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战术区救护所伤员通过量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3 06:04

  本文关键词:战术区救护所伤员通过量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现代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打后勤,在战时后勤各项工作中,卫勤肩负着保打赢、保生命、保健康的神圣使命,是后勤保障的首要工作。医疗救护类的卫勤力量是执行战时卫勤保障任务的主体,也是卫勤保障资源的最终输出端口,更是战场卫勤力量布局的重要支点。较大型医疗救护力量多以战术区救护所的组织形式执行保障任务,而战术区救护所也正是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本文首先在充分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就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挑战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形成研究思路,并就战术区救护所这一新提概念,对其范畴界定、功能定位和适宜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证。因战术区救护所并不单指某一类救护所,为便于研究结论的形成,笔者将目光聚焦于战术区救护所中最为典型的一类——野战医疗所。借鉴机动卫勤分队“SOP”研究成果,笔者对野战医疗所的组室划分和工作流程进行了系统阐述,并针对野战医疗所的工作特点与规律,选取线性规划数学模型为研究的核心数学模型。根据模型结构,笔者穷举了野战医疗所内各功能单元间的伤员流作为线性规划模型的决策变量;以救护所伤员通过量最大化为目标函数;以救护所通过伤员过程中的各主要工序为模型的基础要素,利用计划评审技术对这些工序进行并行或串行的排列形成工作流程;引入工序耗时这一时间参数,综合利用训练视频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每项工序的时间参数进行赋值,并得出单个伤员救治工作的关键路径,借以估算单个伤员接受不同处置流程所消耗的时间,在此基础上,构建单位时间内各决策变量与医护人数、床位数、手术台数等限制要素之间的简单线性关系作为约束条件(不)等式。求解软件选用win QSB的线性规划模块。计算求得:在后送运力可保证每天400人次后送量的假定前提下,典型战术区救护所伤员通过量理论最大值为302人/天;此时,手术组饱和运转,且全部手术伤员均直接由分类场分往手术组,未经过重伤救治组;组室间无偶发性流转伤员;收容处置组人员全工作时间处于忙碌状态,重伤救治组人员几乎全工作时间处于忙碌状态;重伤救治组可余12张机动床位,而收容处置组可余24张机动床位,机动床位可用于伤员留治以及传染病隔离而不影响整体通过量。依据模型结论,建议为:提升指挥组与分类后送组配合的密切程度和工作的精细程度;创新演训活动组织模式,力求全要素联动,全面提高实战化程度;增强人员整体协作观念,主动提高收容分类的准确性和救治的及时性,积极沟通对接,合理调整床位分配和人员分工,减少伤员术前排队和不必要的组间流转。
【关键词】:战术区救护所 野战医疗所 伤员通过量 运筹学 线性规划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826
【目录】:
  • 缩略语表5-6
  • 英文摘要6-8
  • 中文摘要8-10
  • 第一章 前言10-18
  • 1.1 目的和意义10-11
  • 1.2 研究必要性——未来作战批量伤员产生可能性分析11-13
  • 1.3 研究可行性——现有卫勤研究成果支撑度分析13-16
  • 1.4 研究挑战性——勤务与技术相对分离的现状16-17
  • 1.5 研究路线图17-18
  • 第二章 战术区救护所及其适宜救治技术探讨18-27
  • 2.1 战术区救护所范畴界定18-20
  • 2.2 战术区救护所功能定位探讨20-21
  • 2.3 战术区救护所适宜救治技术讨论21-22
  • 2.4 典型战术区救护所——野战医疗所22-27
  • 第三章 典型战术区救护所伤员通过模型构建27-40
  • 3.1 模型选取——线性规划数学模型27-30
  • 3.2 模型构建——流转、流程、参数30-38
  • 3.3 推广分析——其他类型救护所适用性38-40
  • 第四章 基于训练数据的建模研究40-89
  • 4.1 模型参数抽提40-42
  • 4.2 一般性工作时间参数处理42-55
  • 4.3 专业性工作时间参数处理55-78
  • 4.4 分队人员工作时间求解78
  • 4.5 模型运行结论78-89
  • 第五章 探讨分析及优化建议89-96
  • 5.1 关于战场救护策略选择的弹性89-90
  • 5.2 组间伤员流转对救护所伤员通过量的影响90-92
  • 5.3 后送运力调整对救护所伤员通过量的影响92
  • 5.4 人员和床位调整对救护所伤员通过量的影响92-93
  • 5.5 救治范围调整对救护所伤员通过量的影响93-94
  • 5.6 思考与建议94-96
  • 全文总结96-97
  • 参考文献97-102
  • 文献综述 战术区救护所伤员通过量优化研究背景分析102-111
  • 参考文献108-111
  • 附录 1:预调查问卷111-115
  • 附录 2:正式问卷115-11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19-120
  • 致谢12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玺;;野战医疗所卫勤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7年10期

2 沈颖;王浈;王小峰;;加强医院野战医疗所(队)建设的几点思考[J];东南国防医药;2008年02期

3 董迎华;王芳英;王丽芹;樊志杰;;地震灾区野战医疗所预防与控制感染的做法和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年16期

4 彭勇新;孙天胜;;维和二级医院工作模式对我军野战医疗所建设的启示[J];人民军医;2009年07期

5 石平;袁波;苏义;朱世杰;陈利华;路又可;施建辉;;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野战医疗所室内训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年10期

6 赵晓明;王佳;李向兴;龙刚;尹彪;邓红;王雨欢;;野战医疗所训练的组织与实施[J];人民军医;2010年03期

7 王炳南;程正祥;余菁;赵先弘;李卫东;;跨区演习野战医疗所远程机动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年10期

8 ;进一步加强野战医疗所的建设——关于我区医院野战医疗所建设的基本情况及今后意见[J];人民军医;1980年02期

9 周亚森;;野战医疗所(队)快速开进展开必须具备四个因素[J];人民军医;1985年06期

10 于颖;常晓巍;冯晶;王莉;;野战医疗所医护一体化模式效果评价[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小灵;;野战医疗所手术的配合特点[A];全国第十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6年

2 赵建军;江雷;王重;彭海文;任晓谦;秦超;;野战医疗所手术流程仿真模型及应用[A];2009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刚尔;震不垮的野战医疗所[N];健康报;2008年

2 李凤鸣、张应翔;轻型化野战医疗所显威演兵场[N];解放军报;2003年

3 卢建喜邋特约通讯员 潘正军;福州总医院野战医疗所全程参加对抗演练[N];解放军报;2008年

4 王斌 彭振纲 本报记者 张晓祺;硝烟未散,,反躬“三问”破积习[N];解放军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张强 本报通讯员 冯毅 何雷;瞄准强军目标铸盾牌[N];科技日报;2013年

6 王锦松 陈展扬;救治时间比以往提前8分钟[N];战士报;2011年

7 倪从启邋辛静;40分钟开设一座战地医院[N];解放军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柯昌万 通讯员 赵贽 纪鹏;“伤员的伤情就是命令”[N];中国教育报;2010年

9 本版编辑邋毛剑秋 高铭华 张国清 梁蓬飞;让创新成果服务战场保障[N];解放军报;2007年

10 88医院;泰山脚下铸辉煌[N];泰安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炬;野战医疗所训练与考核大纲修编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2 郝枭雄;战术区救护所伤员通过量优化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3 汪鹏;野战医疗所数字化体系的探索与应用[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4 王红雷;军队医院野战医疗所灾害医学救援能力评估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战术区救护所伤员通过量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17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3617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3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