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运动性骨疲劳大鼠骨代谢与骨调因子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4-26 22:23
  研究目的:运动性骨疲劳是年轻运动员的常见现象,也是一直困扰运动员的一个棘手问题,但目前关于运动性骨疲劳的发生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从建立运动性骨疲劳动物模型入手,从骨密度、骨生物力学、骨代谢生化标志物、骨调因子的蛋白和基因表达等不同层面,分析运动性骨疲劳发生时骨变化的特点,探讨运动性骨疲劳的发生机理。研究方法:66只8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运动性骨疲劳动物模型组(36只),对照组(20只,其中10只笼养8周),一次性大强度运动组(10只);其中运动性骨疲劳动物模型组进行4周大强度跑台运动,造模期间每周对大鼠进行99mTc-MDP骨显影监测,并进行骨刚度(stiffness)、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雌激素(E2)指标变化的测定,当确诊达到运动性骨疲劳标准后,完成运动性骨疲劳动物模型的建立过程。将运动性骨疲劳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自由恢复和积极运动干预恢复,时间均为4周,采用DXA法测定胫骨BMD、BMC含量,在Anuda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上用三点弯曲法测定胫骨生物力学指标,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E2含量,比色法测定血清ALP、... 

【文章页数】:12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选题依据
    文献综述:运动性骨疲劳研究进展
第一部分 运动性骨疲劳动物模型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运动性骨疲劳大鼠骨量和骨生物力学性能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运动性骨疲劳大鼠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4 小结
第四部分 运动性骨疲劳大鼠骨调因子的蛋白和基因表达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英语缩略词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OPG/RANKL/RANK系统及其临床应用[J]. 刘长庚,凌天牖,黄生高.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2007(06)
[2]雌激素膜受体非基因组效应的研究进展[J]. 朱彤,王韫秀,顾兆伟,聂宏光,郝丽英.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07(04)
[3]游泳运动对老年小鼠骨组织形态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J]. 左群,于新凯,陆爱云.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7(02)
[4]游泳运动对老年雄性小鼠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J]. 沈志祥,刘翠鲜.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7(01)
[5]骨重建与骨质量[J]. 黄公怡.  中华骨科杂志. 2006(11)
[6]X线与99mTc核素骨显像在胫骨应力性骨折诊断中的实验研究[J]. 李程,李国平,裴福兴.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05)
[7]应力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进展[J]. 马黎明.  人民军医. 2006(07)
[8]OPG/RANK/RANKL系统与骨折和类风湿性关节炎[J]. 范慧洁,戴如春,廖二元.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6(04)
[9]局部注射BMP-2对老年大鼠股骨上端骨密度和骨强度变化的影响[J]. 刘铭,朱振安,汤亭亭,王克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6(03)
[10]骨重建在维持骨强度中的意义[J]. 夏维波.  中华医学杂志. 2006(06)

博士论文
[1]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雌性大鼠的骨变化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D]. 高丽.华东师范大学 2005
[2]补肾健脾活血方防治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D]. 胡冰.湖北中医学院 2002
[3]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细胞外基质病因机理的研究[D]. 刘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6488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36488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7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