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β-甘草酸的辐射防护作用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18-β-甘草酸的辐射防护作用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主要探讨18-β-甘草酸(GL)及其活性代谢物18-β-甘草次酸(GA)的辐射损伤防护作用及产生这种作用可能的机制;补中益气丸(BY)复方中非甘草酸组分对甘草酸药代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辐射损伤对GL及GA在小鼠体内代谢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C57BL/6小鼠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CK-8法测定GL细胞毒性,12Gy60Coγ射线一次性照射,24 h测定细胞内SOD活性、RT-PCR检测候选靶基因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Tnfaip-2蛋白表达量变化;C57BL/6小鼠3Gy照射后腹腔注射GL,3、6、10 d后测定其全骨髓细胞中靶基因表达量。大小鼠腹腔注射或灌胃给予GL和BY;正常及辐射小鼠腹腔注射或灌胃给予GL。建立LC-MS/MS方法测定大小鼠血浆中GL和GA的浓度,血浆样品经液液萃取或蛋白沉淀处理后用反相C8色谱柱分离,TSQ Quantum质谱仪定量。采用Das 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Prism 5.0软件编辑图片,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L及GA可明显提高小鼠MSC中SOD活性;GL可明显增加小鼠MSC中Tnfaip2的表达,降低Sv2a表达;小鼠全骨髓细胞中,GL在短时间内升高Tnfaip2表达量均,而10天后呈相反趋势;GL可使Tnfaip-2蛋白表达量升高。结果显示GL检测方法各指标均符合方法学要求;与GL组相比,BY组中GA的达峰浓度(Cmax)和时间-浓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降低了56%和76%;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GL后,辐射组小鼠体内GL的AUC0 t和Cmax仅为对照组的24.5%及46.1%,而GA仅Tmax有明显差异;而灌胃相同剂量的GL后,辐射组小鼠与正常小鼠相比,GL各参数均无明显差异,而辐射组GA的AUC0 t和Cmax仅为对照组的29.6%及34.2%。讨论提示GL辐射防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体内SOD活性、调节体内炎症因子Tnfaip2而实现的。BY复方中的其他成分可抑制甘草酸的口服吸收过程;辐射对肠道及机体其他器官的影响,可能影响GL在体内的吸收、代谢转化过程。
【关键词】:补中益气丸 甘草酸 甘草次酸 药代动力学 辐射防护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81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主要符号对照表10-11
- 第一章 18-β-甘草酸辐射防护作用分子机制研究11-39
- 1 引言11-12
- 2 材料12-13
- 2.1 实验动物12
- 2.2 主要试剂12-13
- 2.3 主要仪器13
- 3 实验方法13-24
- 3.1 PBS及培养液配制13
- 3.2 小鼠原代MSC的收集与培养13-14
- 3.3 18-β-甘草酸细胞毒性实验14-15
- 3.3.1 给药溶液配制14
- 3.3.2 CCK-8 法检测 18-β-甘草酸细胞毒性14-15
- 3.4 GL及GA对MSC中SOD活性的影响15-16
- 3.4.1.样品溶液制备15
- 3.4.2 BCA法测定蛋白浓度15
- 3.4.3 WST法测定SOD活性15-16
- 3.5 RT-PCR法验证GL及GA对小鼠MSC辐射防护作用的基因靶标16-18
- 3.5.1 引物序列16
- 3.5.2 总RNA提取16-17
- 3.5.3 c DNA合成17
- 3.5.4 RT-PCR反应17-18
- 3.6 RT-PCR法验证GL及GA对小鼠辐射防护作用的基因靶标18-20
- 3.6.1 实验动物分组与给药18-19
- 3.6.2 骨髓细胞收集19
- 3.6.3 吸附柱法提取骨髓细胞RNA19-20
- 3.6.4 c DNA合成及RT-PCR反应20
- 3.7 Western Blotting检测GL及GA对小鼠MSC中Tnfaip-2 蛋白表达量的影响20-24
- 3.7.1 试剂配制20-22
- 3.7.2 实验方法22-24
- 3.8 统计学处理24
- 4 实验结果24-35
- 4.1 GL细胞毒性试验(CCK-8)24-26
- 4.2 GL及GA对MSC中SOD活性影响实验26-27
- 4.3 小鼠MSC中RT-PCR靶标基因验证27-30
- 4.3.1 小鼠MSC中Tnfaip-2 基因表达量27
- 4.3.2 小鼠MSC中Sv2a基因表达量27-28
- 4.3.3 小鼠MSC中Slc24a-2 基因表达量28-29
- 4.3.4 小鼠MSC中Nap1l5基因表达量29-30
- 4.4 小鼠模型全骨髓细胞中基因靶标验证30-34
- 4.4.1 Tnfaip-2 基因表达量30-31
- 4.4.2 Sv2a基因表达量31-32
- 4.4.3 Slc24a基因表达量32-33
- 4.4.4 Nap1l5基因表达量33-34
- 4.5 Western Blotting检测GL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对小鼠MSC中Tnfaip-2 蛋白表达量的影响34-35
- 5.讨论35-37
- 参考文献37-39
- 第二章 18-β-甘草酸代谢动力学研究39-81
- 1 引言39-41
- 2 材料41-42
- 2.1 实验动物41
- 2.2 主要试剂41-42
- 2.3 主要仪器42
- 3 实验方法42-47
- 3.1 甘草酸单体及补中益气丸复方中甘草酸在大、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42-45
- 3.1.1 色谱条件42
- 3.1.2 质谱条件42-43
- 3.1.3 标准曲线制备43
- 3.1.4 血浆样品处理43
- 3.1.5 给药剂量校正43-44
- 3.1.6 给药溶液制备44
- 3.1.7 给药方案和样品采集44-45
- 3.2 辐射损伤对甘草酸单体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在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比较45-46
- 3.2.1 色谱条件45
- 3.2.2 质谱条件45
- 3.2.3 标准曲线制备45
- 3.2.4 血浆样品处理45-46
- 3.2.5 给药溶液制备46
- 3.2.6 给药方案和样品采集46
- 3.3 数据统计分析46-47
- 4.结果47-76
- 4.1 甘草酸单体及补中益气丸复方中甘草酸在大、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47-61
- 4.1.1 方法参数优化47-48
- 4.1.2 方法学验证48-58
- 4.1.3 药代动力学研究58-61
- 4.2 辐射损伤对甘草酸单体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在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比较61-76
- 4.2.1 方法参数优化61-62
- 4.2.2 方法学验证62-71
- 4.2.3 药代动力学研究71-76
- 5.讨论76-78
- 参考文献78-81
- 致谢81-82
- 作者简历82-83
- 附录 综述:甘草诱导的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研究进展83-90
- 参考文献88-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光辉;X线诊治的辐射防护探讨[J];浙江预防医学;2002年07期
2 郑钧正;我国新一代辐射防护基本标准批准发布[J];中国公共卫生;2003年01期
3 刘亚君,李玉成;辐射防护面临21世纪初的巨大挑战[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3年03期
4 郑钧正;我国新一代辐射防护基本标准批准发布[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01期
5 约翰·甘美伦;21世纪的辐射防护与保健[J];医疗保健器具;2003年06期
6 李宝廷,石二为,李顺福,王应欣;辐射防护测量中几个易混淆和理解错误的概念[J];中国辐射卫生;2004年01期
7 ;坚实的基础 寻找维持辐射防护的方法[J];国际原子能机构通报;2006年01期
8 Marilyn Smith;;辐射防护的基础[J];国际原子能机构通报;2006年01期
9 ;“21世纪初辐射防护论坛”简介[J];辐射防护通讯;2006年04期
10 常学奇;李玉成;;“21世纪初辐射防护论坛”第五次会议在苏州召开[J];辐射防护;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成;;实行辐射防护人才资质认证制度的建议[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韩善彪;武奕华;邵明刚;;低能粒子加速器辐射防护设施设计原则和辐射安全的几点讨论[A];2010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韩善彪;武奕华;邵明刚;;低能粒子加速器辐射防护设施设计原则和辐射安全的几点讨论[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4 李铁辉;陈志兴;张清江;李楠;安力生;;数字化辐射防护[A];全国放射性流出物和环境监测与评价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张良安;;医用辐射防护中的热点及新问题[A];全国医用辐射防护与安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常学奇;李玉成;;“21世纪初辐射防护论坛”简介[A];21世纪初辐射防护论坛第五次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叶敏坤;;一些国家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的主要研究机构及研究方向[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8 张伟;白亚妮;钱澍;何子福;贾敏;金磊;;浅议放射过程中的辐射防护[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伟;;辐射防护在我科日常工作中的应用[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韫华;;热辐射防护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杨杰松;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网即将张开[N];健康报;2010年
2 核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 刘志_";核电厂的辐射防护(上)[N];中国能源报;2010年
3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党委工作部;中辐院:勇做核能卫士 当好安防先锋[N];科技日报;2012年
4 核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 刘志_";核电厂的辐射防护(下)[N];中国能源报;2010年
5 沈长根;核电站的辐射防护[N];大众科技报;2005年
6 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虞学军;宇航员怎样进行辐射防护[N];健康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董山峰;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在改革中前进[N];光明日报;2002年
8 张园;SP88具有辐射防护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4年
9 陈艳阳;辐射防护:重点在身边[N];大众卫生报;2004年
10 孙曙峦;此时科普最有效[N];中国质量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曹飞;富H_2溶液的辐射防护效应及其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2 周永;三羟异黄酮对放射性造血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沛;分子氢在电离辐射防护作用中的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2 裴瑶;乌鲁木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辐射防护状况调查与评价[D];新疆大学;2015年
3 封志娟;兰铀公司工业探伤辐射防护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刘历鹏;PET-CT的辐射剂量场计算[D];黑龙江大学;2015年
5 姜懿峰;核电救灾机器人中子屏蔽材料制备及辐射防护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6 宋心怡;18-β-甘草酸的辐射防护作用机制研究[D];青海大学;2016年
7 李江苏;核电工作和医用放射场所屏蔽低能光子的稀土基辐射防护材料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邵文成;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辐射防护和质量控制的Monte Carlo方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9 薛丹;抗放利质量控制方法及辐射防护机制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10 杨百霞;细胞核靶向富勒醇固体脂质纳米粒的辐射防护作用[D];苏州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18-β-甘草酸的辐射防护作用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24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272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