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振动训练对大鼠比目鱼肌废用性萎缩康复效果的形态学观察

发布时间:2021-02-10 15:28
  废用性肌萎缩多发生在机体失重去负荷、肢体制动、运动减少时,振动训练作为一种治疗肌萎缩的手段逐渐引起人们关注。由于大负荷高频率的振动可以选择性兴奋肌梭,因此人们多使用超过100Hz的高频振动来对抗肌萎缩,但频率过高的振动容易损伤机体,时间过长还会引起“振动病”。研究表明,当频率小于50Hz时,适宜的振动刺激能增加肌肉张力,而且低频振动刺激不易引起机体损伤,安全性高。目前尚未见到低于50Hz的振动训练与废用性肌萎缩的关系在形态学影响方面的研究与报道。目的:本研究采用尾部悬吊肌萎缩动物模型以及mATP酶染色技术,探讨30Hz振动训练对尾部悬吊大鼠比目鱼肌废用性萎缩的影响,为低频率振动训练对抗废用性肌萎缩的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悬吊组(HS)、悬吊后振动训练组(VT)、悬吊后自然恢复组(SC)。VT组解除悬吊后予以30Hz的振动训练,10分钟/次,2次/天,间隔5分钟,6次/周,持续4周。悬吊组在悬吊2周后立即处死,其余3组在VT组振动训练4周后统一处死,取比目鱼肌称量其湿重,记录4组大鼠比目鱼肌湿重/体重比。制作冰冻切片并进行mATP酶组... 

【文章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振动训练对大鼠比目鱼肌废用性萎缩康复效果的形态学观察


大鼠尾部悬吊废用性肌萎缩模型

简易装置,大鼠,中保,不配合


振动时间固定为上午9时。为避免大鼠在振动训练过程中不配合,本研究设计了一种简易装置(见图3),以确保整个训练过程中大鼠能一直维持直立状态:振动训练期间,大鼠双下肢站立于振动台上,保持身体直立,头伸向瓶口不至于影响呼吸。论文随机验证编号:BT6891217970

染色切片,肌纤维


蓝色的I工a型纤维和深紫色的Ilb型纤维。各型肌纤维整齐排列,肌束间的间隙较小,肌束间、肌纤维间分布有少量结缔组织。切片上的肌纤维横截面呈椭圆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肌细胞核呈圆形,位于细胞边缘(见图5①)。悬吊组:工型肌纤维数量明显减少,H型肌纤维数量明显增多,工lb型肌纤维数目增加更显著。大部分肌纤维己萎缩,结构紊乱,界限不清晰,肌束间、肌纤维间的间隙增大,结缔组织明显增生。肌纤维直径变细,横截面积明显缩小,大部分肌纤维退变。肌细胞胞浆染色不均匀,但细胞数目改变不明显,细胞核增多,排列紊乱(见图5②)悬吊后振动训练组:工型肌纤维数目明显增多,H型肌纤维数目则明显减少。肌纤维排列整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振动刺激对废用性肌萎缩大鼠肌纤维形态结构的影响[J]. 黄鹏,魏宏文,叶晶,矫玮.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1(02)
[2]振动训练对大鼠骨骼肌最大力量和肌纤维形态结构的影响[J]. 魏安奎,危小焰,史仍飞,赵常学.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9(01)
[3]机械生长因子(MGF)与运动[J]. 史仍飞,危小焰.  体育科学. 2006(06)
[4]高频正弦波振动对失重性肌萎缩的对抗作用[J]. 任俊蝉,樊小力,宋新爱,朱永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06)
[5]经皮神经电刺激预防失神经肌萎缩的实验研究[J]. 张东,赵斌,张金海,余征,汪爱媛,卢世璧.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3(09)
[6]废用性肌萎缩研究进展[J]. 郄淑燕,岳寿伟.  中国临床康复. 2003(05)
[7]模拟失重对大鼠比目鱼肌肌梭超微结构的影响[J]. 吴苏娣,樊小力,唐斌,陈明霞.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02(01)
[8]尾部悬吊对大鼠比目鱼肌mATP酶活性的影响[J]. 吴苏娣,樊小力,唐斌.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2001(04)
[9]废用性肌肉萎缩的研究[J]. 邢国刚,樊小力,宋新爱.  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 2000(04)
[10]制动对兔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形态的影响[J]. 倪国新,成海平,苏力,唐军凯.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0(03)

硕士论文
[1]两种废用性肌萎缩动物模型与几种肌纤维分型方法的比较研究[D]. 杜育峰.西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275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30275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c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