颌窦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报告[J];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4 李岷;上颌窦含牙腺造釉细胞瘤一例[J];赣南医学院学报;1989年Z1期

5 周莉;张弘;;医源性上颌窦异物1例[J];江西医药;1989年04期

6 邓福棠;高国华;王生录;;上颌窦胚胎性横纹肌肉瘤一例[J];宁夏医学杂志;1989年01期

7 何景山;张兴邦;;两侧上颌窦全缺如一例[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89年02期

8 贺储兴;上颌窦腔内断根取出及上颌窦瘘修补术6例报告[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86年03期

9 朱慧涛;杨树芹;苑铁君;仇沂洲;李学忠;;牙源性上颌窦瘘误诊1例[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8年06期

10 徐秋芳;李容;潘佳雨;张冬梅;;上颌窦内提升术的研究进展[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9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志强;基于CBCT影像上颌窦分隔不同类型与种植牙相关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崔会会;窦嵴距小于5mm的上颌窦内提升联合PRF同期种植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3 温红霞;改良上颌窦内提升术在山羊上颌窦内提升效果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9年

4 蒋馨;CBCT三维测量上颌窦推断新疆汉族及维吾尔族性别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8年

5 李凡;盘钻法上颌窦内提升牙种植术的长期临床效果观察[D];青岛大学;2018年

6 曲福楠;上颌窦腭侧壁扩张提升上颌窦底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

7 陈敏箴;上颌窦底提升术中上颌窦骨分隔的临床CBCT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8 焦连龙;CBCT观察拔牙后上颌窦窦底及牙槽嵴的变化[D];郑州大学;2017年

9 梁振;中药注射液窦腔内灌注治疗家兔慢性上颌窦炎[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726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26726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9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