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立位应激下心血管反应的仿真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6 11:25
下体负压(LBNP)和头高位倾斜(HUT)是两种常用的测定航天员、飞行员立位耐力的实验方法,主要观察立位应激下人体的心血管反应。持续性正加速度(+Gz)则对飞行员引起更加强烈的沿身体纵轴的重力作用,使血液向下身转移。立位应激或不同重力应激下心血管系统(CVS)的反应,是CVS调节功能的重要表现。研究与立位应激有关的问题时(如失重/模拟失重后立位耐力降低的机理),如果单纯依赖人体实验,则受到耐受限度、方法学、实验次数、机会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通过建立立位应激下CVS反应的数学模型,开展有关的仿真研究十分必要,其结果与有限的人体实验结果互相补充、验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对现有的知识整合,并可发现有待进一步阐明的问题。 现有关于立位应激或+Gz作用下CVS反应的数学模型,都存在“刺激专一”的局限性,即仅能针对某一种重力应激进行仿真研究。本工作的目的之一就是企图建立一个能够全面仿真LBNP、HUT或低G值+Gz暴露下循环系统反应的数学模型,并与实验数据相互印证,以为研究立位或重力应激下生理调节机制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的工作模型。 目前对在失重/模拟失重后,人体立位耐力下降的机理仍不...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6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英文缩写及主要符号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正文部分
第1章 绪论
1.1 心血管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意义和方法
1.2 心血管数学模型及其在模拟立位应激反应中应用(综述)
1.3 失重/模拟失重致立位耐力不良机理的研究(综述)
1.4 论文工作任务
第2章 立位应激心血管反应的数学模型
2.1 血液重新分配模型
2.2 左室充盈模型
2.3 左室工作模型
2.4 左心室-动脉系统耦合模型
2.5 压力反射控制模型
2.6 重力因素致血液重新分配模型
2.7 心血管系统模型的总体结构与工作过程
第3章 立位应激下心血管反应的仿真研究
3.1 下体负压时心血管反应的仿真研究
3.2 头高位倾斜时心血管反应的仿真研究
3.3 +Gz暴露时心血管反应的仿真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失重/模拟失重后立位耐力降低机理的仿真研究
4.1 血量减少因素的影响
4.2 血管反应性因素的影响
4.3 心肌收缩性能降低因素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21天头低位卧床对立位应激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第6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习期间发表与待发表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1天头低位卧床状态下人心功能的变化及套带的作用[J]. 蒋昌林,姜世忠,姚永杰,孙喜庆,李建军,吴兴裕.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1999(02)
[2]下体负压对抗21d头低位卧床后立位耐力不良的研究[J]. 姚永杰,吴兴裕,孙喜庆,郝卫亚,乔宗林,姜世忠.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1999(02)
[3]模拟失重引起的大鼠基底动脉收缩反应性增强[J]. 张乐宁,马进,张立藩.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1999(01)
[4]21天头低位卧床期间脑血流的变化及其与立位耐力的关系[J]. 姚永杰,吴兴裕,李明登,孙喜庆,张传红.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1998(04)
[5]微重力心血管生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张立藩.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1998(05)
[6]可变角度简易倾斜床的研制[J]. 姚永杰,吴兴裕,孙喜庆,李志学,章志红.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8(04)
[7]14天尾部悬吊大鼠肠系膜血管床反应性的变化[J]. 张乐宁,马进,张立藩.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1998(02)
[8]模拟失重下动脉血管结构、功能及神经支配的可塑性变化[J]. 张立藩.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1998(03)
[9]下体负压对抗失重/模拟失重后立位耐力降低的研究进展[J]. 姚永杰,吴兴裕.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1998(03)
[10]142例创伤性大失血的救治[J]. 白卫东,高劲谋. 中华创伤杂志. 1998(02)
本文编号:3085960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6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英文缩写及主要符号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正文部分
第1章 绪论
1.1 心血管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意义和方法
1.2 心血管数学模型及其在模拟立位应激反应中应用(综述)
1.3 失重/模拟失重致立位耐力不良机理的研究(综述)
1.4 论文工作任务
第2章 立位应激心血管反应的数学模型
2.1 血液重新分配模型
2.2 左室充盈模型
2.3 左室工作模型
2.4 左心室-动脉系统耦合模型
2.5 压力反射控制模型
2.6 重力因素致血液重新分配模型
2.7 心血管系统模型的总体结构与工作过程
第3章 立位应激下心血管反应的仿真研究
3.1 下体负压时心血管反应的仿真研究
3.2 头高位倾斜时心血管反应的仿真研究
3.3 +Gz暴露时心血管反应的仿真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失重/模拟失重后立位耐力降低机理的仿真研究
4.1 血量减少因素的影响
4.2 血管反应性因素的影响
4.3 心肌收缩性能降低因素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21天头低位卧床对立位应激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第6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习期间发表与待发表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1天头低位卧床状态下人心功能的变化及套带的作用[J]. 蒋昌林,姜世忠,姚永杰,孙喜庆,李建军,吴兴裕.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1999(02)
[2]下体负压对抗21d头低位卧床后立位耐力不良的研究[J]. 姚永杰,吴兴裕,孙喜庆,郝卫亚,乔宗林,姜世忠.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1999(02)
[3]模拟失重引起的大鼠基底动脉收缩反应性增强[J]. 张乐宁,马进,张立藩.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1999(01)
[4]21天头低位卧床期间脑血流的变化及其与立位耐力的关系[J]. 姚永杰,吴兴裕,李明登,孙喜庆,张传红.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1998(04)
[5]微重力心血管生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张立藩.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1998(05)
[6]可变角度简易倾斜床的研制[J]. 姚永杰,吴兴裕,孙喜庆,李志学,章志红.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8(04)
[7]14天尾部悬吊大鼠肠系膜血管床反应性的变化[J]. 张乐宁,马进,张立藩.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1998(02)
[8]模拟失重下动脉血管结构、功能及神经支配的可塑性变化[J]. 张立藩.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1998(03)
[9]下体负压对抗失重/模拟失重后立位耐力降低的研究进展[J]. 姚永杰,吴兴裕.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1998(03)
[10]142例创伤性大失血的救治[J]. 白卫东,高劲谋. 中华创伤杂志. 1998(02)
本文编号:30859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308596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