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颅面点对应与基于统计回归的颅面复原算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4 16:25
  颅面复原是指对一个身源不明的颅骨,通过确定其性别、种族、年龄后,根据已获取的颅面间形态关系,恢复死者生前面貌的技术。在考古、法医等领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随着采集的颅面数据增多,基于统计模型的复原方法逐渐成为主流。而统计复原方法的关键是准确建立颅面模型的生理点对应关系,以及颅骨到面皮的统计模型。针对这两个关键问题展开研究,工作进展如下:1)颅面数据预处理。对活体颅面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对模型进行去噪、补洞以及数据归一化等预处理操作。在分析MPEG标准的基础上,定义并标定了78个颅面特征点。2)颅面模型配准与点对应算法研究。在粗配准阶段,随机生成TPS所需控制点,结合ICP算法实现颅骨和面皮模型的非刚性配准;提出一种基于迭代模型线性组合的方法实现颅面模型的精确配准。再结合体素化和多重约束的积分不变量建立颅骨或面皮之间的生理点对应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本文配准方法的基础上,点对应的准确率更高。3).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LSSVR的颅面复原方法。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建立颅骨和面皮统计形状模型,在形状参数空间中利用LSSVR训练得到目标模型,再将待复原颅骨放入形状参数空间中,得到的复...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颅面点对应与基于统计回归的颅面复原算法研究


断层切片图像

样条曲面,采集者,交互编辑


图3 B 样条曲面片据集非常小,可以实现局部传输和渐进作、交互编辑也更容易。但建模过程较预处理采集者可能会佩戴无法去除的金属假体者的衣物、肩膀,都属于 CT图像中的冗的几何形态,降低精度。因此,必须对 操作。

三视图,点击,模块,图像


CT图像三视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体素模型与多尺度约束的三维面皮点对应[J]. 朱艳芳,刘晓宁,耿国华.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2]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局部形状关系建模的颅面复原方法[J]. 贺毅岳,马自萍,高妮,耿国华.  计算机应用. 2016(03)
[3]三维颅骨模型获取方法研究[J]. 白茹意.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3(11)
[4]3维激光扫描技术在石窟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 王文江,王文旭,周鑫.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3(07)
[5]三维点云ICP算法改进研究[J]. 周春艳,李勇,邹峥嵘.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1(08)
[6]基于ICP和CPD的颅骨自动配准算法[J]. 白茹意,周明全,邓擎琼.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1(02)
[7]基于曲率特征的自由曲面匹配算法[J]. 徐金亭,刘伟军,孙玉文.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07(02)
[8]计算机辅助颅面复原技术研究[J]. 李一波,王扬扬,姬晓飞,肖红.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2006(10)
[9]基于形变模型的三维人脸重建方法及其改进[J]. 胡永利,尹宝才,谷春亮,程世铨.  计算机学报. 2005(10)
[10]基于分区和凸包的3维相貌复原[J]. 李一波,刘敏,王庆军,姬晓飞.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2005(07)

博士论文
[1]颅面统计复原关键技术研究[D]. 贺毅岳.西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三维颅面点对应方法的研究与评价[D]. 贺洁琼.西北大学 2013
[2]基于统计模型的颅面复原技术研究[D]. 欧小哲.西北大学 2009
[3]三角网格离散曲率估计和Taubin方法改进[D]. 齐宝明.大连理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975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29975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5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