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对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预后研究及形态学评估
发布时间:2021-11-25 05:57
目的1.比较经滤波反投影(FBP)与迭代模型重建(IMR)技术重建先天性心脏病(CHD)婴幼儿CT图像质量。2.评估术前多层螺旋CT(MSCT)对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伴粗大体肺侧支动脉(PA-VSD-MAPCAs)患者术后生存预测价值。3.评估PA-VSD-MAPCAs患者食管后粗大体肺侧支动脉(REM)发生率和影像解剖。材料与方法1.前瞻收集51例行心脏MSCT检查CHD婴幼儿。用256层螺旋CT结合80kV管电压技术行心脏扫描。计算患儿CT检查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使用FBP和IMR重建成像,比较两种算法客观图像质量(噪声、SNR、CNR)、主观图像质量、冠状动脉可检测数、诊断心血管异常准确率。2.回顾分析52例有术前心脏CT并行右心室流出道重建及MAPCAs单源化术或右心室流出道重建及肺动脉修复术PA-VSD-MAPCAs患者。CT评估指标包括:McGoon率、TNPAI、PVI、有无固有肺动脉(NPA)及NPA或MAPCAs供应段数。随访终点事件定义为患者的总体生存。3.连续收集130例行心脏手术且有术前心脏MSCT的PA-VSD-MAPCAs患者。影像解剖分析包括:MAPCA...
【文章来源】: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12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1患儿为5个月大的男孩,诊断为室间隔缺损,肺动脉扩张
FBP?=?Filtered?back-projection;?IMR?=?Iterative?model?reconstruction.??*?Significant?differences?for?comparison?between?the?two?methods.??画祕j??图1-2与图1-1为同一患者。使用滤波反投影(FBP)算法(A)和迭代模型重建(IMR)??算法(B)重建的左前降支(LAD)的多平面重建图像(MPR)。由图可见,使用IMR算法??(图B)重建的图像比用roP?(图A)重建的图像噪声更低,IMR比FBP更清楚地显示左??主干(LM)和LAD的近段;然而
隔缺损(ASD)和2例小的室间隔缺损(VSD)被漏诊。FBP算法重建图像系列??中,有1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漏诊,而使用MR算法重建图像序列,有2??例PDA被漏诊(图1-3)。??表1-5在256层螺旋CTA检查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宽探测器CT 70kV管电压联合前瞻心电门控技术诊断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J]. 曾芳,薛蕴菁,刘元芬,杨哲婷,段青.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7(04)
[2]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主要特点与外科诊治[J]. 杨克明.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04)
[3]超声心动图和CT血管造影诊断肺动脉闭锁的价值[J]. 武志斌,王建华,周淑香,丁桂春.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3(12)
[4]128层螺旋CT前门控技术在小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J]. 张晓凡,曾立红,王志伟,王芳.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3 (08)
[5]64层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伴气道狭窄手术前后的应用价值[J]. 王荣品,梁长虹,黄美萍,刘辉,崔燕海,刘其顺.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0(05)
[6]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策略[J]. 邓喜成,李守军.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0(01)
[7]多层螺旋CT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价值[J]. 黄美萍,崔燕海,梁长虹.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9(04)
[8]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的评价[J]. 沈琪,吴梦琦.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5(07)
[9]多层螺旋CT在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J]. 黄美萍,梁长虹,曾辉,刘其顺,张忠林,张金娥,黄飚.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4(07)
[10]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侧支血管造影分析[J]. 凌坚,宋金松,刘玉清,谢若兰,张岩,蒋世良.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0(11)
本文编号:3517543
【文章来源】: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12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1患儿为5个月大的男孩,诊断为室间隔缺损,肺动脉扩张
FBP?=?Filtered?back-projection;?IMR?=?Iterative?model?reconstruction.??*?Significant?differences?for?comparison?between?the?two?methods.??画祕j??图1-2与图1-1为同一患者。使用滤波反投影(FBP)算法(A)和迭代模型重建(IMR)??算法(B)重建的左前降支(LAD)的多平面重建图像(MPR)。由图可见,使用IMR算法??(图B)重建的图像比用roP?(图A)重建的图像噪声更低,IMR比FBP更清楚地显示左??主干(LM)和LAD的近段;然而
隔缺损(ASD)和2例小的室间隔缺损(VSD)被漏诊。FBP算法重建图像系列??中,有1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漏诊,而使用MR算法重建图像序列,有2??例PDA被漏诊(图1-3)。??表1-5在256层螺旋CTA检查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宽探测器CT 70kV管电压联合前瞻心电门控技术诊断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J]. 曾芳,薛蕴菁,刘元芬,杨哲婷,段青.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7(04)
[2]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主要特点与外科诊治[J]. 杨克明.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04)
[3]超声心动图和CT血管造影诊断肺动脉闭锁的价值[J]. 武志斌,王建华,周淑香,丁桂春.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3(12)
[4]128层螺旋CT前门控技术在小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J]. 张晓凡,曾立红,王志伟,王芳.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3 (08)
[5]64层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伴气道狭窄手术前后的应用价值[J]. 王荣品,梁长虹,黄美萍,刘辉,崔燕海,刘其顺.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0(05)
[6]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策略[J]. 邓喜成,李守军.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0(01)
[7]多层螺旋CT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价值[J]. 黄美萍,崔燕海,梁长虹.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9(04)
[8]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的评价[J]. 沈琪,吴梦琦.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5(07)
[9]多层螺旋CT在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J]. 黄美萍,梁长虹,曾辉,刘其顺,张忠林,张金娥,黄飚.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4(07)
[10]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侧支血管造影分析[J]. 凌坚,宋金松,刘玉清,谢若兰,张岩,蒋世良.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0(11)
本文编号:3517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351754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