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对乳腺病变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本文关键词: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对乳腺病变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第一部分数字乳腺断层摄影与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研究背景与目的] 乳腺X线摄影是乳腺检查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然而传统乳腺X线摄影是将三维乳腺实体投照在二维平面图像之上,由于正常乳腺组织的重叠,特别是一些致密型的乳腺,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可能将隐藏的癌灶遗漏误判为假阴性,或将一些重叠的伪影误判为假阳性。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乳腺断层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 DBT)应运而生,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主要探讨DBT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与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对比研究,比较两者之间诊断能力的差异,着重探讨两种影像学方法对病变的BI-RADS分类的差别,对不同类型乳腺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两者对不同腺体密度乳腺病变诊断能力的差异。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病例资料 收集本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之间来我院行诊断性乳腺x线检查的247位患者256侧乳腺病变,所有患者至少有一侧乳腺筛查异常或有可疑乳腺癌的临床症状。所有病例均经活检/手术病理证实,或经超声证实为囊性病变。所有病例均行一次FFDM检查和一次DBT检查。患者均为女性,对其X线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2.研究方法 2.1检查仪器与方法 检查仪器主要采用HOLOGIC数字乳腺断层融合机(Hologic Selenia Dimensions)。所有病例均行一次FFDM及一次DBT检查,采用Combo自动曝光模式,在同一压迫条件下,一次曝光可以同时获得二维乳腺图像及一系列断层图像。原始断层图像按1mm厚度进行重建,重建的图像数量取决于乳腺的压迫厚度。检查位置包括头尾位(Cranio-Caudul, CC)和内外斜位(Medial-Lateral-Oblique, MLO)。图像的阅读和评价在Hologic乳腺诊断工作站(SecureViewDx; Hologic),双屏Barco5M显示器上进行。 2.2阅片标准 由两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进行回顾性双盲法阅片,参照美国放射学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以每侧乳腺为单位,对所有病例的FFDM及DB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录阅片结果。为了消除短时间的记忆效果,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阅片者先阅读第一组的FFDM图像和第二组的DBT图像,两周以后再阅读剩余的病例资料。DBT图像的阅片标准参照FFDM图像。在正式分析前,通过预实验使每位医师熟悉分析的内容和操作流程。2.3报告系统 根据美国放射学会BI-RADS标准分别对FFDM及DBT图像进行描述和分类。分析内容包括:1)病变的主要X线征象分为:肿块,钙化,结构扭曲,非对称致密影;2)对主要X线征象进行描述,肿块包括形态、边缘等及相关征象,钙化包括形态、分布及相关征象,非对称致密影按照肿块的标准进行描述;3)对乳腺的构成进行分型:脂肪型:乳腺内几乎全为脂肪组织,腺体组织少于25%;少量腺体型,乳腺内散在纤维腺体密度,腺体组织占25%-50%;多量腺体型,乳腺组织不均匀致密,可能使小的肿块被掩盖而不能被发现,腺体组织占51%-75%;致密型,乳腺组织高度致密,可能使X线检查的敏感性降低,腺体组织超过75%。 评估分类包括以下几种:BI-RADS0类:评估不完全,需要进一步影像学检查来进行评估。BI-RADS1类:无异常发现。BI-RADS2类:肯定良性发现。BI-RADS3类:可能是良性发现,建议短期内随访。BI-RADS4类:可疑为异常,需临床活检,恶性可能性为30%;其中又分为以下三类,4a类:恶性度可能小的病变;4b类:恶性度可能居于中间的病变;4c类:恶性中等可能性但又不具有典型的恶性表现。BI-RADS5类:高度怀疑恶性,几乎可以确定为乳腺癌的病变,检出恶性的可能性≥95%。BI-RADS6类:活检证实为恶性。 2.4质量控制 排除不符合诊断要求的病例。由两位高年资放射科诊断医师进行回顾性双盲法阅片,对影像征象评价不一致时,由上级医师共同讨论做出最后判断。 2.5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种方法BI-RADS分类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评估两种方法的诊断能力,并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检验水准为a=0.05,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1.本组共247位患者256侧乳腺。良性病变155例,其中囊肿30例,纤维腺瘤4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良性叶状肿瘤2例,不典型增生7例,纤维囊性乳腺病36例,腺病30例。恶性病变101例,浸润性导管癌84例,导管内癌10例,黏液癌3例,浸润性导管癌伴浸润性微乳头状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大汗腺癌1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发病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40—50岁是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最好发年龄。 2.DBT与FFDM对乳腺良恶性病变BI-RADS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BT与FFDM对良性病变的诊断主要集中分布在BI-RADS2类、BI-RADS3类及BI-RADS4a类;对恶性病变的诊断主要分布在BI-RADS4c类和BI-RADS5类。 3.DBT与FFDM总体诊断能力:ROC曲线示DBT的诊断能力高于FFDM,两者曲线下面积差异为0.046。DB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为99.0%、97.4%、65.7%和99.1%; FFDM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为97.0%、92.3%、58.7%和96.6%。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5),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 4.DBT与FFDM对不同腺体密度乳腺病变的诊断:DBT对少量腺体乳腺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PPV及NPV分别为97.1%、89.5%、94.3%和94.4%;FFDM对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PPV及NPV分别为97.1%、73.7%、86.8%和93.3%。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ROC曲线示DBT曲线下面积(AUC)大于FFDM,差异为0.079。DBT对致密腺体乳腺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PPV及NPV分别为100%、64.7%、58.3%和100%;FFDM对致密腺体乳腺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PPV及NPV分别为97.0%、52.9%、50.4%和97.3%。两者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4),特异性及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9、0.047)。ROC曲线示DBT曲线下面积(AUC)大于FFDM,差异为0.077。 5.DBT与FFDM对不同类型病变的诊断:DBT对非钙化型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6%、78.0%、74.0%和99.0%;FFDM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为95.8%、65.0%、61.6%和96.4%。两种方法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0),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ROC曲线示DBT曲线下面积(ROC)大于FFDM,差异为0.087。对于钙化型乳腺病变,DB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为100%、21.9%、53.7%和100%; FFDM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为100%、18.8%、52.7%和100%。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示DBT与FFDM曲线下(AUC)面积差异为0.015。 [结论] 1.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发病率与年龄有关,恶性病变发病年龄大于良性病变。良性病变以纤维腺瘤多见,纤维囊性乳腺病次之;恶性病变以浸润性导管癌多见,其次为导管内癌。 2.DBT与FFDM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BI-RADS分类中有一定的差异,DBT将更多的恶性病变归于BI-RADS4c类和BI-RADS5类,将更多的良性病变归于BI-RADS2类和BI-RADS3类。 3.在诊断性乳腺检查中,DBT的总体诊断能力高于FFDM,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FFDM,在特异性上更具有优势。DBT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FFDM,诊断的准确性高于FFDM。对于致密型乳腺病变和非钙化型乳腺病变的诊断,DBT同样优于FFDM,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对于诊断性检查,DBT有望取代FFDM。尽管如此,两种方法对乳腺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并无差异,关于DBT的潜在优势还需长期的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第二部分数字乳腺断层摄影与全视野数字乳腺摄影对肿块型乳腺病变影像表现的对比研究 [研究背景与目的] 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增加,已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和生命。乳腺癌X线征象多样,主要分为肿块、钙化、结构扭曲及非对称性致密影。其中肿块是乳腺癌的常见的X线表现。本部分主要比较DBT与FFDM对肿块型病变的诊断能力,对比两种影像方法对病变特征的显示效果,比较FFDM影像和DBT影像对肿块型病变诊断的差异,进一步评价DBT的临床应用价值。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病例资料 收集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之间170个患者174例肿块型乳腺病变,所有患者至少有一侧乳腺筛查异常或有可疑乳腺癌的临床症状。所有病例均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或经超声证实为囊性病变;所有病例均行乳腺FFDM和DBT检查,且拥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所有检查者均为女性,对其临床及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2.研究方法 2.1检查仪器及方法 同第一部分。 2.2阅片标准 由两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进行回顾性双盲法阅片,参考美国放射学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以每侧乳腺为单位,分析乳腺病变的特征。观察内容包括:病变大小、形态、边缘、毛刺、结构扭曲、血运增加、血管穿入以及其他征象。为了消除短时间的记忆效果,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阅片者先阅读第一组的FFDM图像和第二组的DBT图像,两周以后再阅读剩余的病例资料。在正式试验前通过预实验使每位医师熟悉观察内容和操作流程。对影像征象判断不一致时,由上级医师共同讨论并作最终判断。 2.3报告系统 根据美国放射学会BI-RADS分类标准,对病变的X线特征进行描述。主要观察内容包括大小、形态、边缘及一些相关征象,形态分为圆形、椭圆形、分叶形及不规则形;边缘分为清楚、模糊、遮蔽状、小分叶及毛刺状;相关征象包括微钙化、结构扭曲、血运增加,血管穿入等。病变大小的测量以病变的最长径为准。 BI-RADS分类包括以下几种:BI-RADS0类:需要进一步影像学检查来进行评估。BI-RADS1类:无异常发现。BI-RADS2类:肯定良性发现。BI-RADS3类:可能是良性发现,建议短期内随访。BI-RADS4类:可疑为异常,需临床活检,恶性可能性为30%;其中又分为以下三类,4a类:恶性度可能小的病变;4b类:恶性度可能居于中间的病变;4c类:恶性中等可能性但又不具有典型的恶性表现。BI-RADS5类:高度怀疑恶性,几乎可以确定为乳腺癌的病变,检出恶性的可能性≥95%。BI-RADS6类:活检证实为恶性。 2.4质量控制 排除不符合诊断要求的病例。由两位高年资放射科诊断医师进行回顾性双盲法阅片,对影像征象评价不一致时,由上级医师共同讨论做出最后判断。 2.5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种方法在病变形态、边缘、毛刺、结构扭曲、血运增加、血管穿入等特征之间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病变大小之间的差异。检验水准为α=0.05,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1.本组共174例肿块型病变,良性102例,恶性72例。DBT对肿块型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8.6%、91.2%和92.7%;FFDM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5.8%、73.5%和82.8%。两者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0),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 2.DBT与FFDM对良性肿块型病变BI-RADS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例良性肿块在DBT中被归为BI-RADS2类和3类,74例良性肿块在FFDM中被归为2类和3类。DBT与FFDM对恶性肿块的BI-RADS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BT将58例恶性肿块归为BI-RADS5类,FFDM将46例恶性肿块归为BI-RADS5类。 3.DBT与FFDM对肿块边缘的显示:良性肿块中,DBT边缘显示清楚、模糊、遮蔽和小分叶的分别占87.3%(89/102),5.9%(6/102),4.9%(5/102),1.9%(2/102); FFDM边缘显示清楚、模糊、遮蔽和小分叶的分别占10.2%(41/102),18.6%(19/102),41.1%(42/102)和0%(0/102);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DBT与FFDM对恶性肿块边缘的显示差异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DBT显示边缘为毛刺者居多达62.5%(45/72),其次为边缘模糊占33.3%(24/72); FFDM以边缘模糊者居多65.3%(47/70),其次为边缘毛刺占27.8%(20/72)。 4.72例恶性病变中,DBT有45例可以显示边缘毛刺,47例观察到结构扭曲,40例显示血运增加,16例肿块可以观察到血管穿入;FFDM中20例可显示边缘毛刺,35例可观察到结构扭曲,38例显示血运增加,4例可见血管穿入。DBT与FFDM对毛刺、结构扭曲及血管穿入显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DBT测量174例肿块型病变最长径平均为2.30±0.96cm, FFDM测得肿块的最长径平均值为2.41±0.99c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20,P=0.000)。 [结论] 1.DBT对肿块型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FFDM高,对特异性的提高更为显著。对良、恶性肿块的BI-RADS分类,DBT也较FFDM准确,特别是对良性肿块的分类,DBT能将许多在FFDM归为BI-RADS4类的良性肿块归至BI-RADS2类或3类。 2.DBT能减少组织重叠,对病变的边缘显示更清楚,尤其对肿块毛刺、结构扭曲、血管穿入等征象的显示优于FFDM,可以提高对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能力。并且,由于对病变边缘显示的优势,DBT在测量病灶大小的准确性方面也优于FFDM,对乳腺癌术前分期的评估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乳腺肿瘤 乳腺X线摄影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37.9;R730.44
【目录】:
- 摘要3-11
- ABSTRACT11-23
- 前言23-25
- 第一部分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与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25-50
- 1. 研究对象25
- 2. 研究方法25-27
- 3. 结果27-44
- 4. 讨论44-48
- 5. 小结48-50
- 第二部分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与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对肿块型乳腺病变影像表现的对比研究50-68
- 1. 研究对象50-51
- 2. 研究方法51-52
- 3. 结果52-64
- 4. 讨论64-67
- 5. 小结67-68
- 全文总结68-70
- 参考文献70-75
- 综述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应用的现状及展望75-86
- 参考文献80-86
- 中英文缩略词语表86-87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87-88
- 致谢88-9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弋;叶兆祥;;数字乳腺断层摄影诊断乳腺癌现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0年02期
2 金贤德;周乐夫;王甄;金观桥;;原发性隐匿性乳腺癌的磁共振成像特点[J];当代医学;2014年23期
3 康莉;吕庆;孙卫健;;B超及钼靶在不可扪及的乳腺病灶定位方面的临床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3年09期
4 阎德杰;邓思海;陈建光;;不可触及的乳腺病灶超声下导丝定位活检和旋切活检对照研究[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S2期
5 张凤娟;刘黎明;;非肿块型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分析[J];吉林医学;2014年14期
6 吴月清;于代友;刘秀梅;刘红娟;陈雯;;合并导管内癌的乳腺恶性叶状肿瘤1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4年03期
7 赵军;杜焕旺;王巍巍;杨素君;;3.0T MRI诊断乳腺病变[J];河北医药;2014年19期
8 戴维德;韩秀婕;井庆红;马娜;蒋文莉;王川予;郭发金;;超声引导下乳腺占位性病变粗针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9期
9 温培谱;;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14年02期
10 张霞;安丰新;张玉光;李永胜;黄维站;蓝孝全;孙丽莎;;低剂量CT乳腺导管造影在溢液性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4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雪;乳腺肿块纹理特征提取及辅助诊断方法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2 陈强;乳房专用伽马成像在乳腺癌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初步分析[D];浙江大学;2013年
3 吕云枫;乳房血管结构运用DCE-MRI技术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黄琪;超声与钼靶X线联合诊断乳腺黏液癌的价值探讨[D];青岛大学;2014年
5 郑瑞林;三维增强乳腺断层摄影及全数字化平板乳腺检查对乳腺微小簇状钙化诊断的对比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6 秦耿耿;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的剂量优化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对乳腺病变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66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456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