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气道径线生理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央气道径线生理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正常呼吸运动过程中中央气道解剖径线值的变化和生理影响;探讨正常人群的气管、主支气管的解剖径线值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身高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为临床中央气道疾病诊断、气管插管和气道支架型号的选择提供帮助。材料和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期间行胸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检查者126例,男69例,女57例。所有检查者分别在深呼气末和深吸气末闭气状态下行胸部平扫和增强检查,扫描范围完全覆盖颈胸部气管、支气管,检查前记录患者身高、体重、年龄并计算BMI。将CT扫面原始数据重建层厚为0.625mm连续薄层图像,在GE后处理工作站选择特殊纵隔窗(脂肪窗:窗宽500Hu,窗位-100Hu)、纵膈窗(窗宽400Hu,窗位40Hu)、肺窗(窗宽1000Hu,窗位-700Hu)测量不同呼吸状态下气管长度与直径,左右主支气管长度和直径,气管测量选择在隆突上2cm层面(矢状径、冠状径及横截面积),左、右上叶支气管直径、长度、横截面积,中间支气管直径、长度、横截面积,隆突角度及各主支气管之间、主支气管与叶支气管之间的夹角,计算不同呼吸状态下各径线变化值。根据年龄(WHO定义青年、中年及老年年龄分界)分为青年组(18~45岁)、中老年组(45~75岁),定义青年组为低龄组,中老年组为高龄组。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身高、不同体重及不同bmi的气道径线值,组间两两之间比较采用lsd法;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之间各气道生理径线值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深吸气末、深呼气末的气道径线值变化使用配对t检验;所有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结果:1、深吸气末闭气时各中央气道径线值:气管长度(tl)为(105.8±12.8)mm;左、右主支气管长度(lbl、rbl)分别为(45.7±5.3)mm、(15.4±4.0)mm;气管在隆突上2cm层面的最大冠状径(tcd)值、矢状径(tsd)值分别为(17.8±3.2)mm、(17.6±2.9)mm;左、右主支气管直径(lbd、rbd)分别为(13.8±2.2)mm和(15.1±2.3)mm;左、右上叶支气管直径(lubd、rubd)为(9.7±1.4)mm、(10.7±2.2)mm;左、右上叶支气管长度(lubl、rubl)为(12.5±1.8)mm、(11.2±2.0)mm;中间支气管近端直径(ibpd)(12.7±1.5)mm,远端直径(ibdd)(8.7±1.9)mm;中间支气管长度(ibl)(28.1±5.4)mm;气管于隆突嵴上2cm层面的横截面积(csa)分别为(240.8±72.3)mm2;左右上叶支气管和中间段支气管的近端截面积(luba、ruba、iba)分别为(59.5±5.0)mm2、(58.3±6.3)mm2、(130.2±7.3)mm2;隆突角度(sca)为(76.7±17.0)°;右主支气管与右上叶支气管夹角为(95.7±14.0)°;右主支气管与右中间支气管夹角为(164.0±7.0)°;右上叶支气管与中间支气管的夹角为(94.0±12.3)°;左上叶支气管与左下叶支气管夹角为(98.5±14.8)°。2、深呼气末闭气时各气道径线值:气管长度(tl)为(98.9±11.9)mm;左、右主气管长度(lbl、rbl)为(43.2±4.9)mm和(14.5±3.6)mm;气管在隆突上2cm层面的最大冠状径(tcd)值、矢状径(tsd)值分别为(16.6±3.0)mm、(15.2±3.0)mm;左、右主支气管直径((lbd、rbd))分别为(13.0±2.1)mm和(14.6±2.0)mm;左、右上叶支气管直径(lubd、rubd)分别为(8.9±1.3)mm、(9.9±2.2)mm;左、右上叶支气管长度(lubl、rubl)为(12.1±1.7)mm、(10.8±1.9)mm;中间支气管近端直径(ibpd)(11.9±1.4)mm,远端直径(ibdd)(8.1±1.7)mm;中间支气管长度(ibl)(25.9±5.3)mm;气管于隆突嵴上2cm层面的横截面积(csa)分别为(197.3±66.3)mm2;左右上叶支气管和中间段支气管的近端截面积(luba、ruba、iba)为(50.4±4.8)mm2、(51.2±5.1)mm2、(115.1±6.3)mm2;隆突角度(SCA)为(84.6±16.2)°;右主支气管与右上叶支气管夹角为(86.0±12.9)°;右主支气管与右中间支气管夹角为(157.9±7.2)°;右上叶支气管与中间支气管的夹角为(102.6±9.8)°;左上叶支气管与左下叶支气管夹角为(87.1±13.4)°。3、性别、年龄和身高对气管、主支气管径线的影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身高下中央气道相关径线值不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重及BMI的中央气道相关径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中央气道生理长度、直径、面积大于女性,隆突角度小于女性;高龄人群的气管长度、隆突角度小于低龄人群,气管管腔直径大于低龄人群;随着身高的增高,相应中央气道相关的长度、直径及面积增大,气管隆突角度减小。4、吸气与呼气运动对中央气道径线影响:呼吸运动可改变中央气道生理径线值,吸气运动可使中央气道长度、直径增大,隆突角度变小,叶支气管夹角发生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呼吸运动对男性及低龄人群的中央气道径线改变数值较大。5、不同气道径线测量方法的数值比较:在肺窗、纵膈窗及特殊纵膈-脂肪窗条件下测量主要气道径线值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层面气管(环状软骨下缘层面、胸廓入口层面、隆突上2cm层面)的直径和面积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轴位与冠状位测量主支气管的直径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冠状位与勾股定理所得主支气管长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螺旋CT是观察测量气管、支气管径线和形态的理想工具。本研究得出了正常人群的中央气道生理径线值,并探讨了不同呼吸状态下的气道生理径线值及其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解剖数据。气道相关径线值多与性别、年龄、身高有关,而与体重及BMI无关。呼吸运动可改变气管、支气管的相关径线数据,男性及低龄人群径线变化值更大。气管径线值的解剖数据可以为不同性别、年龄、身高患者在选择不同气道内支架规格提供参考。
【关键词】:气管支气管 径线值 呼吸运动 CT 测量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6;R816.41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2
- 中英文缩略词12-13
- 前言13-16
- 材料与方法16-20
- 结果20-30
- 讨论30-39
- 小结39-40
- 参考文献40-42
- 附图42-47
- 综述 中央气道生理解剖及影像学应用47-65
- 参考文献61-65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论文65-66
- 致谢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世行,刘锋;重庆地区正常育能妇女宫腔各径线的研究[J];重庆医药;1988年05期
2 杨鸿宾,刘玉花,刘赓年;正常成年人心脏的某些径线在不同性别和心型中的差异[J];北京医学院学报;1979年02期
3 汪守义;张永起;;胎儿大脑半球径线生长规律的研究[J];解剖学通报;1981年Z1期
4 夏武宪;李文焕;;河南地区胎儿大脑半球径线生长规律[J];解剖学通报;1984年04期
5 李秀珍;宋祥鑫;周玉溪;;新生儿头径线的测量分析(附100例报告)[J];河北医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6 汪守义,张永起;胎儿大脑半球径线生长规律的研究[J];广东解剖学通报;1981年01期
7 纪琳;周翔平;刘荣波;邓开鸿;;多层螺旋CT肺静脉开口径线测量分析[J];华西医学;2010年09期
8 吕滨,戴汝平,张少雄,白桦,荆宝莲,曹程,何沙,任力;电子束CT在健康国人心血管正常径线测量及功能值分析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年05期
9 张永起;胎儿头径线、肩宽、坐高、身长、体重生长规律的研究[J];广东解剖学通报;1981年01期
10 潘始军;张万盛;;胎儿和新生儿大脑半球诸径线生长规律的观察[J];大连医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米鑫;姚书忠;李兰芬;;腹腔镜大径线肌壁间子宫肌瘤切除术临床分析[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磊;中央气道径线生理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6年
2 闫静;成人正常眼眶骨性径线与眶容积的螺旋CT测量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3 巩武贤;耳蜗HRCT径线测量及在耳蜗发育异常诊断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06年
4 孙文彬;MSCT对儿童气管解剖径线研究及其应用价值初探[D];吉林大学;2013年
5 李玉花;面神经管膝状窝径线测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D];山东大学;2007年
6 汪卫中;正常人眼眶及视神经管骨性径线与眶容积的CT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4年
7 田航;手法操作及侧卧位对正常清醒成人上呼吸道相关径线影响的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中央气道径线生理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01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490127.html