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运动性疲劳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及不同中医体质新兵新训疲劳差异性的初步探究
发布时间:2021-01-02 20:36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基于现有运动性疲劳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以军事训练人群为临床数据来源,初步建立军事运动性疲劳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并就不同中医体质新兵对新训疲劳的易感性差异进行初步探究,以期为运动性疲劳尤其是军事运动性疲劳的评价提供参考,进一步推动军事运动性疲劳防治研究的开展。研究方法本研究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运动性疲劳评价指标的文献研究: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重庆维普、万方、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及海军军医大学图书馆纸质书籍,根据标题摘要进行初步筛选后,逐一阅读全文,筛选有效信息,提取、分析、汇总现有的人体运动性疲劳评估方法或具体指标,对现有的评价指标进行初步筛选。第二部分则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筛选出在军事训练中可能具有现实应用价值的人体运动性疲劳评价指标。第三部分以海军某部新兵新训疲劳为例,初步探究军事运动性疲劳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初步以《Borg主观体力感觉等级》评分(RPE评分)为疲劳的评判标准,采集海军某部2018年新征召入伍士兵的各指标数据,根据RPE评分各等级值的临床意义,将受试者按训练后R...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文献筛选流程
1)第二轮指标概况题组根据第一轮专家咨询意见,修改指标分类为心肺及氧转运系统机量代谢水平指标、骨骼肌及组织氧化损伤水平指标、神经及心理行为内分泌系统机能评价指标、免疫系统机能评价指标、运动能力评价指第一轮删减合并、细化及新增指标意见,共有 67 个指标进入第二轮2)第二轮指标评分及变异系数轮专家咨询中各指标证据性评分均数在 2.826~4.826 之间,.433 之间;有效性评分均数在 2.652~4.609 之间,变异系数在 0.108~评分均数在 2.304~4.435 之间,变异系数在 0.109~0.437 之间;可行性.652 之间,变异系数在 0.132~0.484 之间;总体评估评分值均数在 2.系数在 0.149~0.437 之间。各指标的证据性、有效性、预防性、可行系数值均<0.5,专家意见较为一致,结果较为可靠,可作为指标筛选异系数分布情况见图 2-1,评分结果见表 2-8。
军事运动性疲劳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及不同中医体质新兵新训疲劳差异性的初步探究(3)脱落处理参加本研究的受试者有权在中途退出本研究,或受试者虽未明确提出退出研究,但因退换兵、日常执勤任务、岗位调动等原因无法完成前后 2 次指标采集者,均视为脱落。脱落的数据不纳入统计分析。3、指标采集(1)指标采集方案第一次指标采集时间为入伍隔离期后、新训开始前,与新兵入伍复检同期进行(记为 T0)。第二次采集时间为新训中后期,体能综合素质考核后当天及次日晨(T1)。各类指标数据采集时间安排示意图见图 3-1-2,检测方法及要求详述于下文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张世明教授运动性疲劳中医分型诊断标准[J]. 荣海波,张世明.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4)
[2]急进高原驻训军人躯体-脑力疲劳追踪研究[J]. 刘红平,杨国愉,张晶轩,刘波涛,王萍.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7(09)
[3]驻疆新兵情绪调节方式对训练倦怠的影响[J]. 丁魁,李权超,秦天,孟新珍,赵小强. 中国健康教育. 2017(06)
[4]肺源性心脏病患者HRV、HRT和DC分析[J]. 王春光,张志华.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7(03)
[5]运动性疲劳的中医观[J]. 梁薇,文眸. 现代医药卫生. 2016(24)
[6]运动性疲劳研究进展[J]. 代朋乙,黄昌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6(11)
[7]壳寡糖抗运动疲劳及对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影响[J]. 尹雨芳,林强,曹建民,周海涛,王灿.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6(04)
[8]对中枢与外周运动性疲劳的再认识[J]. 田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42)
[9]中医体质量表应用中的疑难问题解读[J]. 李英帅,杨寅,李玲孺,王济,郑燕飞,张惠敏,王琦. 中医杂志. 2015(10)
[10]力量素质对纵跳能力的影响及其训练建议[J]. 於鹏,曹西文,王东方. 运动. 2015(05)
硕士论文
[1]我国运动性疲劳与超量恢复理论沿革研究[D]. 黄巧.西南大学 2012
[2]运动心肺试验对不同人群心肺功能的评价及应用研究[D]. 宋宪强.山西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53603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文献筛选流程
1)第二轮指标概况题组根据第一轮专家咨询意见,修改指标分类为心肺及氧转运系统机量代谢水平指标、骨骼肌及组织氧化损伤水平指标、神经及心理行为内分泌系统机能评价指标、免疫系统机能评价指标、运动能力评价指第一轮删减合并、细化及新增指标意见,共有 67 个指标进入第二轮2)第二轮指标评分及变异系数轮专家咨询中各指标证据性评分均数在 2.826~4.826 之间,.433 之间;有效性评分均数在 2.652~4.609 之间,变异系数在 0.108~评分均数在 2.304~4.435 之间,变异系数在 0.109~0.437 之间;可行性.652 之间,变异系数在 0.132~0.484 之间;总体评估评分值均数在 2.系数在 0.149~0.437 之间。各指标的证据性、有效性、预防性、可行系数值均<0.5,专家意见较为一致,结果较为可靠,可作为指标筛选异系数分布情况见图 2-1,评分结果见表 2-8。
军事运动性疲劳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及不同中医体质新兵新训疲劳差异性的初步探究(3)脱落处理参加本研究的受试者有权在中途退出本研究,或受试者虽未明确提出退出研究,但因退换兵、日常执勤任务、岗位调动等原因无法完成前后 2 次指标采集者,均视为脱落。脱落的数据不纳入统计分析。3、指标采集(1)指标采集方案第一次指标采集时间为入伍隔离期后、新训开始前,与新兵入伍复检同期进行(记为 T0)。第二次采集时间为新训中后期,体能综合素质考核后当天及次日晨(T1)。各类指标数据采集时间安排示意图见图 3-1-2,检测方法及要求详述于下文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张世明教授运动性疲劳中医分型诊断标准[J]. 荣海波,张世明.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4)
[2]急进高原驻训军人躯体-脑力疲劳追踪研究[J]. 刘红平,杨国愉,张晶轩,刘波涛,王萍.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7(09)
[3]驻疆新兵情绪调节方式对训练倦怠的影响[J]. 丁魁,李权超,秦天,孟新珍,赵小强. 中国健康教育. 2017(06)
[4]肺源性心脏病患者HRV、HRT和DC分析[J]. 王春光,张志华.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7(03)
[5]运动性疲劳的中医观[J]. 梁薇,文眸. 现代医药卫生. 2016(24)
[6]运动性疲劳研究进展[J]. 代朋乙,黄昌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6(11)
[7]壳寡糖抗运动疲劳及对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影响[J]. 尹雨芳,林强,曹建民,周海涛,王灿.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6(04)
[8]对中枢与外周运动性疲劳的再认识[J]. 田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42)
[9]中医体质量表应用中的疑难问题解读[J]. 李英帅,杨寅,李玲孺,王济,郑燕飞,张惠敏,王琦. 中医杂志. 2015(10)
[10]力量素质对纵跳能力的影响及其训练建议[J]. 於鹏,曹西文,王东方. 运动. 2015(05)
硕士论文
[1]我国运动性疲劳与超量恢复理论沿革研究[D]. 黄巧.西南大学 2012
[2]运动心肺试验对不同人群心肺功能的评价及应用研究[D]. 宋宪强.山西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536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295360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